蘇茂興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使教師的教學更具針對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及質量,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同時,數學教師還可以進行目標和任務的分層,并將評價也進行分層,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為分層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保證。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
當前,很多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印象都是枯燥和乏味,甚至是缺乏興趣。尤其是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由于數學知識點具備一定的難度,又充滿了挑戰,導致很多學生都害怕學習數學。此時,將分層教學應用于初中生數學教學當中,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從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和實施原則作為切入點進行分析,提出幾點具體的實施策略,以供探討。
一、分層教學應用于初中數學中的必要性
1.順應新課改要求
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學生數學思維的高度。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是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被同等對待,包括備課、教學模式與目標、課后作業等都是相同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制約學生的個性發展,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創新,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無形中就受到了打壓,對課堂效率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會與新課改對初中數學的要求相背離,對學生后期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
2.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尤其在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方面表現得較為明顯。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學生的先天因素和教育條件的不同是主要原因,其次還有社會環境等因素,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出現較為明顯的差異性。
首先,智力方面的差異性。每個學生的遺傳基因都是不同的,導致智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聰明的,有愚鈍的;有的人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就有人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有的人雖然具有超強的記憶力,但推理能力卻較差;有的人雖然具有較強的推理能力,但是記憶力卻較差。
其次,由于學生在小學學習數學的狀況不同,導致學生的學習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最后,學生的學習品質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的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數學學習方法,使得學習過程輕松愉快;有的學生由于沒有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導致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出現困難,甚至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分層教學的意義
首先,分層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成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讓學生獲得成就感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其次,分層教學能夠提高課堂效率。一方面,數學教師提前設計好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習題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時,應該提前預估各個層次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促使實際教學更具針對性,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從而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實施分層教學,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效率。
最后,分層教學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師的能力。在教學中對各層次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安排,這是對教師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的考驗。分層教學所引出的思考與學生在分層教學中的表現,都能全面提升教師的能力。
三、分層教學的實施原則
1.水平相近的原則
水平相近原則主要就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時,將同一個層次水平的學生分為一組,并設計相應的數學教學方案,以及與他們層次水平相符的學習任務。初中數學教師在分層教學中采用水平相近原則,有助于教師設計出相符的、針對性教學的教學內容及方法,從而逐步縮減各層次水平的學生之間的差距,促進學生數學綜合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2.差別模糊的原則
關于學生的分層方法,并非只有一種方式。因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進步的,也有退步的。因此,數學教師必須要依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學生按層次進行正確劃分,同時還要不停地進行調整,從而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例如,學生的學習取得了進步,那么他就能上升一個層次;而學生的學習一步了,那么他就要降到下一個層次。
3.感受成功的原則
由于各個層次之間的學生學習能力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包括課堂提問與練習等內容。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4.積極鼓勵的原則
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實際情況對每個層次的學生給予肯定或激勵性的評價,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數學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給予一定的評價與總結,并據此對學生進行及時反饋,從而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并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做好自身的學習計劃。
四、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具體措施
1.學生分層
將學生分層時,應該根據水平相近的原則來對學生進行分組,可以將學生分為優生(A)、中等生(B)、學困生(C)三個層次。數學教師對于這些學生,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學習水平,制訂相應的教學內容,以促進各層次之間的學生縮短差距,使每一個學生的數學成績都能獲得提升。
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思想負擔與家長疑慮。由于分層之后,容易對C層面的學生及其家長造成一定的心理沖擊,主要表現為學生會產生自卑心理,家長則是感覺臉面無光。由此得知,在進行分層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要做好學生及其家長的工作,讓學生及其家長充分了解分層教學的優勢,消除他們的顧慮,讓學生及其家長做好充分的思想
準備。
2.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過程是以學習和理解能力為依據而進行分層,那么教學目標分層也是必然的。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的制訂也會不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將教學目標分層,有助于教師在備課、設問以及作業布置等方面進行更加精準的分層。同時,教學目標的分層,還能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準確定位,并主動配合教師指定的學習計劃,促進各層次之間的學生的共同
發展。
如,在教學“一次函數”時,教師就可以制訂以下目標:第一,掌握并學習判斷一次函數;第二,對一次函數圖象的畫法及其性質的掌握;第三,理解并學會判斷函數式中的字母與圖象位置的關系;第四,學生在體驗作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形結合”思想,并學會利用一次函數及圖象性質解決相應的問題。
在這種分層教學模式中,第一和第二個屬于低層目標,第一到第三個則是中層目標,而高層目標則是這四個的總和。這樣將學習目標精細化、具體化,既能讓師生有明確的了解,又能使得課堂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3.教學知識分層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知識的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切記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知識點的難度進行合理的分層,以概念為基礎,以知識應用為最終目的。這樣抓好基礎的同時,還能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因此,分層教學模式中的知識分層也是重要組成之一。
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就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進行分層教學:首先,數學教師先對學生進行數學測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促進學生運用“加減消元法”能力的提升。之后,再讓各小組之間進行探討與交流,并派代表將自己小組的計算方式講解出來。最后,教師再給學生布置相似的習題,在練習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加減消元思想”的理解和總結,并將其內化。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給予一定的補充,讓學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練習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數學能力選擇相應的題目進行解答,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4.作業分層
教師通過學生的作業和練習,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分層布置作業。如,基礎較差的學生,作業應該以基礎題為主,中檔和難題為選做題;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以中檔題和基礎題為主,促使他們努力思考,能夠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練習冊上的所有習題都要做,并要求他們保證準確率,尤其是基礎題與中檔題必須要將錯誤率降到最低,難題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對。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教師也能掌握一個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便于教師對自身教學進度與策略的調整。
5.評價分層
如果將輔導和作業分層作為提高學生能力的動力機制,那么,評價分層就是學生能力的保障機制。因此,數學教師應該及時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使評價標準更具針對性,這才是對學生努力學習成果的尊重。
因此,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層次化,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幫助教師發現每個學生的進步,從而給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時刻飽含學習熱情。
除此之外,數學教師在檢測各層次學生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時,應該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制訂不同的檢測試題,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并為下一階段的分層調整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還要及時鼓勵或表揚那些進步較大的學生;及時幫助那些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為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受打擊,還應給予相應的激勵措施,從而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進而提高數學能力。
總的來說,分層教學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能夠有效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提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每一個學生的數學成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華春.探究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分類指導”[J].學周刊,2018(7):18-19.
[2]浦小鋼.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探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8):40.
[3]常小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8(6):39.
[4]尚紅梅.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創新思考[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7(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