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永紅
摘 要:伴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初中物理教學也面臨新一輪的改革。作為學生普遍表示最難學習的課程,物理涉及的知識點零散且復雜,對學生的推理、判斷、邏輯思維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光靠死記硬背根本無法學好物理。課堂討論是物理創新教學的主要方式,也是課堂靈活教學的一種嘗試,它能夠打破固有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特點,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討論的空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互相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夠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結合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對課堂討論法進一步闡述。
關鍵詞:課堂討論法;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初中生面臨中考的巨大壓力,學習負擔重,課程難度大,物理作為一門最難學習的課程,在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一些物理知識較為抽象,對學生而言始終是學習的難點。目前,我國初中物理教師都意識到課堂討論教學的重要性,借助討論可以建立一個師生互動的途徑,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但是討論要真正凸顯價值,就必須與初中物理教學相結合,在討論過程中維持教學秩序,給每個學生平等的發言機會。基于此,我們就對課堂討論法與初中物理教學的結合進行說明,為擺脫以往“閉門造車”的學習方式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的討論氛圍
課堂討論是一個多元互動的過程,它包括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討論,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啟迪者,無論哪種討論方式,教師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夠融洽,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就很難保證教學秩序。因此,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尊重教師,并能夠與自己談心。對此,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為課堂討論法的順利實施作鋪墊。同時,必須營造一個適宜討論學習的班級氛圍,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學習浮力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創設一個討論學習的環境,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人在死海中漂浮的圖片,并配文“美美的日光浴”,讓學生說說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海面上。學生看到與自己生活經驗不一致的圖畫,就會主動思考,并大膽地說出原因。經過討論后,教師再引出教學內容,就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疑問去聽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分組,把握時間
課堂討論法的應用以組員的劃分為基礎,初中生在分組中經常表現出自己的好惡,愿意與關系好的同學分在一組,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師要在分組前就確立好原則,組員的劃分要公平合理,每個小組的綜合能力要基本保持一致,且彼此之間優勢互補,一般以4~6人為佳,基于不同的物理討論內容可以適當地進行調整。另外,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控制好時間,物理課大多是45分鐘,討論不能超過10分鐘,要給課堂教學留有充足的時間。當然,教師還要把握好討論的節奏、進程,保證學生能夠在小組中自由發言,根據討論的難度、熱度也可以及時做出調整。
三、以實驗為切入點進行討論
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實驗的開展既可以調動課堂氣氛,又能夠將抽象的知識通過生動具體的案例展現在學生的眼前,讓學生看到物理的奇妙之處,并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因此,初中物理課堂討論法可以以實驗為切入點,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
如,在學習“透鏡及其應用”的有關知識時,在教學之前,我先在教室里進行了一次“燃燒”的實驗,將凸透鏡放在光下,在距離凸透鏡一定的位置放上一張紙,不一會兒這張紙就開始燃燒起來,針對這一現象我讓學生展開了有關的討論,學生積極地討論著,分析紙張燃燒的現象。在此基礎上展開的有關教學大大提高了本節課教學的效率。學生在討論中形成了對“透鏡及其應用”的深刻認識,在本節課結束之前,我在多媒體上為學生播放了森林發生火災的圖片,并告訴學生這種火災并不是人為的,讓學生討論火災發生的原因。在上述實驗和討論的背景下,學生再一次投入到討論中,他們一邊討論一邊尋找著森林中的“凸透鏡”,最后發現水珠便是“元兇”之一。可見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學習體系,可以提升學生應用物理和創新物理的能力。
綜上,課堂討論法已經成為初中物理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它能夠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并在討論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所以,教師要結合物理課程,積極有效地進行討論教學,做好小組分配,掌握好討論時間,為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正榮.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5,22(4):63.
[2]黃文麗.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27):36.
[3]黃佳羽.新課標下討論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