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利用童話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的方法,提出從童話的表達特點及言語特點出發(fā),引領學生讀、思、演、議的教學建議,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童話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愛上童話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 童話 問題特征 語言特點 表達特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A-0114-02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形式,它主要以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童話語言生動、形象、活潑,童話故事內容曲折、離奇、形象,童話有著積極的教育價值。在童話教學中,由于童話的自身特點,教師不能把童話閱讀與其他文體的課文閱讀等同,而應認真研讀教材文本,從童話的表達形式和語言特點出發(fā),引領學生品味感受,促使學生從中領略到童話的魅力,愛上閱讀。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施教:
一、挖掘表達特點,感受童話的趣味性
兒童都喜歡閱讀童話故事,因為童話故事常用擬人、夸張、想象等表達形式來表現(xiàn)童話中鮮活的人物形象及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等,對他們來說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因此,在童話教學中,教師需要從童話的表達特點入手,讓學生感受到童話的趣味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童話故事的興趣。
(一)關注童話人物,觸摸鮮活的形象
童話中的人物形象具體鮮明,這些人物形象把童話的思想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傳遞給了讀者。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品味童話中的人物形象入手,激發(fā)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讓童話故事中人物的良好精神品質植入學生心田。
如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一課中,主要人物有松鼠和小熊,它倆先是因為紙船和風箏成了好朋友,后來因為一件事情發(fā)生了爭吵,最后又是因為紙船和風箏和好如初。教學這個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從童話的主要人物入手,讓學生通過閱讀明白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誰,圍繞著主人公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自己閱讀后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再讓學生圍繞文中有關人物描寫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等展開閱讀與思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親近童話、感受童話,品味童話人物散發(fā)出的誘人魅力。
(二)關注故事情節(jié),品味獨特的結構
童話的故事情節(jié)大都比較生動、離奇,能夠深深地吸引讀者。在童話構思方面,作者往往通過夸張的描寫來達到升華情感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從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入手,引導學生把握童話的故事結構。學生一旦學會把握故事結構,就能為今后的學習創(chuàng)編奠定基礎。
如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在牛肚子里旅行》這一篇課文主要寫了兩只蟋蟀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進牛肚子里,最后僥幸逃脫的經歷。課文把牛有四個胃,牛吃東西又返回嘴里咀嚼的現(xiàn)象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出來。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紅頭的離奇經歷中習得科學知識。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明白作者在寫童話的時候不是隨意而為的,而是暗含著特別的匠心,從而使學生明白故事情節(jié)只有離奇生動才能深深地吸引讀者,使讀者感受到童話的獨特魅力。
(三)關注童話情境,感受奇妙的寫法
童話故事中描寫的情境與現(xiàn)實之間是有一定距離的,在閱讀童話的時候,童話的故事情節(jié)越離奇,就越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童話情境入手展開教學,從而把學生快速帶入那個虛幻而又離奇的故事世界,給學生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
如教學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時,課文主要講了胡蘿卜先生的一根胡子得到了果醬的營養(yǎng)以后不斷變長的故事。這個故事并不完整,給學生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充分體現(xiàn)了童話想象、夸張的特點。文中的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很長很長,它的長胡子一會兒變成小男孩的風箏線,一會兒化作晾尿布的繩子……這些神奇的變化,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的情境,在童話中卻隨處可見,教學這樣的課文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反復朗讀,體味童話大膽的想象、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并通過與其他文體文章的比較閱讀,從中感受童話的獨特表現(xiàn)手法所散發(fā)出來的魅力。
二、品讀童話語言,感受童話的生動性
童話語言生動,文質兼美,充滿了濃濃的理趣與情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感悟、積累語言,完善人物的品格。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童話的文體特征出發(fā),找出文中值得學生品味的語言,通過讀、演、思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童話特點,提升閱讀品質。
(一)邊閱讀邊想象,領略畫面之美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最好方式,童話具有語言優(yōu)美、明快、活潑的特點,富有韻律感和畫面感。在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朗讀中想象畫面,感受童話中的各種意蘊和情趣。
如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去年的樹》一文主要以簡約、樸素的手法描寫了一只鳥兒和一棵樹之間發(fā)生的故事,贊揚了小鳥的信守承諾以及樹和鳥兒的深厚友誼。文章語言平淡卻蘊含著真摯的美,教學這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再把文中樹和鳥兒的四組對話畫出來;然后,就這些對話部分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在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朗讀的重點放在想象故事中各角色的心情變化上,要能夠讀出小鳥堅定、悲傷、焦急、深情等心理情緒變化)。這樣通過朗讀化文字為畫面,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小鳥信守承諾的美好品質,以及小鳥與樹之間的深厚友誼,有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二)邊閱讀邊表演,體驗角色形象
分角色表演是學生特別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擬人是童話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在童話中,一些動植物大都被當作人來描寫。這種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特別適合學生表演,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恰當的表演情境,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在表演中享受到童話學習的快樂。
如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陶罐和鐵罐》一課主要以對話的形式描寫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以為是,瞧不起陶罐,可是多年以后,陶罐成了出土文物,而鐵罐卻不見蹤跡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正視自己的短處,多看看別人的長處等。課文的結尾頗有意味,雖然沒有什么大道理,卻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深思。教學這篇課文時,筆者讓學生分別帶上陶罐與鐵罐的頭飾,表演文中的兩個角色,其他學生讀旁白,進行分角色表演。這樣的學習形式活潑,學生在全身心投入表演的過程中,對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對話的把握體會也更加深刻。慢慢地,在表演中學生自然內化文本中的語言,同時對傲慢與謙虛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三)邊閱讀邊思考,領悟童話內涵
童話主要以想象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童話故事中的事物大都是虛構的,在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托童話的象征意義,引導學生感受童話中所表現(xiàn)出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以促使學生能夠為夢想的實現(xiàn)而奮斗。
如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小毛蟲》這篇童話故事主要以小毛蟲破繭成蝶的故事告訴人們,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將按著自己的規(guī)律發(fā)展。教學這首童話故事時,在學生通過閱讀充分感受到小毛蟲的艱辛歷程后,筆者安排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原文的一句話“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這樣教學,不僅促進了學生理解文本內容,而且提升了閱讀教學效率,真正發(fā)揮了童話的育人功能。
綜上所述,童話有著與其他文體不同的特征,相較于其他文章來說,童話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只有充分利用童話的表達方式和教學價值,引領學生感受童話的真、善、美,才能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童話的魅力,喜歡上童話。
作者簡介:鐘誼(1977— ),女,廣西北流人,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利用經典誦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