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機會少的現狀,闡述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途徑,認為教師應加強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充分利用化學課本內容挖掘學生潛能,鼓勵學生自主開展實驗等。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學生實驗能力 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A-0135-02
作為基礎學科,初中化學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理解科學的本質,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實驗課程是初中化學的基礎,在教學中創設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和交流討論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加強實驗實際操作的規范性中,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基于以上實際,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初中化學實驗課程的作用,筆者就在初中化學實驗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進行探討。
一、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少。筆者聽課發現,當前許多初中化學教師只注重理論教學,仍舊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實驗能不做就不做,或者通過播放視頻代替現場實驗展示。這種教學模式嚴重挫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不利于學生后期學習和發展,導致學生出現了急于求成、不注重過程只注重結果的現象。
二、開設化學實驗課意義
化學作為初中時期新開設課程,實驗多,實驗現象絢麗神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新奇感,這對教師授課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而初中化學實驗操作也是初中重要的考查內容之一,對學生的升學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化學理論的教學,還要注重實驗的探究,在教師演示后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參與到實驗中,體驗實驗的過程,鍛煉動手能力,同時激發創新意識,克服只注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的學習弊端,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有化學,化學處處有實驗。
為了更好地突出化學實驗教學的意義,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本文筆者提出了以下教學策略。
三、學生實驗能力培養策略
(一)注重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素養,加強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
化學學習也是一門技能課程的學習,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化學素養的培養,同時不斷加強對實驗規范操作的指導教學。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時,教師首先給學生展示初中階段常見的各種儀器,詳細介紹各種儀器的作用,接著介紹固體和液體藥品的使用,最后讓學生走進實驗室進行簡單的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不少學生存在錯誤的實驗操作,如把膠頭滴管平放或倒置,實驗結束后沒有及時清洗膠頭滴管或者清洗方法不正確,藥品取用完后沒有及時蓋好蓋子,讀取量筒讀數時沒有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等。教師應指出學生的錯誤操作,讓學生思考錯誤操作導致的后果并改正。這樣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實驗基礎;通過增強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利用化學課本實驗充分挖掘學生潛能
學生的創新意識主要來自于對課程的興趣,學生對課程具有濃厚興趣后就會更好地展開創新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師可以以化學課本實驗為基礎,通過讓學生對化學課本實驗分析、思索和探討,不斷地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例如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題1《空氣》,該課題首先展示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的裝置圖,這是學生接觸化學后第一次遇到具有操作原理和操作過程的復雜實驗,教師可以在講完其實驗原理后提問學生該裝置存在哪些不足之處。這時學生疑惑:科學家也會犯錯嗎?課本實驗也有不足之處嗎?同時他們也很感興趣,想找出這個實驗的不足之處。教師這時可以從實驗裝置的簡易性、可操作性、經濟性,還有所用藥品是否易得、是否安全無毒、是否易回收利用等方面引導學生思考。學生查閱資料可知拉瓦錫實驗時所用的汞有毒,且存在實驗時間長、裝置復雜不易操作等不足之處,這時教師應該抓住契機繼續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追問學生該裝置應該怎么改進。學生通過預習后,都會答出按照課本實驗2-1進行實驗。這時教師再次追問:為什么把可燃物換成紅磷?為什么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后就需要立即伸入瓶中?為什么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才能打開彈簧夾觀察現象?為什么燒杯中的水只倒流進集氣瓶的五分之一處呢?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后得出紅磷在點燃的條件下可以消耗氧氣,并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小顆粒,同時不與空氣中的其他氣體發生反應,接著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得出不及時伸入燃燒匙和實驗完后立即打開彈簧夾都會對實驗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教師追問:可燃物紅磷可以換成木炭或者硫磺嗎?如何才能避免燃燒匙伸入瓶中所帶來的實驗誤差呢?實驗裝置還可以如何創新呢?學生查閱資料,小組合作,改進課本實驗裝置,教師再將改進裝置圖進行展示并予以表揚。學生經過這次裝置改進創新,獲得了自我滿足感,同時也清楚實驗創新和裝置改進的基本過程。這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奠定了基礎。
(三)鼓勵學生自主實驗
教師讓學生單純地掌握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在自主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而增強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
比如學習完第十單元酸堿指示劑課題后,學生知道科學家家波義耳從紫羅蘭花瓣里提取出相應的化學物質進行實驗,最后發現了酸堿指示劑。提取酸堿指示劑所用的植物來源于生活,那么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質可以充當酸堿指示劑呢?同時,他們還發現教材中只介紹了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溶液兩種指示劑,向酸性、中性、堿性溶液中分別滴加紫色石蕊,酸性溶液中顯示的紅色與中性溶液中所顯示的紫色通過對照可以區分,而堿性溶液中的藍色與中性溶液中的紫色很難區分;向酸性、中性、堿性溶液中分別滴加酚酞溶液,顯示的顏色分別是無色、無色、紅色,所以利用酚酞無法區分中性和酸性溶液。為了尋找生活中更完美的酸堿指示劑,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成立了“尋找生活中的酸堿指示劑”化學興趣小組。經過查閱大量資料和咨詢化學老師,小組成員最后選擇了白蘿卜、胡蘿卜、火龍果、洋蔥進行實驗,嘗試確定它們能否成為完美的酸堿指示劑。
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按照課本的實驗步驟和實驗操作自主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認真觀察,記錄現象,然后得出結論,師生再進行反思。這種教學方法雖然需要占用較多的課堂時間,但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最為有效。又如,探究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教師先教學生如何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再將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傾倒入裝有不同高度蠟燭的容器中,通過觀察蠟燭熄滅的先后順序從而得出二氧化碳不助燃、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結論。通過自主實驗,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對知識點的記憶更牢固。此時,教師也可以追問:你們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證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實驗裝置還可以如何改進呢?讓學生課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得出改進方案。自主實驗探究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環節,也是檢驗學生是否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重要方法。
初中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還要注重對化學實驗的研究,通過教授基礎實驗操作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通過引導學生對實驗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引導學生改進裝置或實驗方案,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最后讓學生通過自主實驗探究將創新意識運用于實踐,鞏固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顏淑瓊.探討初中化學實驗課程中學生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2019(16)
[2]熊本信.初中化學實驗中學生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的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47)
[3]白旭云.新課標修訂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的比較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26)
作者簡介:張智(1984— ),廣西北海人,中學一級教學,大學本科學歷,理學學士。研究方向:中學化學研究。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