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輝
摘 要: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政府部門已經極為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情況,正在積極努力地引導大學思想政治教職人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從現實的角度分析,現階段,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水平亟待提升。將傳統文化元素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應用傳統文化加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分析。
關鍵詞: 傳統文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
一、通過傳統文化思政教育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概述
隨著我國教育研究學者對于大學傳統文化思政教育研究的重視度不斷提升,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調查研究發現,在當今,一些具有深刻內涵的優良傳統文化有可能被邊緣化。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正積極努力加大對于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出臺了多項法律政策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通知”等,其目的是保證我國優良傳統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
從實際角度出發,當代大學生是我國優良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工作的重要執行者,其文化自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其參與優良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工作的積極性,影響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速率。要保證當代大學生積極主動地響應政府號召,自覺參與我國優良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工作中,將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就顯得尤為必要。這樣,才能保證當代大學生準確有效地認知到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及我國的文化底蘊,進而不斷提升文化自信水平。現階段,該項工作已經成為大學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務。
二、傳統文化元素在大學思政教育重要的作用分析
隨著人們對于大學生文化自信情況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我國諸多大學教育機構內部的思政教職人員紛紛投入通過思政教育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研究工作中,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調查研究發現,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大學思政教育工作中對于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及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些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可以豐富大學思政教育教學的資源,從宏觀的角度分析,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在五千年發展的過程中在我國形成了諸多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都可以作為大學思政教育資源供大學思政教職人員使用。二是可以極大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相較其他國家,我國的發展時間相對久遠,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傳統文化相對于其他國家更豐富,這是我國一項較為顯著的競爭優勢,學生通過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知識,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優勢,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并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積極努力地肩負傳統文化弘揚與傳承的重大使命。三是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及人生觀,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當中富含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思政知識,直觀感悟到這些人生哲理對于未來發展的重要性,進而潛移默化地弘揚并傳承我國的優良傳統文化,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應用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徑分析
(一)引導大學生閱讀我國經典名著。
目前,現階段我國部分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經典習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了解到我國經典名著當中所富含的豐富傳統文化知識,導致其民族文化自信水平一直難以得到有效提升。為了有效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并保證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人員必須積極努力地幫助大學生樹立閱讀經典名著意識。為此,要重視閱讀觀念的轉變,重視大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及閱讀興趣的培養工作。例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職人員可以向大學生推薦一些具有較深厚傳統文化內涵的經典名著,并告知其傳統文化內容將會被設定為期末考核的重點項目。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職人員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校園內部組建“經典誦讀”“傳統文化”等社團,以此不斷擴大傳統文化思政教育的宣傳范圍。大學教育機構的領導者,必須準確有效地認知到大學生文化自信水平的提升對于自身院校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性,并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加大對于校園圖書館建設的投資力度,將一些優秀的經典名著引進圖書館當中,供學生閱讀使用。另外,大學思政教職人員還可以以“閱讀經典名著”為主題定期舉辦一些讀書活動或者演講活動,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經典閱讀興趣和積極性,保證其能夠通過經典閱讀活動了解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加大傳統文化思政教育的宣傳力度。
現階段,在應用傳統文化進行大學生文化自信心培養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會受到時間限制,還會受到空間限制。基于這一情況,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加大傳統文化思政教育宣傳力度,保證大學生能夠有效認知到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并在這一過程當中不斷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為此,大學思想政治教職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完善的傳統文化思政教育宣傳平臺,并在平臺當中定期推送一些與傳統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相關信息,以此有效降低傳統文化思政教育的時間限制及空間限制,不斷提升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度。例如,大學思想政治教職人員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校園內部貼吧等平臺進行傳統文化思政教育宣傳工作,定期推動一些國學經典文章及與“琴”“棋”“書”“畫”有關的信息,還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傾向及熱點新聞等不斷調整推送的內容,以此保證每一位學生能夠提升對于傳統文化思政教育宣傳平臺的關注度。再者,大學思政教職人員必須做好輿論導向管理工作,對平臺中學生的言論進行動態監督審查,正向引導輿論導向,避免一些負面言論對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造成不利影響。
(三)轉變以往的教育教學理念,重視優良傳統文化思政教育。
教育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教學行為,影響到教學成效,只有在良好且適用的教育教學理念支持下,才能夠保證文化思政教育工作持續地進行下去,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水平。因此,大學思政教育人員必須重視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為此,大學思政教職人員必須重視傳統文化元素應用,準確有效地認知到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大學思政教育工作中對于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水平的重要性,并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積極努力地探索大學傳統文化思政教育有效路徑。再者,大學思政教職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明確自身教育引導者的角色定位及大學生教育主體的角色定位,嚴禁對學生進行強硬灌輸式教育,以正向引導教育為主,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及想法,保證學生在接受教育期間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力,進而提高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思想政治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大學思政教職人員還必須以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為教育重點,將傳統文化思政教育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一為家國情懷思政教育階段,二為社會關愛思政教育階段,三為人格修養思政教育階段,以此保證傳統文化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及全面性,進而保證當代大學生能夠有效地認知到我國的優良傳統文化,使其樹立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心。
綜上所述,現階段,傳統文化元素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已經成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已經成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任務。從現實的角度分析,大學生是我國優良傳統文化傳承及祖國建設發展的第一原動力,因此對于其文化自信的培養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文化自信,才能夠積極努力地肩負起我國優良傳統文化弘揚傳承及祖國建設的重大使命。基于這一情況,大學思想政治教職人員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將工作重心放在應用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結合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工作的需求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傳統文化思政教育措施,以此保證傳統文化元素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進而不斷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水平。
參考文獻:
[1]金國峰,宋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校輔導員,2015(4):21-24.
[2]朱淼.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3):37-38.
[3]吳芮凌.淺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4):70-71.
[4]蔣常香,江艷.傳統“和”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策略研究[J].理論與改革,2015(5):179-181.
[5]張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教育價值及其實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