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扎實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學習的方法,還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基本思想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要想實現這一點,教師需要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出發,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及多渠道的途徑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加以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培養對策;數學意識;實踐探究;數感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后,該文件明確了“當前教育應該培養學生什么樣的品格與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就突顯得尤為重要。所謂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參與中所形成的綜合性能力。眾所周知,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在教學中僅靠學生淺層的學習是無法達到的,而必須不斷豐富學生的內涵教育,從而才能提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從很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四部曲”:
一、 創設生活情境,培養數學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能以學習為樂事,在主動及快樂中完成學習。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創設生活情境,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當學生產生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其往往可以敏感地對數字、數量關系進行感知,甚至可以在生活中捕捉到大量蘊含數學知識的現象,以此豐富其數學體驗。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體驗中自主地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數學知識進行感知、理解,以此循序漸進地提升其數學興趣。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立足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生日聚會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就各自的生日進行提問,或者詢問在某年某月某日所發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在這樣的生活體驗中,學生可自主地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運用,使其在生活與數學關系的驅使下,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興趣。
二、 掌握運算方法,培養良好數感
數學運算是指在明晰運算對象的基礎上,依據運算法則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它是數學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也是培養學生數感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數學運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有效借助運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良好數感的發展,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下冊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運算場景,有各班參加植樹活動、超市購物、拍皮球等。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充分發揮這些場景的價值,先引導學生對這些場景中所包含的數量關系進行大致的估算,并說明自己的運算思路。之后,根據估算及運算的方法及思路,要求學生借助所學到的豎式知識進行細致的計算,以此來驗證自己的思路。在這樣長期的訓練下,學生不僅可以形成運算意識,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數感,有利于其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 引導發散提問,培養多項思維
“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發散性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多項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多項思維核心素養的能力。對數學科而言,解題的答案結果是唯一的,但是解題方法及途徑卻多樣的。解決問題中,教師引導學生能夠多角度的發散提問,將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核心素養所提出的多項思維。如執教《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一課中,精心設計的提問,既讀透了知識結構的明線,又充分挖掘暗線內涵,用這條暗線引領教學,進行再創造、再建構。教師發散提問:“大海的天氣太惡劣了,信號傳輸時斷時續,接收員分3次接收到了全是反著的信息,如果你是救援船船長的話能確定故障船的位置嗎?”“距燈塔3千米……”“30°……”“北偏東方向……”“可能在哪兒?”這些問題發散出示,演繹出了由面到線,再到點的分析、抽象、概括的過程,讓學生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提升數學多項思維的能力。又如:發散追問“距離15千米的無數個位置點組成的圓上”“30方向°”指向的是以燈塔為圓心角的無數條線上,直到“北偏東方向”這個信息,才能確定事故船的位置點等。整個活動通過教師發散提問,不斷地從不同方向去思考、磕碰“確定位置”教學內容的核心,使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積累活動經驗,培育孩子反思質疑、理性思維等多項思維能力。
四、 開展實踐活動,培養探究能力
所謂實踐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教學指導下,走出教室,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參與某種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發展實踐經驗,學生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形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以《了解千米》該綜合實踐活動為例,在教學活動中,將本次活動劃分為了兩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走走看看”,引導學生在新知學習之后,以小組的形式,親自走到操場、走到社區、走到公園等場所看一看,感受一下1千米是多少。第二部分是“查查填填”,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后,設計了富有實踐性的家庭作業:學生以小組為主要形式,到學校操場上,對跑道的長度進行測量。利用皮尺測量出50米、100米、200米……等距離,并親自走一走,看看會花費多少時間,體驗其中的距離差。學生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不僅可以親身感受到千米,還可以在知識鞏固的過程中獲得整理、分析數據等探究能力的發展。
總之,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教師要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及多渠道的途徑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加以培養:積極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培養數學興趣;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運算方法,培養良好數感;有效引導學生發散式的提問,培養多項思維;切實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培養探究能力……以此使其在自主參與中獲得數學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宋玲萍.核心素養之課堂教學思考——怎樣落實于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之中[J].小學教學研究,2017(35):39-40.
[2]張炳意.彰顯學生主體:核心素養取向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意蘊與路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12):52-54.
作者簡介:何開平,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市實驗小學南湖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