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分層教學的延伸,分層走班教學屬于我國教育發展的創新性嘗試,日漸出現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師要在把握內涵、優勢特征等基礎上優化利用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科學革新初中數學教與學,促使班級不同層次學生能力與素養都能得以提升,客觀展現分層走班教學獨特魅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走班教學;初探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學生行為習慣、學習態度、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而分層走班教學可以彌補統一化教學缺陷,滿足各層次學生各方面客觀需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客觀把握面臨的現實問題,關注班級每位學生全面發展,在優化教學思路、教學對策中靈活而有效應用分層走班教學模式,在銜接理論與實踐教學中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科學引領各個層次學生在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中實現“個性化”“持續性”發展。
一、 分層安排教學內容,提升數學知識層次
初中學生有效數學實踐建立在數學知識層次基礎上,而能力素養提升和數學知識科學積累、應用聯系密切。教師要深入把握分層走班教學內涵,以學生為核心,合理分層安排課堂教學內容,便于學生在有效課堂中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知識,在興趣激發過程中科學化積累數學知識,實時提升數學知識層次。
以“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為例,教師要尊重分層走班教學下學生個體差異,準確定位“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課題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把握課題基礎知識、重難點內容,在堅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等原則中,分層合理安排課題教學內容,確保融入分層走班教學課堂的數學內容具有鮮明的層次化特征。教師可以在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中向班級學生生動、形象地呈現反比例函數概念、表達式、圖像等基礎知識,可以將一次函數相關知識點融入其中,讓不同層次學生在對比、分析中都能掌握課題基礎知識,準確區分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者概念知識。隨后,教師可以在講解課題基礎知識上優化安排教學重難點,在和班級學生互動中引領其有效思考、分析、解決關于反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的問題,清楚反比例函數圖像為雙曲線,不同于一次函數圖像,能夠巧用描點法,科學繪制不同反比例函數表達式對應的圖像。在此基礎上,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數圖像解決相關數學實際問題是“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課題教學難點所在。教師要優化整合分層走班教學下對各層次學生具體要求,結合課中已掌握的知識點,科學設置難易度不同的反比例函數生活化問題,在合理化啟發、提示中讓學生聯系零散的反比例函數知識,應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函數思想方法等聯系函數圖像、性質,在觀察、剖析、探討中解決“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課題實際問題。教師要綜合把握解決情況,對課題內容展開針對性補充講解,科學調整班級學生,便于分層走班下的每位學生函數知識層次都能提高。
二、 深化課中分層練習,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課中有效練習實踐是初中生思維能力發展的根本性保障,教師要在應用分層走班教學模式中進行科學化課中分層練習,促使各層次學生都參與其中,在掌握、應用理論知識中促進思維能力發展,更好地融入課外實踐中,高效提升數學綜合實踐能力。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為例,在講解完相關解法之后,教師要聯系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將其融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課中,在深入整合的過程中合理設置課中練習試題,以基礎題、鞏固題、提升題三大類型呈現出來,促使分層走班教學下數學課中分層練習實踐更加可行。教師要明確分層走班下學生分層練習任務,在聯系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綜合把握直接開平方、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在發散數學思維中準確把握題意,快速而準確解答練習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客觀點評并巧用其中的各層次錯題資源,和對應層次學生共同剖析,補充講課相關知識點,糾正各層次學生掌握的方程知識,深入引導不同層次學生在聯系方程知識過程中有效設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方程練習試題,借助解題技巧、思想方法等實現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各層次學生數學能力高效發展,數學理論基礎也能進一步夯實。
三、 分層設計課后作業,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課后作業是學生鞏固、活用課堂知識的關鍵性手段,在分層走班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在把握理論與實踐基礎上分層設計課后作業,確保每位學生在課內延伸拓展中知識層次、思維能力都能進一步提高,在層次化進步中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客觀折射分層走班教學現實意義。
以“二次函數”為例,在章節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從分層走班教學角度出發,系統化、層次化整合該章節下“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實踐與探索”等課題內容,結合二次函數y=ax2以及y=ax2+bx+c的圖像、性質以及函數表達式求解等知識點,在理論聯系實際中科學設置基礎題型、綜合題型、生活化題型等,優化課后作業分層設計環節,促使各層次學生聯系、整合、應用二次函數章節知識點,準確解答相關試題,在實踐操作、整合分析中解決和日常生活聯系密切的函數試題,在完成課后作業中深化鞏固課中掌握的二次函數理論知識,解決二次函數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師可以根據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課中學習狀況,合理調整班級學生并深化分層教學,促使學生在高質量走班分層教學中實現全面發展。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立足班級學生發展,圍繞數學學科和學生具體特征,在全面、深入把握的基礎上將分層走班教學作用到數學教學各環節,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環境局限,科學分層并系統化管理學生,進行有效數學課堂教學,便于學生在數學知識獲取、數學情感體驗、思維品質塑造等過程中不斷促進綜合素質發展,為進入更高層次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尉勁松.分層不忘整體適性兼顧公平——初中數學分層走班教學的幾點反思[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41):18-19,22.
[2]麥錫流.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探討——建立學生能力模型,實現“因材施教”[J].新課程·中旬,2017(7):142-143.
[3]姚茉莉.分層走班制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8(4):23-24.
[4]李琴霞.新課程下初中數學分層走班教學探討[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14):33-34.
作者簡介:李錦揚,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