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昕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知識輕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主動參與其中,積極發現問題,搜集信息,提高研究能力,逐步形成學習地理的能力。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儲存、優化思維、輸出信息的重要工具,其能夠從多方面以發散性思維的方式將地理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總結,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以區域地理學習中思維導圖的運用為研究背景,希望能夠為初中生學習地理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區域地理;思維導圖;初中地理
區域地理是初中地理中的主要課程,針對這部分教學來講,教師應該緊緊抓住地理學空間的特征,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比較的能力,讓學生充分掌握區域地理學習的方式。
一、區域地理教學的特點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區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始終,其是地理教學中對其知識最好的一種詮釋。如:在區域地理學習中,如何判斷一個地區的氣候情況,主要是通過區域地區的緯度,其能夠展現整個地區的熱量,而地區的降水程度則是因為大氣環流以及海陸的位置來決定的,所以通過這兩個方面能夠大致確定地區的氣候情況[1]。而通過得出的氣候情況又能夠知道該地區的河流水文的特征、農作物的種類、地質條件、各項資源、工業情況等;通過得出的區域信息還會了解到該地區的政治發展以及經濟發展。這就是利用建立區域性地理要素所能夠獲得的信息。在初中生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要素之間聯系的學習,能夠促進學生思維思路的形成,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區域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使用的方式
1.建構區域知識網絡
在區域地理教學的內容范圍上,其主要包含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而在課程每一個所劃分的區域都能夠將相關的知識進行歸納。而在區域地理學習的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建設學生認知的結構,能夠將原本復雜的邏輯形式變成更加直觀的線條,讓學生可以快速了解知識點的位置,并將所有知識完整地聯系到一起。所以,思維導圖的模式能夠完整有效地建構區域知識網絡。例如:在日本相關地理知識思維導圖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在一級分支上展現日本的地理情況,工業、氣候、地形、河流、農業等,并在二級分支上充分描述一級分支的細節,如:氣候上,日本可分為季風氣候和海洋氣候,并在三級分支上闡述氣候所帶來的影響,就是降水量比較大。
2.充分掌握區域要素之間的聯系
在區域地理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整體將人文環境和地理環境進行結合,將相關的要素合并在一起,讓學生了解之間的關系。例如:在學習東南亞相關知識點的時候,需要了解的內容主要是其自然環境以及人口分布情況等。在這個地區顯著的特點就是自然災害比較多,常常出現重大的自然災害。因為該地區處于亞歐大陸的東段,臨近太平洋,季風氣候非常明顯,在這個地區降雨量比較充足,而且降雨也會受到季節的變化[2]。在東南亞地區,其區域位置是三個板塊的交界處,會出現火山、地震等災害,再加上雨水豐富,滑坡、泥石流也是頻繁發生。再者,東南亞地區島嶼眾多,一旦發生地震,往往伴隨的就是海嘯;此外,該地區人口分布比較密集,所擁有的島嶼地勢較低,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無法快速撤離和預防,從而受災的程度也非常大。
3.充分展現區域特點
區域地理是一個區域的人文和自然地理的綜合形式,但是因為區域的不同,其人文知識點和自然地理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每個區域的大氣環流、地質構造,以及人類文明和活動的方式,形成了該區域的特點。
通過思維導圖,學生能夠了解到,在中亞地區出現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遠離海洋以及高原的阻擋;其干旱導致的結果就是影響畜牧業和人們的生活等。這些信息能夠通過思維導圖清晰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理清學習思路,方便知識點的記憶。
4.繪制區域地理的簡圖,建立思維導圖思考中心
學生在學習繪制區域地理簡圖的時候,應該注重利用點線面,這樣便可以對區域空間進行定位,所以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認知地理位置,并讓學生對資料圖片進行加工,從而提高學生搜集信息并將其轉化的能力,為繪制思維導圖構建清晰的思路[3]。其次,因為地理簡圖是空間分布的,但是所表達的信息卻是偏平化的,為此,學生需要深入了解區域的特點,對其完成認知,這樣就能夠讓繪制的思維導圖其內在特征更加完善。
總之,區域地理學習并不提倡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需要讓學生掌握如何獲得區域信息的技能,并教會學生方法,讓其能夠受益終身。而思維導圖的方式則能夠強調學生學習的方式,通過讓學生繪制導圖強化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學生讀圖和辨別圖紙的能力。培養學生以地理的角度看事物的發展,改善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這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同時是傳授學生能力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張倩.運用思維導圖促進初中生區域地理學習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2]史圓圓,劉登海.區域地理復習中思維導圖助力地理核心素養提升[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4).
[3]房曉飛.借助思維導圖走出區域地理學習困境[J].地理教學,2014(3):41-4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