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精毅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素質教育的廣泛提倡,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也在逐漸加大。數學是學習其他學科基礎,在今后對于理科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就初中數學教學而言,不僅是為了讓中學生學習代數、幾何方面的相關知識,而且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思維態度。在此,結合多年來的數學教學經驗,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期給予讀者一些幫助,希望數學教師對于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能夠予以重視。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思維;培養方法
一、學習數學的目的和作用
有很多從事數學研究的人都說過類似的話,世界上任何客觀存在的事物都能用數學原理去解釋。事實上,有很多人對數學的認知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數學就是加減乘除,認為數學就是課本上的那些東西。其實數學是大部分科學研究的基礎。學生到了初二就要開始學習物理這門新的學科,不難發現,數學成績好的學生往往物理也很不錯。由此可見,學好數學,培養數學思維對于物理的學習是有促進作用的。
數學教育的最核心目的,除了為解決問題提供工具外,就是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在面對問題的時候,理性分析因果利弊,通過表象洞悉事物本質,然后依靠多重假設和邏輯推演來預測事物發展的所有可能性,最終解決問題。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1.數形結合,學會轉化
步入初中的數學學習之后,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會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這道題的切入點在哪。一道題看似是代數題,實際上是幾何題。這里就需要教師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維了,需要學生學好數學函數,打好基本功。初中數學需要學習的函數不多,有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學生必須正確掌握三種函數的圖像及公式,才能靈活運用到解題當中,逐漸學習如何在題目中轉化。
2.培養數學幾何思維能力
對于大多數中學生而言,數學幾何圖形的證明題應該是比較困難的一部分。其實,這考驗的是學生的數學幾何思維。學生在平時學習幾何圖形的時候應當著重記憶每種圖形的概念以及定理的推導過程。書上的定理推導過程都很簡單,學生也很好理解。而所有圖像的推導過程都是由這些簡單的定理和定理推導演變的,很多時候學生不會證明,這說明了并沒有很好地掌握書上簡單的推導過程。理解是證明的基石,學生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在日常的訓練當中逐漸提高數學幾何思維能力,在做幾何證明題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知道該如何正確地畫輔助線,一步步推導出結果。
3.習題訓練,溫故錯題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說:“學習數學要多做習題,邊做邊思考,先知其然,然后弄清其所以然?!睌祵W是一門理性思維學科,學好數學,數學習題是必不可少的,訓練量是必須有的。沒有習題的訓練而只看書本上的概念和例題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做出來的數學題,沒有看出來的數學題。題量的多少根據每個人的學習程度,學習能力強的只需要練習幾道典型習題就能夠舉一反三,學習能力弱的則需要多做、多練、多思考,通過習題訓練和思考,慢慢提高數學思維。其中最關鍵的一步是學生要經常鞏固做錯的題目,找到做錯的原因,加深印象,避免再次做錯。這一點對于提高數學思維有很大的幫助。當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也就高了,理解能力及程度也就提高了。
4.理解為主,記憶為輔
理解是學習的第一步。雖說數學是理科,不像文科需要背誦大篇幅的文段,可是也是需要一定的記憶的。公式、定理、推導過程……這些都是需要學生以理解為主,并且爛熟于心的。如果學生連基本的公式都不記得,更何談做題呢?理解不僅能夠幫助記憶,還能夠加深記憶。沒有扎實的基本功,不知道基礎知識,又何談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呢?因此,對于數學的學習,有記憶方面不能偷懶。
5.利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主體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一題多變”和“一題多解”,有助于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學會靈活運用,對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有良好的效果。在新教材中有許多幾何題有不同的解決途徑,這對于剛剛接觸幾何的初中而言,很陌生也很新奇,對于一道能用幾種解法解的幾何題目,我常常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從不同的思維角度去尋找多種解題的方法,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加大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
數學思維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廣大教師的耐心教導和培養,掌握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合理利用當代卓越的教學資源。在日常學習和訓練當中一點一滴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滴水能把石穿透,我相信,我們終能看見學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明華,林益生.數學教學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孫曉天.數學課程發展的國際視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馬復.設計合理的數學課堂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