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旺 史彩紅
【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中職語文教學不僅影響到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分析閱讀能力和應用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而且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重視中職學校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對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至關重要。
【關鍵詞】語文基礎知識;中職學生;職業能力
近年來,國家大力扶持職業教育,職教人如沐春風,尤其是中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嘔心瀝血,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掌握一技之長的一線工人,夜以繼日地勞作于車間廠房,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我國職業教育方針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對中職畢業生由注重“量”轉變為注重“質”,中職學生除了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還需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和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對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很多中職院校重技能掌握、輕文化課學習的現象不容忽視,比如中職語文教學。
筆者認為,中職語文應重視基礎知識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中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求。
一、重視基礎知識教學
中職學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學習底子差,學習缺乏主動性。有的學生認為中職學校沒有考試壓力,只注重專業課的學習,語文課可學可不學,沒有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有的學生寫請假條錯別字都頻出,“買”“賣”不分。中職語文教師應摸清學生的底子,找出學生最容易混淆的字詞,以小組比賽或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學習,樂在其中,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學習識記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趣味性教學,比如通過教師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趣味故事活躍課堂氣氛等,增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中職生畢業后絕大部分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因此中職語文教學要切實從中職生的終身發展著眼。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是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只有牢固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才能更進一步提升學生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必將成為中職生就業的一大優勢。
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語言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不可缺少的表情達意的工具,培養中職學生具備較強的口語表達交際能力,對其今后擇業求職和更好地適應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中職生在校學習2-3年后就將走向社會,頂崗實習、擇業面試是第一關,都需要和別人通暢地溝通交流,給別人留一個好的印象,給自己創造機遇,讓企業擇優錄用,好就業,就好業。走向社會后,更需要和他人廣泛地交流,互通信息,拓展人脈。很多中職生說話前矛后盾,邏輯思維能力差;口語語匯貧乏,用語不準,詞不達意,不生動,沒有吸引力;少言寡語,平時不主動與他人交流等。試想一下,他們將來參加面試求職肯定困難重重,走上工作崗位也會難以勝任。作為中職語文教師,要著眼未來,在課堂上拋開書本,就某一件事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自己作評委,評判哪名同學講得最簡潔、最清楚、最動聽。剛開始可以由學生在課前準備好材料,在課堂上發言,訓練一段時間后就不用在課前準備材料,而是在課堂上即時命題或組織辯論賽、演講賽,由學生搶答比賽。在課堂上營造踴躍發言的良好氛圍,引導學生養成在學習生活中運用簡潔、準確的語言進行交流的習慣,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中職學生尤其是農村中職學生很多不關心政治,不考慮前途,一味沉迷于手機聊天和網絡游戲,文化課學習尚不用心,更別說課外閱讀。沒有廣泛的閱讀就沒有充足的知識積淀,就不能適應社會的更新節奏,就不能及時汲取有用的信息。作為中職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閱讀對培養中職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性,不局限于教材,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教師鼓勵學生走進圖書館、閱覽室,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動員學生每人拿幾本自己的藏書,自己布置,在教室設立“圖書角”;要求每名學生每周至少讀一篇文章,每月讀一本名著,讀后寫一篇心得在班內交流。如果學生有抵觸情緒,語文教師可與其談心交流或由教師陪讀,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自覺閱讀的習慣,通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
四、提升應用寫作能力
中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差,應用寫作能力更差,由于中職學生很多基礎知識薄弱,閱讀量少,有的學生寫請假條時在印制好的假條請假原因一欄只會寫“事”或“病”兩字,多寫就會出現錯別字。檢討書、保證書寫兩行就不知道再寫什么,寫一封信不懂格式,作文中錯別字滿篇,等等,這樣的應用寫作能力何談職業能力?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寫作倍感頭疼,學生思源枯竭,無病呻吟,要么形同流水,要么抄襲他人作品。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更應該從基礎知識抓起,在應用文寫作方面由易到難,讓學生從寫日記開始,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自行提高。在平常的應用文寫作方面,教師要改變方法,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比如讓每名同學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寫下來,或長或短,交由其他同學修改,看哪位同學問題最少。逐步過渡到互改作文,讓學生在修改他人作文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給學生講清楚各應用文體的格式和要求,日積月累,通過長期的練習,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肯定會得到提升。
五、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近年來,中職學生道德缺失,文明禮儀意識差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職院校的目標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術純熟的社會有用之才。只有人人具有良好品德,才可能創建和諧的社會。除了發揮德育課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語文科任教師人人都有教書、育人的責任,每堂課都要滲透德育內容。通過教學,比如美文賞析、古典詩文誦讀、了解名人事跡等,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個人素養,讓每名學生每天都有改變,每天都有進步,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中職學校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實用人才,重在基礎性、工具性和實用性,與普通教育有明顯的區別。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的國家急需更多品學兼優的建設者。立足長遠,著眼未來,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師應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和重擔,沉下心來,從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抓起,在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培養學生高素質的職業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譚蒙革.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辦法[J].成功(教育),2008(08).
[2]潘仲全.中職語文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9).
[3]曾文波.賞識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原則[J].湖南教育,2004(11).
[4]李玲玲.淺談中職學校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J].科技日報,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