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不能僅注重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還應當重視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綜合素養,將素質教育目標落實到實處。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并加以反思,對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的培養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思維能力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是最早的思維模式,也是各項學科發展的前提,數學對于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育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最為關鍵,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為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數學學習能力有著較大的差異。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在學習過程中能對相應的學習內容快速理解,能較易對新知識進行了解并快速吸收;而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弱,在對問題進行理解與思考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困難,在學習新知識之后難以將新的知識消化吸收,導致學習效率較低,與其他同學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并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幾點建議
(一)通過操作來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在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準備數學教案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將課堂內容、所提問題以及實踐操作進行有機的結合,讓學生通過操作來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在講授有關百分率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向學生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回家之后進行育種活動,統計種子的總數、出芽數量以及沒有出芽的數量,然后再利用所學的百分率知識來進行育種出芽率的計算。也可以讓學生在一周之內對每天缺勤以及遲到的同學進行觀察,并且根據統計數據來對這一周學生的出勤率以及遲到率進行統計計算。這樣的實踐操作不僅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而且具有趣味性,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的激發,進而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操作能力。
(二)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能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應該圍繞著教學知識點來設置相關問題,對于超出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數學教學知識范圍的內容,應該先進行解析,然后進行下一步的設置。教師還應該善于抓重點,對于不會對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造成影響的教學問題,應該適當設置。學生只有不斷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才能使注意力得到集中,激發自主探索問題的興趣,有效轉變學習方式,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不斷探索問題、不斷求知的過程中,有效培養數學思維。
另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強這一特點,向學生提出一些具有開放性、探究性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實現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數學教學目標。比如,在講解有關“年、月、日”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些問題:“同學們知道自己今年幾歲了嗎?你們過了幾個生日呢?”之后,讓學生思考和總結這些問題,讓學生能自己發現、總結。然后向學生提出另外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一位老奶奶在她80歲的時候過了第七個生日,同學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一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同時也與教學內容有緊密聯系,學生會對其產生一定的興趣,并且能去主動思考以及探究問題。時間一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和提升。
(三)通過運算來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數學運算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學生在數學運算過程中,思維在不斷地運轉,有時候會用到抽象思維,有時候會用到比較思維,有時候會用到推理思維。運算是貫穿在小學數學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能在運算過程中鍛煉和提升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敏捷性與靈活性越來越強。教師在開展運算練習活動的時候,應該加強對變式題以及綜合題等的訓練,同時設計一些開放性試題,使學生的獨創性思維得到培養。
(四)數形結合,活躍學生思維
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數形結合不僅能夠解決這一問題,而且能夠通過對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思考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形象的圖形去表達抽象的數量關系,幫助學生掌握這種技巧,進而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圖形周長公式時,如果只是簡單地套用公式,很可能導致學生在今后面對不同的問題時,不能很好地解題,給學生將來的學習帶來阻礙。因此,教師需要適當應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從根本上理解公式的定義,充分掌握周長的計算方法。以求三角形的周長為例,一般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不規則三角形的周長為三條邊之和;第二種是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等于腰長乘以2加上底邊的長;第三種是等邊三角形的周長等于邊長乘以3。在對這三種方法的運用中,教師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來幫助學生解題,使學生在解題時邊畫圖形邊求解,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總結
總的說來,小學數學教學和數學思維模式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全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實現數學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朱陽金.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36):102-103.
[2]周宣.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6(83):73.
[4]都三梅.提高小學數學教育質量——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讀寫算(教研版),2014(1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