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呂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的科目。文章通過數學教學的分析,論述了數學思維對學生的重要性以及探討如何培養小學學生的數學思維,以使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思維;培養實踐
在當前九年義務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學生的初級思維能力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發展過程。數學思維是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課堂的學習內容相結合而培養出來的能力。數學是一門思維活躍的學科,不能刻板地去進行死記硬背,而是需要靈活地學習這一門課程。要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就要將思維能力的學習貫穿在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并且使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中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還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有一個高層次的理解與發展,充分地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捕獲知識與能力。
一、數學思維的內涵
數學思維指在學習數學時所運用的思考方式。在學習數學過程中,主要是運用數學思維將數學教學所包含的數字與符號進行形象化,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與學習。數學運算需要運用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是重點培養的內容,是整個數學教學的關鍵所在。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數學公式與運算定律,學生在學習這些數學內容時需要運用到基礎的數學思維。學生通過學習數學課程,能夠掌握基礎的數學思維與具備基礎的思維邏輯能力,善于利用數學思維將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邏輯地推算出來。在數學學習中發現并且解決遇到的問題,不僅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開拓發展,而且使學生善于進行總結與歸納,同時具備富有邏輯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基礎的學習思維,而且需要教師的激發與教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需要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與推理能力。
二、小學生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由于年齡較小和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能完全集中精力。每個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有些小學生可以很快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點,并且能夠獨立完成數學作業,學習速度快速并且有效;而有些小學生在學習理解能力上沒有那么強,學習速度隨著精力不集中而放緩,對數學知識點無法很快地學習吸收,在學習過程中顯得較為吃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有效解決小學生學習數學吃力的問題。數學思維使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中能夠對數學問題進行邏輯分析并逐步解決。小學生在進行數學知識點的學習時,運用數學思維對所學內容的分析歸納,能夠快速地將數學知識點進行理解與吸收,不僅能夠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點,還能夠獨立準確地將數學問題解決。
一方面,數學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獨立地將所學的知識和運算公式結合應用,從而能夠快速有效地解決數學學習上的問題,提高學生獨立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數學上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通過發散思維運用不同的方式對問題進行運算解析,從而能夠很快找到對應的解決方式,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具備數學思維邏輯能夠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其自身判斷能力。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時不僅能對所學的基礎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對所學知識進行擴展理解,不再局限于課本上所學的基礎內容,而是更好地將知識拓展開來,進而提高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跟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有著重要聯系。數學思維不僅需要學生在學習上具備積極自主的學習基礎,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數學思維。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數學思維。
(一)數形結合,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將課本上的基本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將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行整理總結,之后將數學思維方式代入其中。數形結合的方式使知識點明確了然,能夠讓學生提升學習水平,通過數形結合了解到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結合,并且從中探索到自我的學習理解,分析知識的本質特征,之后對問題進行快速的分析與解決。數學教師在講解一個內容時借助一些直觀且形象化的圖形,將些圖形轉變為數量關系,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更好地解決所遇到的數學問題。
例如在學習數學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時,如果只是讓學生單純地對公式死記硬背,使學生不能夠靈活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在遇到了有所變化的圖形之后,學生用死板的方式就無法進行計算,這樣就使學生在學習遇到困難時無法解決。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教學內容的靈活應用,在講解公式內容時應該運用數學思維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公式的含義與運用。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中,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式有三種,這三種方式需要教師運用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不再對公式處于死記硬背的模式,而是通過靈活的思維方式進行理解銘記,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設計情景,指導學生進行實踐
由于年齡尚小,小學生在抽象學習方面顯得比較弱,在學習上需要將內容進行具象化,這樣才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對所學內容進行學習理解。在教學方面,設計情景模式,讓學生身處情景之中加愉對所學內容理解的速度,而且讓學生融入場景內容中去學習,更容易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能力相結合,進而設計出相應的教學情景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融入教學情景模式中,指導學生通過情景將所學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當中,教師還能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發現并且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例如,在小學學習幾何圖形的知識點上,教師在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講解指導時,如只是將長方形的邊長、角和面的特點按照課本內容進行講解,雖然課本上大部分都有解釋說明,但是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到長方形的特點,只是理解了課本上所學的粗略知識。如果教師將課本上的幾何圖形聯系到實際生活中去,例如引用教室內的課桌椅子等對邊、角和面進行實際化,或者用紙板材料進行長方形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好的了解。這樣的課堂實踐情景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讓學生更加快速地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這種靈活的學習方式也能讓學生思維更加靈活,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
(三)結合生活,達到教學目的
生活離不開學習,所學理論往往來源于實際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將自身多年豐富的生活經驗引入到課堂上,使數學能夠更好地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發散。
可以通過舉生活中的例子,然后設立問題來讓學生將數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舉這樣的應用題:“養雞場將雞分三次賣出去,第一次賣出的雞數量是總數的三分之一且比第二次多了100只,第二次賣出320只,請問養雞場中總共有多少只雞?”然后教師指導讓學生討論數學公式,教會學生形象并且靈活地應用數學思維解決應用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針對小學生特點,指導發展其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所遇到的數學問題不能急于告知答案,而是在學生發現問題后再對其進行指導,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然后運用正確的運算方式解決數學問題。這樣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就不會急切地尋求答案,而是耐心地、準確地分析,如此不僅能夠學習到正確的解題方式,而且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再盲目追求答案而忽略正確的解題過程。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用嚴謹的邏輯思維對學生所遇到的數學問題進行講解說明,將所學知識更加透徹地運用到其中,讓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對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數學解題思路廣泛,不局限于一種解決方式,每個人的解題思路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按照自己的解題思路要求學生應用一種模式解題,而是通過分析題目,運用正確并且快速的解題思路為學生解決難題,鼓勵學生多方面地思考,運用更加準確的解題思維模式,讓學生能夠正確自主地解決問題。
(五)適當增加練習題難度,鍛煉學生能力
學生在學習了數學知識之后,通過多做練習題能夠有效地鞏固所學數學知識,并且能夠加深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教師在對練習題的設計中,應當根據學生的能力適當地提升難度,讓學生在練習基礎的數學知識之后,能夠適當地對難題進行思考,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解決高于基礎的練習題,從而更加樂于思考學習。
四、總結
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僅需要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而且需要教師將知識點和實際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綜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周秀蘭.試論形象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J].吉林教育(綜合),2014( 10S):21 .
[2]黃禮容.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未來英才,2015(04)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