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明
【摘要】關注每一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是素質教育對我們的要求。然而,現實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學困生的面積卻在逐漸地增大,學生的兩極分化相當嚴重。初中化學只有一年的教學時間,不及時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學困生,而且隨著中考復習的加快,學困生轉化的任務將會更重。結合教學實際,就如何轉化學困生談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學困生 轉化 師生關系 小組合作 學習習慣
化學新課程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總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表現較差,這些學生有時甚至被遺忘,成為化學學習中“學困生”,這種現象尤其在農村初中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減少學困生,也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下我的看法。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轉化學困生的基礎
1.影響化學教師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制約因素
(1)由于大部分化學教師都不是班主任,失去了與學生直接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機會。
(2)化學老師由于代課班級較多,學生也很多,往往照顧不到每一位學生。
(3)和學生接觸的時間短,化學學習在初中階段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沒有其他學科那樣長的時間,這對化學老師的要求也很高,要迅速了解學生,在一年的時間里和學生協作完成學習任務。
(4)初中學生的負擔比較重,幾乎沒有空閑的課,和老師接觸的機會就更少。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形成“無拘無束”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高昂學習情緒,挖掘學生創造性的直接因素,他不僅會引起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和信任,而且還會使學生把對老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授的學科上來。我們在教學中也發現,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絕大部分都是后天的非智力因素所致。學困生由于在學習上經常得不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揚,使得他們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因此在心理上更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關心。而許多老師對學困生往往缺乏耐心,不是嚴厲的批評就是放棄不管,導致學困生與老師的距離越來越遠,考試成績也就可想而知。每次考試下來,我們都會發現班主任所教的課成績一般都很高,學生喜歡哪位教師,那么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成績一定比較高,而成績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學困生的成績比較高,所以,要提高教學成績,推行素質教育,關注學困生是每個化學教師的當務之急。
2.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1)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真正的認識學生,知道他喜歡什么,討厭什么,他的性格是怎樣的,他的興趣何在。
(2)多深入到班級和校園生活中和他們和諧相處,要多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學困的真正原因,讓他們覺得老師是一個可以說心里話的朋友。
(3)課堂上要時時關注他們,讓他們知道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
(4)有針對性的轉化問題學生,許多學生由于學困而導致其他方面也較差,這些學生形成一個小集團,不打破這個小圈子,學困生的轉化將會遇到更多的困難。
(5)多關心學困生的生活,多走宿舍和食堂,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得到別人的尊重,他們就會去尊重別人,他們知道對老師的最好的回報就是好好學習,這樣成績自然也就能提高了。
二、小組合作促進學困生的學習
小組合作即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也是轉化學困生的良方。學困生一般都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平時就要加大對他們的關注和督促,由于初中化學教師授課班級較多,不可能每時每刻都關注學困生,而小組合作學習恰好能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
1.小組的創建。要使小組合作學習起到真正的作用,我們在小組的劃分上要下一些功夫,要求每個組的學生坐在一起,其中至少要有一名優等生,兩名學困生和中等生組成,在實際教學中,我將6個人劃分為一個小組(全班共有37名學生),每個組由一名比較熱心負責,成績又比較好的學生任組長,每個組分兩個學困生,其他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關系搭配,六名組長由學習委員負責管理。但由于化學老師一般都不是班主任,在座位的調整上要和班主任協調,達成共識,這樣才可以實施,如果實在得不到支持,也可以確定化學課座位,化學課和復習時按照化學老師的要求,分小組坐在一起。
2.小組的任務。各科教學中幫學活動開展的很多,但實效性不強,主要原因就是任務不明確,督促不到位,針對以上情況,我按照復習計劃指導小組長下達每天的任務。考慮到初中學生學習負擔相對比較重的情況,我對小組的任務做了明確的限定,要求學困生每天記住一個知識點、兩個化學式(學習化學方程式后為每天一個化學方程式)和一個實驗現象。每周由5位組長每人負責布置一天的任務,小組內的其他同學也積極參與到“每天一二一”合作學習中來,幫助和督促兩位學困生記住,并在放學前由小組長檢查。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并真正發揮作用,老師的督促是必不可少的,每天上課要根據組長下達的任務至少抽查一名學困生。
3.小組的作用。小組學習可以使優等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下達任務前,小組長要先整理知識點和考點,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整合;學困生在小組長和其他同學的幫助和督促下,每天進步一小步,慢慢獲得學習的成功感和樂趣,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逐漸追趕上來,慢慢擺脫學困;而其他學生也在幫學的過程中得到進步和提高,從而使整個小組的學生都有所進步;小組學習還可以使小組和小組之間產生協作和競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困生走上自主學習的道路
古人云“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要使學困生真正擺脫學困,就要從一接觸化學就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防止學困后在轉化。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培養學生一下學習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1.“早晚十分鐘,學好化學好輕松”。為使學生養成按時預習和復習的習慣。我提出以上口號,目的是讓學生每天晚上用十分鐘的時間將當天的知識鞏固一遍,運用回憶法效果更好;第二天早上再用十分鐘的時間回憶一遍,并及時預習新知識,長期堅持下來,既節省了時間,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與復習習慣。
2.“遇到了就寫,見了就不慌”。初中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在一接觸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時提倡“遇到了就寫,見了就不慌”。俗話說“眼里過千遍,不如手里過一遍”。學生只要遇上就寫一遍,長期形成習慣,問題也就解決了。
3.“不懂就問,不等明天”。養成多問的習慣。為了培養學生的這一點習慣,提出了“不懂就問,不等明天”口號。學生當天遇到的問題當天解決。
4.“每天一卡片,一章一小結”。在學生剛接觸化學時提出的要求其實每天所學的知識并不多,關鍵是鞏固不及時,造成知識點的積壓,長期下去,成績肯定不理想。每天用一張小卡片將所學的知識要點小結,結合每天早晚十分鐘的方法來鞏固,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章結束后,每個學生必須制作一份單元小結,然后小組或班級內交流、整合使之不斷完善,這樣就使知識網絡化、規律化,在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養成多歸納、多總結的習慣。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貴在堅持,只要我們關注每一位學困生,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用我們的愛心去感化他們,我們相信,我們不僅會取得好的成績,更會贏得學生和社會對我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