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剛
摘要:本文通過環境設計專業目前就業實際情況,分析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的相互結合,教學可以零距離的接觸市場,及時掌握市場變化信息,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學生經過不同的校內外實訓、實習,培養新觀念、新技術,加強學生、老師的實操能力,設計方案分析能力,市場設計規范管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從而提高本專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關鍵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踐能力
加強專業技能教育是國家穩定發展的基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用型高校就是要通過教育,讓學生成人又成才,把他們真正鍛造成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特質明顯的技能型人才,高校在教學中應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產教融合育人新模式。
1、加強校內實驗實訓工作室的建設
校內實驗實訓工作室是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加強設計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實踐教學中要明確實訓內容,完善實訓計劃,完善課程體系,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在很多歐美的發達國家,設計教育都是結合工作室的形式進行的,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教育模式是非常成功和有效的。在工作室的實踐方案中,可以接觸最前沿的專業信息,可以適應設計流程,鍛煉自我的專業能力。
1.1 工作室訓練內容是課程教學的強化。
主干課程開設的綜合實訓項目在工作室完成,使學生整合近期課程的知識與技能完成綜合實訓項目。在工作室訓練中,教師擬定設計主干課程相關專題,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專題計劃的研討,做好記錄、整理、反思、總結、交流等,強化專業知識,通過設計工作室將課堂所學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設計工作的能力。
1.2 培養團隊合作與獨立工作的能力。
通過模擬設計公司的管理模式,工作室應該突出仿真性、競爭性、開放性等特點,強調工作流程的規范性,培養獨立工作、創新設計思維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加強學生的設計意識的培養。設立設計公司的設計部、工程部、業務部等部門人員工作協調能力和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
1.3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工作室的訓練應加強技能操作能力、設計工作環境適應能力、對先進設備的操作使用能力、對設計中遇到問題的協作解決能力以及對整體項目的駕馭能力等。通過相關訓練提高設計服務意識,提升設計能力,增益就業砝碼。
1.4 師生教學相長。
工作室既可以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可以讓教師參與實際案例,帶動新教師積極參與設計實踐,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師資隊伍設計實踐能力的提高預示著學生學習專業水平的層次也隨著提高,使高校教育的“應用型”成為良性循環。
1.5企業從業人員的定期培訓。
工作室經常邀請環境設計專業一線的公司設計師、專家名師深入工作室,對工作室成員的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尋找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討教法和學法的改進辦法,進行實實在在的實踐探索。
1.6采取創新訓練形式。
工作室要加強新穎的訓練內容和形式,有計劃地組織工作室成員參與學習,讓同學感到新奇。通過討論、辯論、“游戲”、講座、觀看音像資料等方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強調訓練的實效性。培養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反饋、自主檢查的辦法來提高設計能力。
2、校企合作單位的深化整合
按照教育部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教育理念和學院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高校應該加強與校外單位進行合作,完善和創新合作模式,提高人才實踐能力和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學校和企業需要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社會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操作訓練、企業管理、畢業設計等實習實訓基地。校企之間在聯合育人平臺下的信息互通和資源共用,為學生提供了企業項目實訓、創新創業渠道、企業管理經驗、專業能力認證等多方面的育人資源。
2.1 優化課程體系。
在學生能力培養中,課程體系的設置以“強調基礎理論、知識結構,注重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主要目的,通過校企合作中學生急需的專業知識,調整專業課程的順序,校企專家共同研討開設新的專業課程,做到“學以致用”,實現畢業就能就業。
第一,加強基礎課的建設。重點完善課程與課程間的知識與技能的銜接,減弱每個課程的獨立性,讓基礎課與專業課有機結合。第二,強化專業核心課程的推進。與企業合作,資源共享,打造設計實用性強的核心精品課程,注重核心課的實踐能力培養。第三,深化技能型課程的改革。根據學生自身的專業能力、特長、及市場需要,不同的學生技能的側重點可以有所不同。第四,鼓勵研究型課程的開設。依據專業發展和行業需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程設置,更新完善教學內容,及時開設新課程。
2.2 完善理論+實踐師資隊伍的建設。
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當前高校教師普遍存在的創新意識不強、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缺乏等原因,提倡教師深入企業一線掛職鍛煉,提供深造與發展機會等方面努力,對創造尊重人才、激勵引導的良好工作環境,建設好一支樂于創新、積極進取的教師隊伍是非常有必要的。
2.3 教師+工程師+培訓師的三師型隊伍。
通過教研室的培訓,加強教師專業知識的學習,加強理論知識。鼓勵教師通過專業技能考核,獲取工程師等行業認證資格證書,提高教師實踐能力。不斷加強教師思想素質和意識形態意識的培訓,授課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三觀教育。
2.4 共享“教學+實踐”資源。
聘請企業專職人員與校內教師的技術研討、案例分析研究等,要實現高校與企業間的網絡教育資源共享,高校之間就要相互溝通,交換服務信息,改變創痛的合作觀念,達成資源共享合作的共識,制定完整的管理模式,建立和不斷完善專業設計資源庫,校企雙方各取所需。
參考文獻
[1] 胡議丹,“產教融合”應用技術型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研究[J]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18.01
[2] 王長文 徐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探索與實踐,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
[3] 王師琪,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與實踐,藝術教育,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