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銀
摘? ? 要: 本文分析了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思維導圖作為教學手段如何幫助學生搭建形式多樣的教學支架,通過具體的教學實例探討了思維導圖在預習導入、語音教學、詞匯學習、對話閱讀、話題作文、課堂內容復習等教學環節的操作方法,最終實現知識的有效構建。
關鍵詞: 思維導圖? ? 支架式教學? ? 小學英語
支架式教學源于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和他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稱為“腳手架式教學”。其定義為: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歌曲、游戲、問題、圖片等都可以成為支架式教學方式。我主要探討由托尼·巴贊提出的思維導圖作為幫助學生整合新舊知識、建構新的知識網絡所搭建的“腳手架”,在英語教學各環節上的運用。
一、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創設任務導學支架
1.運用思維導圖進行任務設計,協助學生有效預習。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提出知識要點,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先做后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學習,降低對新知識的畏難情緒。例如在學習PEP Book5 Unit2 “My week”這一單元主題時,我在導學案中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前置性作業中,讓學生把學過的課程做成思維導圖,并在預習時把有關星期的新單詞放入思維導圖中,讓學生尋找有關星期單詞的拼寫規律,學生會發現一周七天的名稱都以“——day”結尾,且單詞首字母都要大寫。這樣的任務設計既豐富了教學手段,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了有效的支架,提高了預習的有效性。
2.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新課導入,為學生創設交際情境。
英語課文中的不同主題導入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前的某個教學活動。導入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要一定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幫助學生簡要回顧已學舊知,又自然順暢地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上。結合思維導圖的特質,為學生提供發散思維鍛煉的機會。例如教師利用以下兩幅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free talk”,簡潔地展示語言交際的情境,通過單詞、圖片這些關鍵詞及聯系的提示,拓寬學生的思路,讓他們的對話更流暢,內容也更豐富。通過單詞、圖片所搭建的支架,調動了學生參與積極性,為新課的順利進行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創建知識梳理支架
1.用思維導圖搭建語音學習支架。
新版PEP小學英語教材注重語音教學,每個單元都設置“Lets spell”部分,各年級都有明確的語音教學內容。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音知識,形成基本的拼讀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多種感覺器官。我們通過設計思維導圖,讓學生學會總結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有效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和拼寫能力,讓學生快速朗讀圖文并茂的單詞并快速認讀、操練和鞏固單詞。簡單清晰的思維導圖能令語音學習更加簡單易懂、印象深刻,精心構建語音教學支架。
2.用思維導圖搭建詞匯學習支架。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學習中詞匯量會直接影響聽說讀寫等其他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教師在講解、指導學生記憶單詞時,可以通過分類關系把分散的詞匯聯系在一起,形成層次化的知識網絡。當需要提取這一知識時,學生會先回憶它所在的知識網絡。并從中提取所需知識及相關聯的語言知識。思維導圖層次分明,所顯示的詞匯之間的關系明確,學生通過圖形可以全面地把握單詞之間的關系,找到單詞的拼寫規律并利用圖表歸納詞匯的意義和用法,使詞匯學習變得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和記憶單詞的效率。
3.用思維導圖搭建對話教學支架。
PEP教材的對話教學多分布在“Lets talk”的部分,多數是圍繞單元話題的中心句型展開的人物對話,學生普遍對話題比較感興趣,但由于學生缺乏處理信息和對信息進行重組的能力,往往在學完一篇對話后,學生很難靈活運用對話里的核心句型。為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信息,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有效的重組運用,在教學中可以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Unit 1 “A.Lets talk”時,老師可設計如下的思維導圖,圍繞中心主題展開分支,呈現關鍵知識點,用圖和字的形式創設出英語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使學生不僅有話可說而且知道從何說起。思維導圖給老師和學生提供師生對話或生生對話的支架。
4.用思維導圖搭建閱讀教學支架。
Tony Buzan認為,思維導圖需要讀者主動尋找關鍵詞和中心思想,可以極大地提高閱讀速度,作為閱讀教學的工具。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將重要的信息進行組織整理,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它轉換成思維導圖的形式,使概念之間形成體系和層次,這樣能幫助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意思。尤其是閱讀篇幅長、生詞多、文章結構和層次復雜或不太清晰的文章時,老師可以設計思維導圖,把文章的脈絡整理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分部分、分層次地閱讀,突出重點,關注細節,加深理解。例如在學習PEP Book 8 Unit 4 Read and Write“What a dream”時,老師根據時間發展順序,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整篇文章,讓學生深入理解語篇,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注意力與記憶力、啟發聯想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5.用思維導圖搭建話題作文支架。
英語寫作是小學生比較薄弱的環節,學生的寫作內容往往只局限于課本所教的知識,不懂得如何進行知識內容的拓展或者整合舊知豐富的內容。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思路整理,構思文章,充分利用思維導圖提供的圖片、單詞、短語和重點句子完成寫作。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中的功效在于,它不僅能讓學生一目了然地清晰本話題的寫作框架,而且能鍛煉孩子們的思考清晰度與整體觀、發散思維能力、材料選擇能力、材料整合與遷移能力。例如學習六年級上冊一般將來時后設計的話題作文“My Weekend Plan”及學習the recycle of the rain后設計的“The Story of the rain”,這兩篇作文就是利用思維導圖里所提供的圖表、圖片支架而引導寫作的。思維導圖式學習是英語寫作最好的“指揮棒”和“腳手架”,學生就能在老師為其搭建的框架中輕松地進行英語寫作。
三、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創造語言輸出支架
1.運用思維導圖搭建課文復述支架。
在復習階段可以通過復述課文的形式進行。有些學生雖然對復習的話題感興趣,但因為語言能力不強,朗讀、復述課文內容時存在一定的困難。此時,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分析課文,提煉出文章的主題脈絡,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記憶、復述課文。例如在復習PEP Book 7 Unit 5A “Lets talk”時,老師設計了一張思維導圖作為支架,讓學生借助導圖提供的信息復述課文。思維導圖再現課文主要內容,因為有了清晰的思維鏈條,學生更加自信,復述更清晰。本課例通過給學生搭建重構語篇的支架,幫助學生回顧語篇理解的過程,讓學生學會轉化信息和內化。
2.利用思維導圖搭建單元復習支架。
在復習中可以嘗試把各單元的主題用層級圖表現出來,用于歸納、整理單元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發散性思維,構建真正有效的復習課,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單元復習,如果按照傳統的復習方法,炒冷飯式地按章節逐個復習,既費時又零散,復習效果欠佳。為此,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思維導圖搭建支架的形式,用于梳理和歸納單元的重要知識點。按單元主題制作思維導圖,讓知識結構化、系統化、層級化、條理化,切實提高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和實效性。例如可以制作每單元有關單詞、句型、語法知識點的思維導圖,也可以制作以某個知識點為主題,如動詞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巧妙地為學生搭建形式多樣的教學支架,幫助學生逐步攀登,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實現知識的有效構建。
參考文獻:
[1]張冬霞.支架式教學模式淺析[J].學術研究,2014(2).
[2]曹偉.借助思維導圖促進中小學英語單詞教學研究[M].現代教育科學,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