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核心素養(yǎng)就是學生們應當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和關鍵能力。具體到數學這門學科中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就是學生們在數學的學科學習過程中應當具備的、能夠適應數學學科深層次學習需要的綜合性能力,這些綜合性能力的內涵包括數感與符號意識、空間幾何觀念、數據分析運算推理能力以及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如何幫助學生們培養(yǎng)數學的相關核心素養(yǎng)呢?現本文將介紹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其實就是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需要依靠長期穩(wěn)定的潛移默化來達成的,而且這種綜合性的學習能力主要還是需要老師們通過在校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形成,而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中不論是數感與符號意識、空間幾何觀念,還是數據分析運算推理能力以及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都是需要先幫助學生們順利入門,產生對于這些素養(yǎng)學習的興趣,之后由深入淺逐步加強學習深度和廣度,通過將知識貫通學習加強實踐訓練來提高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
一.構建趣味化的教學課堂,激發(fā)學生們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意識
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必須要老師和學生的雙向共同努力,而只要幫助學生們先養(yǎng)成對于數學學習的求知欲和主動性,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就能夠有效使得學生們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愿意跟著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去思考問題。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構建趣味化的教學課堂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講課可以不必十分的嚴肅拘謹,可以在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中表現地風趣幽默,在講課時可以采用知識引導、場景模擬、動畫演示、對比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來豐富數學課堂的呈現形式 ,使學生們保持聽課的熱情。在數學教學中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并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生活中的數》這一課的教學,我選取了學生最為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教室作為學生的觀察對象。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教室,說一說教室里有什么,有多少?同學們通過觀察會說出有兩扇門、9盞燈、6扇窗、48位同學等數學問題。我再從中引導他們運用數學知識去快速找到答案,如:如何算出教室有9盞燈呢?我們看到天花板上掛著3排燈,每排燈有3盞,一共有多少盞燈呢?很快就有同學回答出來了3乘以3,一共是9盞燈。我又問:“那么我們班48位同學是不是得一位一位地數呀?”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不是,我們用乘法就可以簡單地算出來了,6乘以8等于48。”可見,同學們學習了乘法知識后對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就簡單快捷多了。
二.教學內容的難度應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形成空間幾何觀念
教學入門之后,基礎性的學習就逐步不能滿足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的需要,這個時候老師們的數學教學就需要逐步加深教學的內容深度,以教學內容的專業(yè)化加深來推進數學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加深。在教學內容之間,可以逐步將先前學習過的舊知識和新知識結合起來,利用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延展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脈絡,幫助學生們從具體知識的理解轉向為能夠理解數學中的抽象知識,提高學生們對于數學學習的敏感性和適應性,達成能夠從本質上看待數學問題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一)》這一課時,我將《圖形的運動(一)》這一課和之前學習過的《觀察物體(一)》這一課相結合起來進行學習,在觀察物體的學習時,學生們掌握了能正確辨認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不同,也知道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提高了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和細致的心態(tài),所以在之后的圖形的運動中,學生們也能夠觀察運動帶來的角的變化和平移和旋轉下的運動變化。
三.將理論內容和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設計練習題目,不斷提高運算推理和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
數學題目源于生活,而小學數學也極為注重學生們實踐能力和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老師們的講課和練習題目都不能局限于課本教材,要加強生活實踐與數學知識的聯(lián)系,讓學生們不僅能聽課還要會做題,老師們在題目課程內容涉及到實踐需要時也要盡可能多地提供 給學生們既能動嘴動眼,又能動手動腦的學習機會,在一些開放性的討論話題,也不要局限學生們的思維,要讓學生們有能夠表達出自己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機會。
例如,在學習《數學廣角——搭配》這一課時,我的教學一直避免直接告知學生們集合圖和直觀圖的優(yōu)點,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我選擇適度讓學生們親身體會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們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進而能夠讓學生們借助直觀圖去理解集合圖中每一個部分的含義,達到學生們能語言的描述和計算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重復問題的教學程度,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讓學生在感官學習中感知集合圖形成過程,掌握本課知識重點。
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為了能讓學生們在理解所教授的知識之余能夠形成數學學習的的思維方法,達到能夠在今后獨立自主進行數學學習的效果。為了使學生們順利入門,老師們要努力構建趣味化的教學課堂,激發(fā)學生們參與到數學學習的興趣,設計教學內容時難度應該由淺入深,以便逐步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最后一定要將理論內容和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設計練習題目,通過大量練習來鞏固所學習的現有知識并不斷提高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俞月姣.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6):88.
[1]孫喜兵,楊俊.基于數形結合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41.
[1]韓瑞娟,周婷.基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雞兔同籠”教學策略探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8,28(03):68-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