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必勤
摘 要:求異思維,指的是在對待問題時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不受傳統思維模式的限制,能夠想到一些具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結合高中生思維比較活躍、學習能力較強的特點來開展教學,尤其是當學生的思維受到傳統思想限制的時候,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啟發,在課堂教學中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重點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提高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求異思維;高中語文;教學運用
一、研究背景
求異思維已被廣泛地應用到不同的領域,在教學活動中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求異思維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引導學生從多方面考慮問題,充分地發散思維。由于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屬于文學類學科,因此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聯想能力,能夠充分地調動自己的思維活躍性。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求異思維來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求異思維的概念
求異思維并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和概念,可以說每個人對于求異思維都有不同的理解,因為在不同的領域,思考的問題會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具體來說,求異思維在考慮問題時能夠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擺脫傳統模式的框架限制,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求異思維也是一種思維創新的形式,如果把它定義為某種思維或者等同為某種行為,這其實是不嚴謹的定義,因為求異思維的本質實際上是創新。求異思維實際上就是在對待問題時能夠打破常規,從新穎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而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找到高效便捷的解決方案,準確快速地解決問題。總之,求異思維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備的一種思維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著重要影響。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求異思維應用的必要性
高中階段是培養求異思維的關鍵階段,同時這一時期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思想定型的重要階段,高中階段的學生往往敢于質疑,不畏權威,不考慮具體的后果,這就為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除此之外,受到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影響,當前教師也開始轉變教學理念,無論是教師的專業素養還是教學能力與之前相比都有較大的提升,并且教育理念也較為先進,能夠接受新鮮的事物。因此,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非常必要,也是當今時代對綜合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
四、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相關策略
1.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容易忽略學生主體的學習感受,在設計活動時一貫遵循固定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課前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回答,教師往往把學生引向固定的答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統一。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卻忽略了學生學習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輸入和輸出的過程,這樣的課堂設定模式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并不是簡單地應用某種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能夠真正引發學生思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是讓學生配合教師按照預設的教學模式進行學習,單純重視課堂教學的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夠學會自主探究,這才是課堂教學的真正目的,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關鍵還是在學生,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僅僅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在課堂上只有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2.重視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許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往往是教師在說,學生在聽,這樣課堂氣氛就顯得十分沉悶,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就需要打破這種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時間比較有限,教師就需要在課堂上對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首先在課堂上教師不能設置過多的問題,如果問題過多就會導致時間不夠用,難以展開深入討論,這樣的學習就顯得十分被動,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也需要結合課堂教學的目標,難度要適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利用課堂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把課堂問題作為教學探究的切入點。
3.創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在課堂上教師高高在上,而學生只是在臺下應聲附和,這樣課堂的教學效果就很難提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呢?教師就需要從講臺上走下來,真正地融入學生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當是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在學習過程中相互交流溝通,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使學生和教師進行良性的互動,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拓展自己的思路,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4.開拓思維模式,進行發散性的思考
在學習過程中固有的思維模式是阻礙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的最大阻力,在遇到問題時學生往往會利用固有的思維和知識經驗來對問題進行分析,然而在遇到一些非常規的問題時,用傳統的方法就不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例如,廣為人知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就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打破傳統的思維框架,進行發散性思考,這也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重要一點,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需要不斷地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多發言,大膽地討論展示自己的觀點,對學生適當地鼓勵,這樣能夠讓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并且能夠體會到思考帶給自己的愉快體驗,獲得成就感。
5.樹立創新思維,增強獨立思考
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極易形成思維定式,影響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突破這種思維定勢,必須樹立創新的意識,學會多角度思考。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能不拘于常規,在一般人考慮不到的地方找到新的思路,進而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拓展教學內容,積極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備課過程中積極思考,善于引導,努力去探究結論形成的原因,通過教師自身的試驗,為學生探索出一條更加良好的求異思維培養路徑,從而讓學生獨立意識的培養取得更大的進步。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基礎,讓學生不但要聽懂,更要充分地理解知識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提升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而加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6.求異思維在閱讀欣賞課中的具體應用
在閱讀教學中利用求異思維來開展教學,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雨巷》作為一首著名的現代詩,也是高中階段學生必學的一首詩,在進行這一首詩的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需要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出發,圍繞課堂教學的內容運用求異思維的方法來開展教學。首先教師在備課階段就需要對這首詩的背景和作者進行深入的了解,在課后練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對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在這首作品中有的人對于詩歌中的‘姑娘存在不同的理解,有人說姑娘就是‘我,有人說另有他指,在你看來‘姑娘指的是什么意思?”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談一談自己對于作品內容的理解,這樣就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7.求異思維在表達交流中的應用
求異思維又可以叫做換位思考、逆向思維,與正常的邏輯順序相比,它是一種相反方向的推理分析方法。在表達過程中利用求異思維能夠給當前的課堂帶來新的改變,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夠具有獨特的觀點、立意角度與眾不同,也能夠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當然在高考閱卷中,要想打動評卷老師,僅僅靠立意新穎是不夠的,還需要具有一個有力的論據作為支撐,并且在選取論據時要做到與眾不同,這也對學生的求異思維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也需要時刻做到思維創新,利用求異思維來分析問題。
8.在作業完成上也要引導學生有求異思維,敢于嘗試和挑戰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統一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教學模式,這使有的學生感覺語文學習很容易,有的學生感覺語文學習很困難,眾口難調。這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的學習能力,重新設定要求,做到因人而異。例如,在高中語文議論文課堂教學中,高中教師一般會希望學生掌握議論文的特點和方法,如果教師強硬地要求學生寫一篇議論性的文章,很多學生可能無法一展所長,甚至厭惡寫作,這時教師可以采用求異思維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從自身出發,選擇適合自己寫作能力的文體。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極大地促進了自身優勢的發揮,并從中找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這樣讓學生產生自我認可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總之,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特點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多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創新,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在課堂上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石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法的運用策略[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6(10).
[2]陳春曉.談求異思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6).
[3]徐廣清.高中語文教學中求異思維運用的優勢和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16(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