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超
摘 要:問答式教學是加強課堂互動的有效渠道,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良莠不齊,教師就要在問答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分層教學。即根據學生的能力、教學內容的特點將問題、提問對象、評價標準進行分層,從而使每位學生都有發(fā)言表達的機會,并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中提高語文綜合能力,以實現(xiàn)有效的語文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問答式;分層教學;分層評價
問答式教學和分層教學一直都是備受推崇的教學方法,因為問答式教學不僅可以加強課堂互動,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而分層教學則顧及到了每一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真正使教學做到“為了一切學生”。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實行問答式分層教學,從而將這兩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集于一身,更好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目標。故而,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闡述高中語文問答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考慮學生差異,問題難易并重
各科教學中基本都存在這樣一種現(xiàn)象:課堂上只有部分學生活躍,另一部分學生則始終情緒低沉。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感受。所以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在課堂問答時教師就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為學生設置難易混合的題目。其中簡單的題目用來鼓勵基礎較差的學生發(fā)言,較難的題目則用來考查優(yōu)等生的學習效果。這不僅能提高課堂的參與度,還能有效促進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的共同提升。
例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為了給每一位學生提供發(fā)言的機會,在分析文言語法時我便為學生設置分層問題。較為簡單的問題有:“以其無禮于晉”中“以”是什么意思?“無禮于晉”換成正常的語序怎么說?較為復雜的問題有:“焉用亡鄭以陪鄰”中“陪”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怎么解釋?在授課過程中我會插入以上問題,學生便會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作答。其中簡單的題目主要考查文言文的基礎語法,一般學生都可以輕松回答;而復雜問題偶爾會涉及整句話的翻譯,可以鍛煉基礎較好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所以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為學生設置分層問題是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鍛煉每一位學生語文能力的可行之法。
二、結合教學內容,設疑由淺及深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沒有學生能回答,這并不是學生水平太差,而是教師提問時不注意方法所導致的。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設置由淺及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式的分層問題,即從問題的表象出發(fā),先用最簡單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然后再將問題逐漸復雜化,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思考。這樣一方面可以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從而強化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辛棄疾的《登建康賞心亭》一課時,在引導學生鑒賞詞的下闕時我為學生設置如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
(1)下闕詞中有幾個典故?你能簡單說說其中的故事嗎?
(2)詩人對張翰和許汜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詩人愿意向他們學習嗎?
(3)你從“樹猶如此”能感受到詩人怎樣的心境?請結合下闕中的典故以及詩人的境遇來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種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不僅給后進生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同時還能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詩文含義,鍛煉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增加開放問題,實行分層評價
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顧及到優(yōu)生和后進生的學習效果,教師不僅要做到提問分層,還要做到評價分層。即針對同一問題,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按照不同的標準給學生做出評價,優(yōu)等生的評價標準應較為嚴格,以鍛煉其能力為主;而對后進生要放寬標準,以提升其自信為主。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多為學生設置一些不單純以對錯為評價標準的開放性題目,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給每一位學生都提供思考和表達的機會。
例如:在學習魯迅的《拿來主義》一課時,我便為學生設置如下開放性問題:
(1)“送去主義”是什么意思?你對魯迅說的“送去主義”怎么看?
(2)“拿來主義”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我們應該“拿來”什么?
然后我鼓勵學生自由選題作答。這時一名學生針對第二道題目答道:“‘拿來就是走出國門,從外國學習我們需要的東西,比如一些先進的技術,然后提高我們的生產力。”鑒于這名學生平日很少發(fā)言,我便從“講解清晰、通俗”等方面予以表揚。而在另一名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時,我便要求該學生將“拿來”和“送去”進行對照,并具體分析“拿來”和“送去”各自的優(yōu)劣點。通過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提升后進生的自信,也能進一步提高優(yōu)等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有意偏愛或忽略。但是在課堂問答時,教師就不可“一視同仁”,而是要分層對待,對優(yōu)等生嚴格要求,對后進生加強鼓勵,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和提升,從而真正落實“為了一切學生”這一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喬水珍.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分層教學的運用[J].山西青年,2017(7):149.
[2]張儒涵.高中語文課堂中的分層教學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1):1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