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軍
摘 要:數學是高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且基礎學科,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下,德育受到了逐漸受到了高度重視,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數學應和新課改的要求保持同步,不斷把德育嚴格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將數學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展開德育,要對德育的方向和方法進行不斷探索,適時適度展開德育。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德育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將以德育為中心,重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改變學習方式為特征,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標準構建課程體系。數學是一門自然基礎學科,其應把傳統的教學方式打破,對數學和實際之間的聯系以及數學的趣味性引起重視,同時也要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態度、情感予以密切關注。所以,怎樣在數學教學中把德育的切入點找到,展開德育,是每一位高中數學教學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結合教學內容,展開愛國主義教育
在我國歷史中,數學獲得過極為顯著的成就,大力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和發展。教師在教學中只要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抓住時機將我國數學發展的輝煌成就介紹給學生,就那些為祖國作出杰出貢獻的數學家所具備的無私精神進行大力宣傳,這樣便可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熱情,把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的志向樹立起來。
以“二項式定理”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宋代數學家楊輝的故事講述給學生聽。相較于帕斯卡在1845年發現的“帕斯卡三角”,楊輝早在在1281年便整理出了“楊輝三角”,其整整早了393年。而“楊輝三角”所參考的賈憲的《釋鎖算經》,整整早了“帕斯卡三角”六百年,歷史上將其稱作為“賈憲三角”。可惜,《釋鎖算經》失傳已久。又如,當年陳景潤的老師沈元便指出:“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冠,數論是數學的皇冠,哥德巴赫猜想便是皇冠上的明珠。”從此陳景潤便把證實哥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立下了。借助這一類的事例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了解到,在新形勢下,一個人若是想在社會上站穩腳跟,要做出一番成績,要想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就必須刻苦學習,掌握科學知識,要讓學生形成立志成才,為民族繁榮富強而刻苦學習的信念。
二、重視數學教學過程,大力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維
高中生的價值觀、時間觀和人生觀正處于形成階段,讓學生掌握用辯證唯物客觀的眼光思考問題的方法,對他們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極為有利。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大基本觀點,同時在德育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數學學科屬于自然科學,其將豐富的論證材料提供給了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念,所以,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諸多對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念進行培養的機會找到,如兩個圓心距離發生一定變化的時候,就會引起兩個圓位置發生改變:外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這樣對問題進行認識和分析,便可以串通起整個數學知識,在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上可以獲得理想的效果。同時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將數學思維方法的辯證關系正確掌握,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優化[1]。結合劃歸和轉化、發散和收斂、抽象和具體、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把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論證方法教給學生,讓其接受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以便于其更好地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三、和數學實踐活動中的德育因素相結合,開展德育
德育還要結合數學實踐活動。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數學主主題活動和數學活動課。借助閱讀、調查等途徑搜集資料,提出并分析問題,最終有效解決問題[2]。既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同時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等,受到美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熏陶。
以“統計”相關內容為例,教師在教學本課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指導學生針對身邊的實際問題,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實際測量并撰寫研究性學習報告,學生有的自己制作校園模型,有的走上大街,統計某一時段的車流信息,完成研究性學習報告,并形成可行性建議送到交警部門,社會反響好。有的學生針對中學生在校學習時長的統計分析,對學校的作息時間作出合理化建議。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具有良好的思想性、知識性和科學性,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展開德育,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同時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學科和德育核心素養也是班級隱性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高中數學教師應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不斷完善德育教學結構,在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過程中,實現德育教學效率的提高,有效推動高中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永崗.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神州,2017(2):30.
[2]劉金光.高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整合的價值原則及其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9):61.
注:課題論文,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中班級隱性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編號GS[2017]GHB226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