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菲
摘 要:寫作的重要性在教學的各個階段都值得肯定,在寫作教學當中,作文修改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于第二學段學生來說,作文修改主要是教師的引導性修改。那么,如何才能對該學段學生進行具有可操作的引導性修改呢?針對這一問題,研究者致力于形成一套有針對性的作文修改方法,并配以反饋作為跟進措施,降低作文修改起始階段的難度,提高了作文修改的可操作性,有效地促進了該段學生邁出作文修改的第一步。
關鍵詞:第二學段;作文修改;感悟
一、緣起
1.關于寫作
作文一直是小學生“談虎色變”的敏感話題。我在許多班里做過調查,一個班級有90%以上的學生都害怕寫作文,無論學生學習程度如何,普遍都對寫作文有抵觸情緒。
但作文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從古至今,各類學校的語文考試,作文都占很大分值,從一定程度上也足以看出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2.關于作文修改
第二學段學生是新課標中最先提出要進行作文修改的對象: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優秀作品,因為不斷修改才能從古至今都讓人稱道。可見,無論是哪一種文學形式的作品,它的精髓都是不斷修改“煉”成的。
3.“煉”字引發的思考
新課標也提出,要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查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而對于小學生寫作而言,這個“改”字包括學生的修改,也包括老師的修改。那如何才能讓修改作文成為一件輕松的事呢?
二、如何進行作文修改
寫作文,不是為了完成老師或教科書布置的任務,而是應該有感而發。作為教師,應該少一些簡單的說教,多一些實實在在的指導和幫助。
1.煉字
季羨林老先生認為,一字之改,全句生動。例如,有名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由原來的“推”改為“敲”后,全句立刻活了起來。學生的作文雖然沒有達到那么高的水平,但有時候幾個字的改動也能讓文章增色不少。例如在寫童話故事時,學生作品中的主人公小白兔順著鴿子說話,學生寫道:“鴿子說完,小白兔答應說:‘好啊,好啊”改為“鴿子說完,小白兔附和道:‘好啊,好啊”,就將小白兔的個性展現得更加鮮明。
2.煉句
第二學段學生剛剛接觸病句修改,對于病句,他們還沒有形成一種系統的認知,更無法在第一時間找到問題所在,所以畫出病句而不進行修改對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僅僅批注:“病句”會讓學生找不到北。于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在文中進行修改。例如,學生在介紹小動物的文章《蝴蝶》一文中寫道:我看見蝴蝶后,走過去把蝴蝶一把就捉住了它。簡單明了地將“把蝴蝶”三字刪除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3.煉段
第二學段是習作的起始階段,學生已經習慣寫一篇完整的文章,但是不懂得該如何分段,他們習慣寫三段文,即開頭一段,中間一段,結尾一段。隨著作文篇幅增加,字數變多,他們仍沒有分段的習慣。這時,就要引導學生對大篇幅的段落進行細分。研究者在處理這一類修改時,可在下一段的句子前面打上箭頭,標注:另起一段。經過幾次修改,學生自然而然明白在篇幅較長時要根據描寫的不同內容注意分段。
4.煉篇
如果作文的修改僅僅停留在以上幾種簡單的機械修改的話,將不利于學生思維開拓與提升。于是,除了簡單的機械修改,還應配以能拓展學生思維的自由發揮修改。對于這一類的修改,研究者采用的是省略號修改法,即在學生需要修改的文段采取提示語加省略號的方式進行。
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寫完整的文章,對于他們可以降低要求,從補寫句子開始。例如,學生有這樣的片段:這時,太陽已經完全露出了它那張“大臉”。我覺得該生既然能用到擬人的句子形容太陽,應該也能將該句子寫得更具體,所以,我在她這句話后面補充了一個詞——柔光,并加上了省略號。這時,學生也有了精彩的句子補寫:這時,太陽已經完全露出了它那張“大臉”,柔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舒服極了。
在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下,目前的小學生不缺乏書籍,也不缺乏閱讀,他們腦子當中積累了大量素材,真正到用時卻發現胸中這點“墨”沒有用武之地。這種情況正是因為缺少適當點撥,在點撥過程中如果能以填空形式先給學生搭好框架,讓他們在點撥的基礎上自由發揮,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作品呈現
完成這一系列過程之后,作文修改是不是結束了呢?當然不是,研究者要求學生將修改后的作文再次上交面批,如果還未完成則要求學生進行補充修改,如果已修改完成則在學生作文題目上打上√,作為定稿抄寫到作文正稿本上。為了讓他們的這一創作更具有莊重感,研究者還提議讓這些小作者們在作文正稿本的開頭制作一個作文目錄,并標注好頁碼。
同時,研究者會根據評價標準為作文正稿打上百分制的分數,這一分值不僅讓他們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量化的認識,還可以更直觀地認識到自己的文章達到了一個怎樣的水平。
四、值得探討之處
研究者發現,目前正在實行的作文修改方法似乎對于更高學段學生不能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但無論如何,這些作文修改方法在目前的作文教學當中所起的作用還是值得肯定的,研究者在繼續實行這些修改方法的同時,也在不斷嘗試新的方式,讓學生在思維拓展方面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參考文獻:
[1]俞國娣.崇文科研十年集萃[M].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2012.
[2]季羨林.季羨林說寫作[M].中國書店,200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