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銳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發展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高中語文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培養。我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孕育著眾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期,加強傳統文化在語文教育中的滲透,是打造文化強國、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方法
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互聯網的普及,國內社會環境中充斥著多元化的思想價值潮流,其中一些觀念難免會對高中生帶來不良影響。在此背景下,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有著重要意義。目前高中生升學壓力較大,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存在一定的困難,下面將根據實際情況談談滲透方法,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愛國情操,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營造傳統文化教學氛圍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習氛圍是影響學生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表達自己的空間,營造傳承傳統文化的氛圍。如果語文教學方式采用“一言堂”、灌輸式,那么學生在傳統文化學習中一定是處于被動地位,教學效率將大大下降。
以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為例,這些古代流傳下的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才呈現給學生的,因而其中不僅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同時還包含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往往是先講解字詞,然后要求背誦默寫,最后將文章的中心思想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在考試中能夠拿到高分。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很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內涵,反而是產生了不耐煩的感覺,不利于語文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轉變教學方法。比如在進行《師說》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查找古代的拜師、尊師的相關資料,在課堂上由學生表演“孔子開講”場景,打造古典的學習場景,由一人扮演孔子,其他人扮演各有所長的學生,對一些孔子說過的語錄進行講解傳達。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往往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的道理。
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構建平等民主的語文教學課堂,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感受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涵,在學習中端正態度,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加強經典作品的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高中往往開設有專門的閱讀課。但是傳統閱讀課堂中,教師缺乏對課堂的規劃和要求,學生的閱讀也比較散亂,往往一節課下來也沒有什么收獲。這是由于教師沒有提前制定目標,做好引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時,教師可以利用經典作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實現傳統文化和古人思想的傳遞。
比如,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布置《紅樓夢》某章節的閱讀任務?!都t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對當時的社會生活有著較為深刻的描寫。教師選定一些章節供學生選擇,并且沒有根據每個章節的不同來制定閱讀計劃和閱讀目標。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閱讀或者課余時間閱讀,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交給教師。這樣一來,不但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進行讀后感小競賽,將一些優秀的讀后感朗讀給學生聽。
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當注意提醒學生在發現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的同時也要看到傳統文化中的不足,受到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限制,傳統文化中難免存在一些糟粕,而學生閱讀經典后的感想,既可以表達自己對一些古人思想和社會情況的感悟,又可以是對當時社會的一些批判。不管是哪種方式,學生都會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國歷史發展和傳統文化,對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有著積極意義。
三、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進行傳統文化滲透
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滲透不應當局限在課堂之中,教師可以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比如說舉辦情景劇表演、演講比賽、朗誦、征文、辯論、書法繪畫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去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感悟文化內涵,提高個人修養和思想道德水平。
如在《荊軻刺秦》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排練情景劇。首先,教師開展情景劇改編征稿活動,主題為荊軻刺秦,但是具體的故事發展可以不與課本相同。學生可以大膽發揮想象,設計合理的場景和故事,編寫小劇本。其次,教師對劇本進行投票選擇,由學生選擇2~3個劇本進行表演。再次,對學生進行分組,排練劇本,在排練劇本過程中,學生會較為主動地了解刺秦相關歷史資料,感受傳統文化和當時的矛盾與問題。最后,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后,還可以參加地區的表演比賽等。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滲透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是發展文化強國、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礎。加強傳統文化教育,還能夠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道德修養,為學生的未來生存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永金.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49):46.
[2]馬康.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文學教育(上),2018(12):102-10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