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花
摘 要:思考、探究的習慣和能力比知識的獲得更為重要。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會找問題、會尋答案的孩子。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如何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探究活動;探究能力;創造力
教育家布魯姆曾經指出:“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泵佬g教育也是如此。
“真正的學習是學習方法的學習,在于培養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培養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的探究能力不僅是培養審美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給予了學生主動學習和發展創造力的機會,如何培養小學美術教育活動中的探究能力,需要我們去研究。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總結了一些經驗,在此作簡單探討。
一、了解興趣和需要,選擇合適的探究活動內容
兒童教育家認為,繪畫是兒童表現行為的第二語言,喜歡繪畫是兒童的天性,在一雙雙稚嫩的小手下出現的點和線,就是他們對世界的夢想和認識。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使他們對美產生興趣;而興趣是兒童學習美術的動力,是求知、成材的起點。興趣像催化劑一樣,能不斷地促進學生去實踐,去探索。因兒童的年齡段不同,發展水平也不同,教師應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在觀察孩子需要的前提下,去選擇合適的探究活動內容,吸引他們的興趣,再創設條件讓他們自己創造,展開豐富的聯想,完成探究活動。
二、采用多樣化的形式,激發探究欲望
好奇、求異是兒童的天性,而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枯燥無味的活動形式,會使兒童失去探究的天性。因此,我們要尊重孩子們的天性,針對孩子們的實際情況,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形式,使孩子們對活動產生探究的興趣。如我在教授《畫汽車》時,課前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車,找見過的最老的車,找自己認為最漂亮的車。然后“畫車”,最后“造車”做一做,或設計一輛未來的車。兩課時下來,不僅學生造的車形象生動,學生還學得開心有趣,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
三、利用學習和生活經驗,創設探究環境
兒童的發展是個體和環境互相作用的結果。在美術探究活動中,環境有助于兒童的主動學習,滿足兒童創造力發展的需要。
1.豐富的物質環境
兒童的美術行為深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如參觀過美術作品展之后的學生,他們往往表現出比往日更加濃厚的創作興趣和熱情。因而,我們在日常學習中,要經常組織學生的繪畫展示活動。如布置教室、裝飾學習園地、參加校園文化藝術節以及同年級之間優秀繪畫作品展示等活動,積極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來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和熱情。
2.營造和諧的環境
寬松、自由、和諧的探究活動環境,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和個性的發展,教師要鼓勵他們盡情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和對生活的看法,并適時地給予贊揚與鼓勵,使孩子們有被認可的快樂,使他們在獲得經驗的同時,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由此更喜歡美術創作活動,更有創作的勇氣和熱情。
四、堅持正面評價,保護探究興趣
古爾維奇說過:“兒童的評價,見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們的概念范圍內轉來轉去,好的與壞的,好聽與不好聽,喜歡與不喜歡。雖然如此,但無論如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輕視這個美學見解的幼芽?!睘榱撕亲o它,教師要堅持正面評價的原則,保護他們對探究活動的興趣。如讓他們主動參與評價同伴同學的作品,引導他們欣賞技能強、創意新的作品,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引導他們在不起眼的作品中發現其中的優點。給予他們評價和被認可的快樂,使他們更加喜歡美術活動,更有創作的勇氣和熱情。
五、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美術活動是一項復雜的探究學習活動,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美術活動又是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法,而在小學階段是以探究學習為主。由于探究學習活動所涉及的面非常廣,還需要學生具備多方面的能力,而小學生還處于探究學習的初級階段,各方面的能力還不具備,如果一開始就過多地放任,放棄了對學生的指導,把美術探究學習活動看作是學生的“自由活動”,那么結果肯定會導致失敗。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美術探究學習活動,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幫助必須呈動態遞減的趨勢,逐步減少。讓學生自主開展美術活動,提高探究能力。
從總體上講,當學生處于探究學習的初級階段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指導和監控。隨著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可將這種指導和監控逐步減少,使學生逐漸成為自我監控、自我學習、自我協調的主體,使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逐步形成和提高。
六、結語
總之,在美術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明確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要牢記“他自己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做,他自己能想的就讓他自己想”,相信學生,鼓勵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想象、創造,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
參考文獻:
[法]盧梭.愛彌爾:論教育[M].李平漚,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