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紅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小到對個人大到對國家,作用是非常大的,創新是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途徑,國家領導人一再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是創新型人才,這就給當前的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戰,怎樣來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就是通過創新思維的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的想象力思維訓練就擔當著極其重要的責任。
關鍵詞:小學語文;聯想思維;訓練
小學生在年齡和心理上有其獨特的特點,這一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階段,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利用一切可能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維的訓練是教育教學的主要手段,它是由語文學科本身的屬性所決定的,朱紹禹說過“語文學科是語言學科,同時也是思維學科”。漢語有其豐富的意象性,在閱讀中容易產生想象和聯想,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訓練有其獨特的先天優勢。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形象思維比較強,因此運用圖畫教學是訓練學生良好聯想思維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小學生低年段的教材中有很多圖畫,這些圖畫不僅僅是課文文字內容的輔助,也是課文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因為圖畫的形象性特點,它們能表達文字所無法表達的內容,圖解課文中的字詞信息,而且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為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在教學中運用圖畫進行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一般來說,教材中的圖畫是小學由繪本向文本的內容上的一個過渡,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將這些內容重視起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圖畫教學包括的內容繁多,有教材中的插圖,多媒體課件,教材掛圖,還有簡筆畫、剪貼畫等。
一、通過欣賞圖畫教學來訓練學生的聯想思維
小學各年級的語文課本都是圖文并茂,異彩紛呈的。插圖更是課本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文語言的形象體現,插圖在課本中的所占比例也很大,它是語文教材中的“第二語言”,地位優勢很是明顯。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存在一個圖像與文字相互交換的過程,在閱讀中他們會調動聯想和想像自覺地把文字與眼中看到的形象地結合起來,從而加深對文字內容的理解。
比如《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中的“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這幾句,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有難度的,這個時候可以利用課本中的插圖,讓學生展開想象,小動物們在雪地里畫了什么呢?他們通過觀察圖畫,可以從插圖上的腳印聯想到的是梅花、竹葉、月牙、楓葉,然后再出示插圖,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和聯想,為什么小雞畫的是竹葉呢?還有哪些動物畫的是竹葉呢?這樣在插圖欣賞的過程中,不但將教學中的難點內容解決了,而且學生的聯想思維也得到了訓練。
二、通過語言和圖畫相結合來訓練學生的聯想思維
思維的表達是通過語言來完成的,語言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言訓練是促進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強化聯想思維的過程中,豐富的形象材料是基礎,觀察也是重要途徑。而小學課文中的插圖是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的絕好材料,教學時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將觀察到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是在圖畫教學中對學生聯想思維強化訓練的有效方法。
比如二年級(上)練習2的《說說做做》中有一個題目要求是這樣的:秋天到了,觀察一下大自然有哪些變化。將自己找到的秋天畫下來或寫下來,然后在小組里交流,針對這個題目教材配了插圖,在解答這個題目時,可讓學生提前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觀察,在教學中再通過插圖的觀察來完成這個教學任務。第一步,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是由近到遠,還是由上而下,總之要選好順序指導學生觀察插圖上的畫面,畫圖中有些什么花,各是什么顏色?第二步,要對學生做好啟發,讓他們學會思維,黃色的菊花像什么?紅色的菊花像什么?第三步,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白的如云,紅的像火,黃的似金。另外,引導學生進一步聯想:秋天大自然界還有什么花?天空中的大雁準備飛往哪里呢?如果在果園里又會看到什么的景象?這樣,讓學生在邊觀察邊表達,不但完成了語言表達方面的訓練,而且一些簡單修辭手法如比喻、場景轉換等的運用也訓練了學生的聯想思維。
再比如五年級(上)《莫高窟》一課中寫道:
“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安詳。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無不嘖嘖贊嘆。”
傳統的教學課堂可能就會這樣來處理,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教師大多會直接把圖片展示給學生,通過圖片直觀地顯示每尊彩塑的特點,當然這樣也能幫助學生對文中的內容進行理解,但是效果還不是十分理想。這里可以變一種方式,先讓學生從文字出發,根據已有的經驗展開想象將自己想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寫出來,然后與教師給出的圖片進行比較,從而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這里將圖畫與文字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聯想思維。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