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踐性的缺失是當前的教學瓶頸,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必要引入研學旅行,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深化學生的實踐體驗。小學生在研學旅行中通過觀察生活,可以更好地體悟生活,進而能說出自己的切實感受,為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研學旅行;語文素養;生活體驗
研學旅行的開設,能讓學生更好地接觸生活,也能讓學生在行走的過程中對環境、事件、人物產生立體的觀察,通過情感共鳴的方式,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做好鋪墊。
一、研學旅行的特點
研學旅行是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不可替代的一種方式,對小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十分有益。
從研學與旅行的關系分析,傳統旅行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瀏覽,地點無非是美麗的風景區或者具有一定學習價值的地方,并在游覽的過程中對學生展開引導,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感想,但這樣的思感本身沒有也不需要明確的要求。而研學旅行的開展與傳統的旅行是有區別的,研學旅行是以教學為最基礎的目標,也就是要以某一課或者某一單元內容為指導思想,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使其對于旅行相關的內容能夠刻畫出來,所有的情感也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感悟。
教師在組織語文研學旅行相關的活動時要處理好以下三種關系:第一,研學旅行與課堂教學之間的關系;第二,研學與旅行之間的關系;第三,研學旅行與學習之間的關系。這三種關系能夠非常清晰地將研學旅行的特點充分展現出來。當學生能夠掌握這些問題的特點與規律之后,便可以真正地開展自己的研學旅行。
二、研學旅行中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方式
(一)依托教材,收集生活資源
語文研學旅行能夠使學生形成自主發現和思考的能力,能夠進行自主探究。語文研學旅行的主要開展目標,便是要將課堂中的語文進行遷移,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對其進行體驗。
但在研學旅行中要注意一點,這便是在進行知識點遷移的過程中,必須要將課堂知識做為語文教學工作的基礎,以其為支點開展教學工作,研學中的主要載體依然是教材。教材當中的內容應當成為教師在選擇研修旅行內容時的重要基礎。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融合研學旅行工作時,要重視生活元素的融入,使其成為研學旅行的重要依據。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地開展研學旅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組織我們的民族小學相關內容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工作,將很多研學旅行無法去到的地方,以圖片或者影音資料的形式展現到學生的面前,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對少數民族的生活現狀與求學歷程進行理解。通過這樣的講解方式,將文本當中的美好向學生進行講解。但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足夠豐富的民族認知,對文本當中所描繪的景色與作者的情感十分難以理解。同時,在很多地區的學校班級當中都是以漢族為主,很多班級當中都很少有少數民族的影子,教師很難讓學生形成對少數民族的有效認知。針對這一實際問題,為了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可以在多媒體展示中進行詳細的說明和解釋。如果班級中恰好有少數民族學生,則可以請他們來描述他們本民族的一些習俗特色,或讓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互相做客,了解各民族的一些生活習俗特色等。
(二)關注生活,實現語文研學與旅行的融通
語文研學旅行實踐具有親歷性特點,即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內容,非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而是學生在直觀的場景中發現、分析與解決的實際內容。學生在旅行中通過自身參與而有所思、有所想,進而在有所感的過程中,更好地豐富自己的體驗,從而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獲得較好的收效。
但受到辦學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研學活動的啟動可能會受困。結合這一現狀,教師需要在研學旅行期間將課內外活動融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通過實踐活動的引入,讓學生有直觀性的感知,并在實踐體驗中更好地拉近語文和生活的緊密聯系。
這樣借助豐富的生活體驗,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而使學生對語文有深層次的體驗。譬如,教師帶領學生開展《我愛家鄉……》這類語文綜合實踐性的活動教學時,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說說家鄉的山川景色、家鄉的風土人情、家鄉的河流湖泊、熱情的家鄉人民等內容,然后在這些主題中選擇一個板塊進行深入的研學旅行。假如學生選擇了“保護家鄉的河流”這個主題時,教師可以在主題確定以后,與學校、家長開展聯系,引導學生調查本地的河流情況。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走訪參觀、資料調查、研學旅行的方式收集基礎材料。學生在與周邊群眾聊天的時候,知道在十幾年前部分河流清澈見底,但是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河流污染嚴重,不但影響周邊環境,夏天更是蚊蟲的聚集區。通過這樣自己動手積累基礎材料的方式獲得一手感性資料,學生能對家鄉河流有足夠的認知度。另外惡劣的環境也對學生的身心產生強烈的沖擊,學生開始在心底深處吶喊保護家鄉的河流。教師通過此類實踐活動,將學生從課堂中解放出來,帶領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各類現象,體會生活中的各類現象,并帶領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實際考察,進而能讓學生在“看的過程中了解,學的過程中感悟”。這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積極的影響。
三、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教學不僅要立足課堂,更要引導學生走到課外,接觸生活中的各類事件,使學生能對生活有更好的體驗。而借助研學旅行的開設,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既能在親身參與中獲得感性資料,也能在豐富學生人生閱歷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支奎,楊潔.研學旅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8(4):21-22.
[2]唐江云,霍正芹.“研學旅行”:架起學生核心素養之橋[J].讀寫算(教師版),2017(23):24-25.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