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柯
摘 要: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有趣、生動、活潑、積極主動而且能夠展現小學生性格特點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需要給與學生可以發揮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這種具有展現力學習氛圍中,與同學們一起合作探究,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獲得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主動學習;引導;小學數學教學
一 興趣教學,引導深入學習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與數學思維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發揮學生為主的濃厚學習興趣和較強的思維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最佳效果,進而提高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創新思考。通過數學分解知識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興趣,將數學思想和學習興趣結合在一起,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想法,同時也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渴求。培養興趣往往并不簡單,但是興趣是在做的過程中被激發的,而不是想出來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需要激發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習想要解決問題的自信力,可以通過給與學生熱烈的學習氛圍,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在適當教學點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并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用在生活中,激勵學生,讓學生發現數學的邏輯魅力,并且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回答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促進提升數學課堂的有效利用率。
二 合作探究,發揮主觀動力
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活動中,教師要引導所有的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思維,尤其是一些內向的學生,更應該給表現機會。同時需要把控課堂的整體走向,不偏離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在小組中表達自己思路,與其他成員共同探討,處理好可能會發生的矛盾點。有技巧得設計教學環節,在哪個知識點,哪個環節可以進行合作探究,以及給學生多少時間,都做好整體的課堂規劃,讓學生們有合作意識。比如在引導學生進行統計知識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體檢這個教學活動,讓大家分工合作進行統計、計算、對比、總結,在這個合作過程中如果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協作,以便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例如:在學習《圓》這一單元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圓的核心特征:一中同長、圓出于方貫穿始終。首先教師要設計好教學內容層層遞進,引導小組學習,各有分工,預設問題,再出現時加以引導,在進行小組之間的對比活動,學生通過折、畫、量等操作,認識圓的核心特征。
三 創設情境,鼓勵積極參與
數學教學需要學生有想法、有創新的學習,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學會動腦思考,并且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精心設計教學化解,營造學習氛圍濃厚的情境,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下主動學習。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下通過積極努力的思考發現、探索、創造,成為學習的主要角色,并在學習中發現,在發現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之前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們形象展示一些資料,用畫面的沖擊力,聲音的節奏感,視頻的形象性切入到教學內容中,先攫助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耳朵聽課,創造出合適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思路,調動學生感觀代入到思考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做鋪墊。教師需要為學生的認知、思考、思維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而學生的認知過程就是積極思考的過程,當學生認真思考的時候才會主動參與教學,主動探究學問。
四 實踐活動,促進主動學習
對于不同性格的學生家是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讓學生用自己的去實踐,學生都會獲得參與的樂趣,這會讓學生產生心理上的自信力,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時間,不斷發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多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的全過程,在學生遇到問題和困難時,也會積極尋找解決方式,從中也體驗到學習的喜悅和快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能夠將知識化為力量,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且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熱情。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鍛煉,還能夠考察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另外對于學生的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也是一個綜合的考察。
五 結語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給學生創造富有學習熱情的氛圍,讓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和想法去活動,在操作和實踐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對數學知識點的吸收和理解,同時提升小學生的主動的思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學生在活躍的教學氛圍中進行身心愉快的主動學習,教師也可以優質完成教學任務,并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彭衛平. 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探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2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