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永進
摘 要:素質教育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除了對學生和能力的傳授要求增高,還要從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出發,將學生學習和生活變得緊密,讓學生以生活為基準,去感受數學應用和數學教學。這樣,對于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都是非常好的一劑良藥。鑒于此,本文就以核心素養的要求為基礎,就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策略做簡單探討,以供相關人士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學習;核心素養
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素質教育實施下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站在數學教學的角度,教師要利用核心素養的具體理念,去加強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要通過聯系教學,讓學生利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實際的能力全面提升。不僅如此,將數學知識融進生活,學生還可以更好的了解數學學習的元素,可以更好的增強學生學習興致,進而自然而然的實現數學的生活化教學。
一 小學數學知識種科學素養的元素
核心素養是當前義務教育中的重要目標。所謂的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知識學習之后,所具備的面對社會和自身發展的重要能力和品質。核心素養的建立,不僅僅要求學生需要有掌握學習知識點的能力,還需要學生在知識點的學習當中,將數學知識帶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知識學習和核心素養培養全面進步。
核心素養的理念其實不要求學生的知識掌握多么的全面,最重要的是將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出來。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當前國家教育的重要方向,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從新課改的角度出發,從小學數學的學科目標出發,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有意義。
二 核心素養視角下讓數學融進學生生活的策略
(一)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情境
情境教學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也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全身細胞的重要教學形式。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數學知識更好的融進生活,就需要教師將生活化的場景作為教學的主場,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得出數學知識的應用。數學所傳達出來的教學知識和理念,與學生的實際息息相關。而在生活中,學生可以從各個角落找到數學知識的影子。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講授的時候,要在生活化的情景當中鋪設很多問題,讓學生帶著簡單、形象的問題去感受和掌握數學對于生活的重大意義。
比如教師在教學《圓》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手段給學生展示一下,生活環境周圍比較普遍的圓物體,比方我們吃飯的盤子,比如我們經常使用的硬幣,或者體育場的足球和籃球等等,這些都是學生經常可以見到的物品,也是學生對圓的認識,更加形象和更加深刻的方式。從生活化的情境中,將這些鋪墊出來,可以充分啟發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思考和聯想,還可以讓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關系有了充分的了解。生活化的場景深入學生的內心之后,教師就要利用一些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思路進行啟發,因為在問題拋出的時候,學生對于知識點有了初步的認識。教師這時候就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比如:同學們,你身邊還有哪些常見的圓形呢?學生們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后,就會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從呼啦圈、手表等等物品上入手,去感受生活中的圓。
在比方學生學到《周長是多少》等等相關的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去用尺子對身邊的物體進行丈量,比方自己的課桌,手中的數學課本或者文具盒子的周長等等,都可以鼓勵學生去測量和計算。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比如讓學生測量自己臥室的周長,自己床的周長等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升。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了數據測量和基本的運算,也可以自己融進生活的場景。比方教師可以給學生編制應用題:小米和朋友一起去買文具,他們買了2支1元的鉛筆和3個2元的畫冊,小米拿出10元錢去付款 ,那么營業員還應該找給小米多少錢呢?在這個習題當中,其實學生就能感受到加、減和乘法的具體應用,就是在生活當中,學生利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最好方式。
(二)促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要有針對性的展開,將繁雜的數學知識和習題變得簡單起來,讓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的知識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將教學中具體的內容進行改編或者優化,使得教學內容看起來生活化,這樣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很好的掌握生活中的知識內容。比如在教學中,一些習題中的地點和物品,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很容易懂得。教師就要對這些習題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變,讓地點成為學生熟悉的地方,讓物品成為學生常見的物品。比方在實際的教學內容中,涉及到一些人物的名字比較陌生,教師就可以從班級當中選擇同學的名字進行替代,這樣不僅僅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還可以讓學生引起強烈的共鳴,然后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成效。
(三)營造生活經驗的氛圍
從實際的生活經驗中可以看出,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是和數學知識有聯系的。在生活經驗氛圍的營造過程當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學生的數學經驗也有了很好的積淀,教師以學生對生活經驗的理解為主要方向,開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去分析生活經驗,算是實現了數學融進生活的第一步,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清晰、直觀的學習和理解數學相關的知識。
比如在學到三年級上冊《千克和克》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生活常見的一些物品,比方蘋果、雞蛋或者乒乓球等等物品,拿到課堂當中來,讓學生去掂量物體的重量,學生試過之后,教師再告訴學生每個物品的實際重量,讓學生對于重量這個概念有初步的認識和掌握。學生再經過親身的重量感受之后,就可以對克和千克的概念有了非常具體的認知。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的作業,讓學生回家了去稱一下自己的文具盒 、書包、書本、以及家里的玩具等等重量,學生就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克和千克的重量概念。比如學生在學到《元、角、分》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了學生理解方便,在課堂上開一家小的“商店”,這樣教師就成了陳列柜,講臺就成了收銀臺,學生可在相關的水杯、筆記本、鉛筆盒區域選擇相應的物品,并按照價格進行買賣 ,實現購物的自由。這個過程,其實就會涉及到元、角、分等人民幣的單位,這樣學生就可以有直觀的認知。這個課后,教師還可以聯系家長,讓家長帶領學生實體購物,給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足夠的實踐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數學能力,這樣對于核心素養的提升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三 結語
總而言之,數學生活是從生活中來的,又是服務于生活的 ,所以在實際的數學學習和教學中,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在一塊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當中了解生活,讓學生在生活當中去運用數學知識,這樣學生學習起數學知識來就容易多了,所以廣大的數學教學者,要非常重視生活在數學教學當中的作用,要在拉近生活和數學的基礎上,從學生興趣入手,將核心素養和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全面落實,保證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馮萍英. 讓數學融入學生生活——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 新課程(小學), 2017(6).
[2]陳檢根. 讓數學融入學生生活——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 家長, 2019(1).
[3]洪秀麗. 讓數學融入學生生活——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 考試周刊, 2018(3):61-61.
[4]謝煒. 核心素養視角下數學活動的實踐性——以小學數學為例[J]. 數學教學通訊, 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