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學前兒童生理與保育課程為例闡述產教融合背景下課堂教學基本理念,提出采用“翻轉課堂+小組匯報+教師總結”的形式優化課堂教學質量,針對實踐中優質網絡資源有限、實訓條件有限、高校教師幼教經驗有限等問題,提出建立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豐富實訓材料和拓展平臺、為教師提供到幼兒園交流的機會等改進建議。
【關鍵詞】產教融合? 學前教育專業? 課堂教學質量? 優化? 學前兒童生理與保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C-0068-03
產教融合是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必然途徑。產教融合強調學校與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以實現“人才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重大結構性矛盾基本解決”的目標。基于此背景,高校作為人才培養供給側,除了積極探索與企業合作的途徑,還應該深化自身課程教學改革,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升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實用性,為進一步開展校企合作和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前兒童生理與保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主干課,也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先行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學前兒童衛生保健領域內存在的各種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提高學生從事學前衛生保健和實踐活動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然而,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往往過度偏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技能的培養,造成學生出現“理論記不牢,實踐做不來”的問題。隨著產教融合職業教育思潮的興起,高校應該主動探索符合這一教學理念的課堂教學優化策略,以符合市場需求,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一、產教融合背景下課堂教學基本理念
(一)堅持開展“1+X證書”教育。“1+X證書”教育是指讓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學習獲得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將職業技能考試內容融入學歷教育中。有研究者指出:“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有助于真正培養既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同時又掌握職業操作的基本能力,熟悉本行業管理和運行過程,并具有一定的解決現場問題、綜合能力較強的技能型、復合型的高層次人才。”就學前教育專業而言,職業技能證書主要包括幼兒教師資格證、保育員資格證等。開展“1+X證書”教育要求學校嚴格按照相關教學標準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兼顧幼兒教師資格證及保育員資格證考綱的要求,靈活轉變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的同時擁有應對職業技能證書考試的能力。
(二)充分運用互聯網平臺。在部分專業理論教學階段,學生尚未接觸幼兒園教育實踐,學校通過借助互聯網平臺,能夠讓學生初步了解幼兒園一線工作,促使產教融合理念的落實。
首先,運用互聯網平臺能夠將幼兒園一線教育實踐與高校課堂教學融合起來。在見習、實習環節之前,學生對幼兒園一線教育實踐和幼兒發展水平缺乏正確認識,導致學生在學習相關教育理論時,往往是結合自己想象中的教育實踐和幼兒發展水平來加工理解的,這樣既不利于學生正確掌握教育知識的內在精髓,也不利于日后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中。而借助互聯網平臺,幼兒園可以根據課程需要錄制并上傳各個幼兒園教育環節的視頻,讓學生在課堂上觀摩、討論,達到“以學生職業崗位將面臨的典型社會生活的問題、情景、事件、活動和矛盾為內容”的目標,能夠讓學生對一線教育實踐具有感性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結合課堂理論知識進行學習,也避免了高校教師缺乏優質教育素材或單純采用文本案例的窘境。
其次,運用互聯網平臺還能有效拓寬教師教學視野、提升教學容量。一位教師所能提供的教學素材和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有限的。但是借助互聯網平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學習網絡上各個學校同一門課程的優質教學視頻,能夠有效拓寬教學視野、提升教學容量,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加深對該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提升課堂的操作性。在課堂中學習掌握初步的操作技能,是今后校企合作中學生走進實踐一線進行見習和實習的基礎。因此,提升課堂的操作性十分重要,不能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人為地割裂開來,更不能單純地認為學校學習階段只需要學習理論知識,見習實習階段只需要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只有提升課堂的操作性,將實踐技能整合到理論教學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和提升實踐操作能力。也只有在課堂教學中熟練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能在實踐中真正碰到相關問題時從容應對,進一步提升實踐能力。
此外,“1+X證書”教育理念同樣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操作性。學前兒童生理與保育課程的相關內容在幼兒教師資格證和保育員資格證考試中多有涉及。其中幼兒教師資格證考綱強調,考生“掌握幼兒園一日生活和幼兒衛生、保健、營養、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并能在實踐中應用”。保育員資格證考試對實踐操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包括理論知識考試,還包括操作技能考核。這倒逼著學前兒童生理與保育的課堂教學不能只局限于理論教學,更應該關注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實踐嘗試
在學前兒童生理與保育課堂中,教師借助網絡教學資源,大膽采用“翻轉課堂+小組匯報+教師總結”的形式進行教學。該教學形式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借助網絡平臺,引導學生自學相關理論知識和練習操作技能;通過小組匯報的形式,鼓勵學生對自學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有必要的則進行實踐操作演示,這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實際掌握情況;最后通過教師總結,進行查缺補漏并且再次強調重點內容。
(一)翻轉課堂,拓寬學生學習視野。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能讓學生從校內教師和校外教師處學習該門課程的知識,從而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每位老師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利用互聯網,有助于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和思維方式,從而擴大學習面并豐富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
在學前兒童生理與保育這門課的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任課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網絡教學資源的同時,還會將自己整理的章節學習提綱、思考題、拓展讀物、拓展視頻、鞏固練習題等相關教學材料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引導并監督學生自學相關知識和內容。然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除了提供各種教學資料外,還向學生介紹各種查閱文獻、學習資料的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自己動手查閱各種資料進行輔助學習。
(二)小組匯報,集學習和考核于一體的教學形式。分小組將自學內容在課堂中進行小組匯報,既是學生深化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監測學生自學成果并進行考核的有效途徑。
經過前期的自學,任課教師給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并分配不同的匯報內容。匯報要求各小組針對本組的內容結合幼兒園生理與保育的實踐案例、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真題、保育員資格證考試真題,在課堂中進行重點突出、條理清晰、材料豐富的匯報。匯報內容如包含實踐操作項目則要求在課堂中進行演示。小組匯報結束后,全班師生針對一些重難點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并對各組的匯報情況進行評價。涉及實踐操作項目的,則在課堂中對其進行分組練習、演示。
籌備小組匯報的過程,需要學生對自學的內容進行通讀、拓展、分析、整理、操作,是一個“揉碎—吸收—整合—實踐”的深加工過程,也是學生深化理解、記憶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正如杜威所說的:“教育不是一邊只管講另一邊只管聽的事,而是一個主動的積極的過程。”學習也不應該是被動的灌輸,而應該是主動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掌握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小組匯報也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監測與考核的途徑。首先,通過觀看小組匯報的內容,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否準確、理解是否深入;其次,通過小組匯報的框架和思路,能夠了解學生采用了何種學習方法以及方法選用是否適宜;最后,通過整個匯報情況,能夠體現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積極。因此,通過觀看小組匯報,教師對學生自學情況有整體的把握,并給予考核評分,從而也能避免期末閉卷考試這種單一的、結果性的、偏重理論的評價帶來的片面性。
(三)教師總結,查缺補漏鞏固學習結果。教師總結作為最后一個環節,一方面強調重難點內容,幫助學生進行強化學習;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在學習成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的糾正、指導與監督。在強調重難點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再次結合教師資格證考試和保育員資格證考試的大綱、題型、真題、出題思路,幫助學生回顧理論知識,從而達到備戰職業證書考試的目的。在糾正、指導與監督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理解錯誤的知識點進行糾正,對學生不適宜的學習方法進行改進指導,對學生不夠端正的學習態度進行提醒和監督。
總之,在學前兒童生理與保育課程中采用“翻轉課堂+小組匯報+教師總結”的教學形式,旨在于一方面發揮學生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知識,同時也“會學”知識;另一方面也是遵循產教融合的理念從人才培養供給側進行的大膽探索。
三、實踐過程中的現實困境和改進策略
采用“翻轉課堂+小組匯報+教師總結”的形式開展學前兒童生理與保育課堂教學是基于產教融合理念的大膽嘗試。筆者在嘗試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問題,在此嘗試提出改進的策略。
(一)針對優質網絡資源有限,建立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學前兒童生理與保育課優質的網絡課程數量十分有限,而可利用的相關教育實踐視頻也是少之又少。優質網絡教學課程的不足,一方面不利于保障學生自學的質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拓展學生思維。相關教育實踐視頻的欠缺,不利于學生了解真實的一線幼教實踐。
鑒于優質網絡資源有限,建立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則十分有必要。一方面,高校可以與兄弟院校開展合作,將各自的優質課程制作成網絡課程并上傳網絡,相互間免費使用;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與幼兒園開展合作,開設校企合作班。除了學生到合作幼兒園見實習外,幼兒園還可以將本園各個環節的教育活動制作成視頻,為高校課堂教學提供案例,這樣不僅可以解決高校教師教學案例不夠豐富的問題,還能幫助校企合作班的學生提前了解該幼兒園的院所文化、教學風格,有利于學生日后更快地適應該幼兒園的日常教學工作。
(二)針對實訓條件有限,豐富實訓材料和拓展平臺。當前學前兒童生理與保育這門課的實訓條件相對有限,專門的實訓室和相關的實訓器材數量不足,這直接影響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本門課涉及許多實踐操作項目,例如學前兒童身高、頭圍的測量,人工呼吸,快速止血,骨折處理等學前兒童測量、常用護理技術和常用急救術。只有提供一定的實訓場地和實訓器材,才能給予學生學習和練習的機會,從而更好地掌握該實踐項目。
要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首先,要積極建設生理保育實訓室、豐富相關實訓器材。在認知心理學中,實踐操作項目屬于程序性知識,要完全掌握,除了前期的認知學習,還需要后期的模仿、操作、練習才能逐漸整合、掌握,形成自動化。因此,單純靜態的學習理論知識是不能完全掌握的,還需要在實訓場所、借助各種實訓器材進行練習,才能真正地掌握。其次,要拓展實訓平臺,讓學生在課程開設期間擁有更多到幼兒園見習的機會,接觸一線幼教實踐。只有真正接觸幼兒教育實踐,才能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錘煉實踐技能。
(三)針對高校教師幼教經驗有限,為教師提供到幼兒園交流的機會。部分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缺乏幼兒園一線教育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把控不夠精準。鼓勵并創造條件讓高校教師到幼兒園學習交流,一方面能夠加深教師對幼教實踐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更好地融入專業理論教學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成長。
高校和企業可以共同建立教師培養機制,雙方互派教師長時間、全天候進駐對方教室學習交流。這種長時間、全天候的學習交流方式,對高校教師而言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幼兒園一線教育;對于幼兒教師而言能夠系統地梳理幼教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Z].2014
[2]李蘇新,鄭其秀.淺談高職“雙證教育”[J].職教論壇,2005(17)
[3]季躍東.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創業教育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理,2015(1)
[4]約翰·杜威.民主與教育[M].薛絢,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36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的探究與實踐”(GXZZJG2017A093)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管鈺嫦(1991— ),女,碩士,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專任教師,研究方向:幼兒園課程。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