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林
【摘 要】小學生作為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國家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他們是國家今后繁榮發展、實現百年計劃的堅實后盾。小學生正處于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階段,在年齡不斷增長的前提下,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不斷完善,加上小學生的可塑性較強,因此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是義務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需要積極開展小學德育工作,進而實現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小學;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76-02
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小學生的道德素質不僅關系到自身未來的幸福生活,而且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發展。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德育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逐漸受到廣泛關注,但是我國德育教學依舊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想要充分發揮德育教學的作用,就必須要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使其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對新形式下小學德育教育進行分析探索,有利于提高小學德育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及成長環境,進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一、積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至小學德育教育
1.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德育的示范引領機制。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德育的示范引領機制,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引領、家長的協同配合、同伴的互相影響。
(1)師德師風是示范的藥引子。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如果說學生是一粒種子,那么教師就是土壤,是陽光,是雨露。教師是與學生接觸最親密的團體之一,也是引領社會時尚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人物,因此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態度直接關系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德育的效果。習近平同志強調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證。教師是一份特殊的職業,它不僅僅是把傳授知識的本職工作做好,更肩負著育人的重擔,教師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感化學生,用心中樹立的“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師德理念鑄造一個美好的學生學習生活的世界。“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用自己的高尚品行去影響學生,陶冶學生,比起干巴巴的說教、批評教育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認可。
(2)優秀干部少先隊員是標榜。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僅需要老師、家長的示范引領,更需要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帶動,形成你追我趕的意識,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模范和領軍人物。那么在小學生中發揮少先隊員、學生干部的標榜作用是根本路徑選擇。其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優秀干部隊員之間的宣傳踐行,使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樹立堅定的價值觀信仰,以點帶面,輻射班級同學。其二,制定班級細則,堅持以人帶組,以組帶班,形成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班級氛圍。利用少先隊員、班級有影響力的學生,充分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校外活動,通過學校的宣傳櫥窗、宣傳板展示優秀同學風采風貌,讓廣大小學生向榜樣看齊。
2.構建課堂教學實踐機制。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內化于課堂基本教學中,使課堂煥發出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課堂中走出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用耐心、用熱情、用行動去思考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挖掘、深入解讀課程中蘊含的德育養分,使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學校育人工程實施的催化劑,人才發展的精神標志。首先,強化引領目標。用心設計好課程目標,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引領目標設計、過程設計、評價設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色于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這一教學活動充滿精神底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并不意味著取而代之,弱化課堂本身的知識傳遞。其次,注重課堂貫穿。把握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佳時機,實現教育活動的良好效果。把握教育對象思想和行為變化的機會和教育環境的變化,應突出社會主義核心概念教育的效率。要把握青少年階段,這是價值觀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青少年價值觀形成過程中,可能存在道德判斷偏差、價值選擇混淆、甚至權利崇拜、拜金主義等錯誤價值傾向。因此,根據21世紀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需要及時捕捉不良的動態意識形態和道德行為,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關生動形象地采取預防措施。其次,要及時運用“真實故事”進行價值觀教育。在當代中國,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會出現不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模式。教育工作者應及時掌握新材料,確定小學生的共鳴點,特別是小學生所關心的人物和事跡,用先進的人格來解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激勵小學生。
二、實行體驗式德育教學模式
1.引發體驗。
體驗的產生必須是對事物、事件、人物等對象的切身感受。因此,教師在實施體驗式德育教學時,創設情境以引發體驗是教學過程的首要環節。劉驚鐸教授在其博士論文中提到道德體驗的發生實際上是道德體驗場中的某一種或多種因素誘發的,“所謂道德體驗場,就是道德體驗所由發生的功能性關系情境和氛圍。它是由受教育者周圍在場和不在場的、被認識到的和尚未被認識到的一系列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有機聯系而形成的一種整體道德關系情境和氛圍。在這種整體關系情境和氛圍中,存在著有效誘發和喚醒道德體驗的因素,并不斷生成著具有道德體驗之誘發和喚醒價值的有效線索。”在實際的道德體驗中,道德體驗場中誘發道德體驗的因素是相當豐富,比如情感、生活閱歷的豐富、詞語、環境等。
2.感知體驗。
在過去的教學中缺少學生感知環節,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等待著教師的灌輸。而體驗式德育就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喚起聯想,思考自我,由知,到覺,到悟。感知體驗就是不盲目相信理論或別人的經驗,它凸顯個體對自己最本質的生命歷程即生活的關注。體驗發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主體性,學生在教師創設的貼近生活的情境中以一種積極的、開放的心態去感知體驗,這是體驗式教學過程中的關鍵一環。體驗的發生與否并不真正取決于道德課的課時、教師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是直接與受教育者關聯。因此,在體驗式德育實施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一方面個體必須積極地把外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豐富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另一方面,個體必須主動調動自己的生活閱歷、價值標準、人生目標等認知,通過外部刺激的影響審查自己。
結束語
在小學教學階段,德育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水平以及個人素質。現代教學已經充分認識到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在現有的教學體系中融入了相關的教學理念。對此,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開展德育工作。除了本文研究的積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至小學德育教育以及實行體驗式德育教學模式之外,教師還應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以便更好地開展相關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快樂、更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雷鳳愉.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9):35+41.
[2]邵振飛,孫麗萍.小學德育教育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4):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