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啟相
【摘 要】小學習作教學中閱讀是站在作者肩上的意義建構,寫作是站在作品肩上的思維提升。高階閱讀能力本身就是寫作力。閱讀課上的寫作力,不僅僅關注作品的表達,還借助作品關注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批判思維,建構意義,發展認知,提升精神境界。這些都是在夯實學生的寫作涵養。離開了語言因素的課文教學必然會變質,切斷閱讀和寫作的教學必然會窄化語文的功能。因此,本文著重對農村小學習作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研究,以期夯實學生的寫作素養。
【關鍵詞】農村小學;習作教學;語言表達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01-01
一、問題提出
課程標準建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表達。”在此精神指導下,“自由表達”理念逐漸被小學教學所側重。但課程標準服務的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寫作教學,不同學段的學生身心特點根本不同,筆者認為我們應根據實際靈活實施上述建議。對一個尚未學會走路的孩子說:“走吧,愛去哪就去哪”,結果可想而知。在他學會走路之前,牽著或扶著,是不能省略的步驟。由于是班級授課制,如果學生寫話自由選材,教師的指導就只能就共性問題展開,如同隔靴搔癢。低年級學生本就缺少寫作經驗、寫作素材的積淀,在缺乏指導的情況下,“自由表達”必然無從下筆。為此,筆者建議小學低學段習作教學的內容應該充分結合生活場景,融入感情,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當前農村小學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困擾著廣大教師和學生,教師感到寫作訓練成效不大,學生對寫作更是望而生畏,大部分學生的作文“言之無物,言之無序”。如何讓學生自覺地走進寫作,盡情地、自由地通過語言文字認識世界、表達自我?“微習作”就是一條很好的教學途徑。
如今“微博”、“微信”為什么那么紅火,大家每天更新上面的日志樂此不彼,分析原因主要就是它拋開了文章“高大上”的外衣,走了“親民化”路線,篇幅短小,形式自由,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定,真正意義上的“為自己寫作”。所以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可以模仿“微博”、“微信”的模式,進入“微時代”,使作文教學因“微”而靈活,因“微”而方便,因“微”而說聲“愛你其實也不難”。為了易于教師的操作,利于學生思想、文字自由馳騁,我們可以將它滲透到閱讀、生活以及評價中,體現“微習作”用時微,寫點微,成篇微的特點,最終提高學生選材、構思、修改、評價等寫作能力,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農村小學習作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
1.借助知識遷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所以我們要在教學中降低寫作的門檻,為孩子創設成功的機會。如老舍《貓》的第一段中,用了“說它……吧,可是……”的句式來表達對性格古怪的大貓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充分品讀、感悟語言特點的基礎上,模仿該句式寫寫第二、三段中所描述的貓性格古怪之處。有的學生這樣寫:貓的性格實在古怪!說它溫柔可親吧,的確是呀,常用身子蹭你的腿。可是它不高興的時候,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都不吭;說它膽小吧,它的確什么都怕,可是它有時又是那么的勇猛,遇上蛇也敢斗一斗。類似這樣的典型句式遷移練筆,雖然也就短短的一兩行,但實現了對課文經典語句的有效吸收,不僅使學生在運用中創生出自己獨特的語言,提升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還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成功,覺得我也會寫。
2.適當強化仿寫練習。
仿寫是小學生學習寫作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課本中入選的文本,都是名篇佳作,語言規范,是學生寫作模仿的優秀教材。《秋天的雨》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辭手法,使文章生動優美。“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在教學這一段時,可以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式的微練筆,想一想:秋天的雨還會把什么顏色給誰?孩子們根據課件中出現的畫面以及已有的生活體驗,一句句富有詩意的句子誕生了:“它把金黃色給了稻穗,沉甸甸的稻穗像秋爺爺的手,招啊招啊,招來了大豐收。”“她把紅色給了蘋果,紅紅的蘋果像一張張小朋友的笑臉,正為幸福的今天歡呼呢!” “黃色是給香蕉的,香蕉像一把鋒利的鐮刀,割啊割啊,割到了秋天的收獲”。此時從一句句天真,充滿想象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孩子們不僅僅是 “仿”,而是“仿”中有“創”,“仿”中有“新”。仿效性的課堂微練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寫作。
3.結合生活場景,積累習作素材。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無憂無慮,天真爛漫。因為無知,才會出引一句句讓人忍俊不禁的話語,因為無慮,才會發生一件件讓人捧腹大笑的趣事,這是最純潔的童真。我們要讓學生有意識的留意身邊發生的趣事,哪怕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把這些最美好的鏡頭用文字記錄下來,成為甜蜜的回憶。例如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在微日記中寫到:“我家那調皮的小貓今天竟然不出去撒跑了,老老實實地趴在寫字臺上看我畫畫。我本想好好表揚它一下,沒想到等我去喝水的時候,這小貓竟然在我的畫畫本上踩來踩去,還不停地對著我的本子吹胡子瞪眼,那樣子別提多滑稽。原來它以為我畫畫本上的小貓是它的朋友呢!”
參考文獻
[1]曹慧蘭.立足生活體驗 ?挖掘習作資源——淺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生活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24):54-55.
[2]彭送嬌.農村小學習作教學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8(08):71-72.
[3]王培培.略論農村小學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1):75-76.
[4]吳東利.農村小學中年級習作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7(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