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晉捷
【摘 要】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美術課程的主要開展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是尤為關鍵的。而美術課程在開展中收到了學生興趣、材料投入、指導策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本文通過提高藝術創造興趣、材料多彩融合以及師生互動等手段,豐富了美術課程的開展,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樂學、善學品質。
【關鍵詞】美術教育;美術課程;材料;樂學;善學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51-01
一、引題——美術課程巧安排,藝術創作興趣濃
1.關注學生興趣,調整活動策略。
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郵票在生活當中學生們都喜聞樂見,他們當中還有不少集郵能手,遇到《精美的郵票》這課,學生們都興趣濃厚。課前,布置學生通過“預習”環節了解郵票的歷史、種類、作用和組成部分,關注學生興趣,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讓孩子通過預習自主學習探索。由于預習任務是基于學生們的興趣,課堂上,學生們發言積極,小小的郵票激發了孩子們樂學善學的能力。創作環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一枚郵票,學生們通過小組討論,集思廣益,一枚枚郵票充滿了奇思妙想,創作手法上更是“各顯神通”,或繪畫,或手工,在已有的基礎上,孩子們通過自身積累的美術知識,課外積累,創作出了一件件作品,精彩紛呈。
根據學生的經驗,適時的調整活動,以明確的目標意識,把一個簡單的美術教學活動變成了一個精細的、有效的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從容地發展了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以及敢于探究和嘗試的樂學善學素養。
2.整合節日活動,豐富活動資源。
當今社會“節日文化”被商家炒的愈演愈烈,學生們也因此對于節日特別的敏感。先不說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就說“圣誕節”學生們被圣誕老人的強烈吸引著。于是我們迎合學生的興趣,結合“圣誕節”開展了課程教學——《千姿百態的帽子》,創作一頂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圣誕帽圣誕帽,學生們在完成作品后,情不自禁的說:“哇,真漂亮!”除了圣誕節我們還結合其它節日開展活動:在“三八節”我們利用《化平凡為神奇》這節課制作了一束捧花,學生可以將手工作品送給自己的媽媽作為節日禮物,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向他們傳達了“孝當先”的中華美德。在“清明節”引導學生一起繪制小雛菊,用自己繪制的小雛菊前往烈士紀念館祭奠我們的革命先烈,讓和平時代的孩子感受戰爭年代的整崢嶸歲月,學習革命先烈的頑強精神;在“端午節”我們開展繪龍舟、五彩蛋的活動,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中國的傳統節日,將中華傳統發揚光大。
節日的融合更加的貼近了學生的生活,以慶祝節日的形式開展的美術教學活動更加的吸引學生。學生在藝術創作中進一步感受了節日文化,也從容的發展了學生養成積極主動、不怕困難的良好學習品質。
二、材料多彩巧融合,想象創作顯新意
1.廢舊材料請進班級,常見物品巧設計。
在美術教學課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廢舊材料:卷紙筒、報紙、泡沫、保鮮膜……讓學生自己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這些廢舊材料創作作品,然后在選擇合適的顏色進行上色。例如《化平凡為神奇》這節課中,有的學生選擇保鮮膜,涂成深淺不一的藍色海洋,再畫上海草、章魚、海鷗還有貝殼,用勾畫以及剪的方式做的栩栩如生。有的學生選擇紙筒,圖上黑白色,裝上眼睛和耳朵,一個可愛的熊貓就制作完成了。最后將學生們的作品在班級區角進行展出,要求其他班級的學生和老師來參觀點評。在利用給就材料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也向學生們傳達了環保意識,一舉多得。
2.四季校園走一遭,坊間小物妙趣多。
我們校園的社會資源得天獨厚,同時我們還有令人艷羨的自然資源“開心農場”、“小樹林”。秋末冬初的美術課堂,我們穿梭在操場的個個交落,聽著腳下的“窸窣”聲拾著格式各樣的落葉,對其展開聯想,或拼貼或拓印;春天午后,在暖暖的陽光下,我們帶上畫板紙筆,在畫紙上描繪下這迷人的春景——圓點、幾何形、螺旋線、赤橙黃綠……;秋天陽光下,我們利用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創作出心中最美的作品;夏天避開強烈的陽光,我們在利用舊物,聯想實踐,創作手工作品,或是生活用品或是城市高樓。引導孩子細心觀察生活,卻也不忘帶點小物回教室自由創作。興趣使然,石子、年輪、枯枝……在學生們的裝扮下成了藝術品。
在生活中尋找,在生活中放飛自我,學生們的藝術創意更加的豐滿與靈性。散步、涂鴉,在學生們興趣、經驗的驅使下,以一種“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的目光,發展了學生自由創新的樂學善學素養。
三、教學開展巧聯動,環境創設促整合
教學活動可以有效的使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如何使美術教學活動在其它教學聯動下更好的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因此,在了解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積累視覺、觸覺等多種經驗,讓學生主動地選擇、參與、探索、決定和表達,從而真正的達到核心素養內涵之一“樂學善學”。
在《多彩的窗戶》課程中我們在美術教學中開展了“窗戶”的創意設計,教師先利用課件將各式窗戶向同學們展示,或中式或西式,引導學生學習窗戶的歷史由來,種類區分,組成部分等,講解利用手工創作窗戶的主要步驟,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自由創作,學生們互相交流想法,齊心協力,分工合作,充分發揮小孩子的奇思妙想,一個色彩豐富,一個創意十足的大窗戶就完成了。
在《走進春天》課程中,三月金燦燦的油菜花,花園里的小瓢蟲以及天上飛的風箏,都被我們的學生請進了美術課堂。繪畫田埂、油菜桿,在用撕紙的方法做油菜花花瓣,漫步田埂張張油菜花映入眼簾;繪畫小花,用剪半圓添畫的形式制作花園里的小瓢蟲,美不勝收;在半成品風箏材料上盡情揮灑,風箏的隨性盡顯無疑。簡單的畫作探索,精心的制作參與,巧妙的布局表達,在美術室展示墻上盡顯了一副多姿多彩的春景。
四、結語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美術習慣,思維品質,創造力的培養,加強課堂欣賞活動與動手體驗,講對講透美術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們大膽的設計、創意,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付諸實踐,看似平常的課堂教學,卻在放手、鼓勵的同時發展了學生自主選擇、大膽創新的樂學善學素養。
核心素養只要我們關注身邊的生活,關注學生感興趣的事,鼓勵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去創新;只要我們心懷核心素養,把學生放在首位,尊重學生,在一堂隨堂課中形成有效的積極的互動。相信就能作出有效的教育,對的起學生教育這一良心事業。
參考文獻
[1]范文艷. 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2):128-128.
[2]張盛潔.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提升[J]. 學周刊, 2017(5):230-231.
[3]朱先云. 多元啟學,讓每個學生樂學善學[J]. 小學教學研究, 2017(20):19-20.
[4]國家美術課程標準解讀.(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