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盛志
【摘 要】新課改較為強調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如何打造更高校的小學課堂,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廣大教育界人士及數學教育從業者共同關注的課題。數學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也一直被作為主要教育學科。因其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及體系性,也常被劃分到難以掌握的科目之列。進而,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更需要老師不斷的創新教學理念,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優化教學;課堂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27-02
引言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1]。小學生普遍比較好動,注意力的集中性欠佳,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能否有效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其進以想要探究和學習,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以往的數學教學因應試性明顯,整體學習氛圍刻板,不僅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發展所需,且與數學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特點結合,很容易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乏味、難學的印象,進而使課堂整體教學效果差,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以創新方式優化小學數學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一、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意義
新課改背景下,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老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構建者,應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更能滿足學生教學需求的方式,轉換教學理念,創新授課模式,進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因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現下很多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在課堂上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思考;在課堂上只要求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記憶訓練,忽略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教師“一言堂”、普及灌溉式教學而忽視了學生理解、接受因個體不同而存在差異。因此,為了摒棄傳統應試的刻板教學,需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進行綜合創新,通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構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進以提升整體教學效率。在老師的有效引導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對數學形成好感,更將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1.構建輕松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互動。
小學生活潑好動,自我約束性欠佳,很多時候對學科的喜惡只是單純的憑借感覺。在以往老師的“嚴厲式教學”中,雖然維持了課堂秩序,卻因較為分明的師生關系,導致整體課堂氛圍嚴肅,教學效果欠佳。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與學生建立和諧的亦師亦友關系,與學生多互動、交流,對學生的個性及性格特點有所了解,進以小學生的心理興趣點,構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如的環境中發揮想象、遨游知識的海洋。這就要求老師日常能夠與學生建立起情感溝通機制,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較為了解,進以進行教學計劃,能夠保證在課堂中牢牢抓住學生的關注點,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視角進行教學。例如:在進行《位置與方向》授課中,筆者抓住小學生對圖片教學感興趣的特點,將學校的三維立體圖引入教學。讓學生以剛剛掌握的東、南、西、北做闡述,幫老師找到圖片中的教學樓、衛生間、醫務室等位置,學生們在課堂中積極表現,踴躍發言,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很快就掌握了圖形中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位置示意。
2.將趣味游戲融入課堂,吸引學生的教學關注。
小學生對游戲有著不衰的熱情,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可在數學課堂中引進適當的游戲,使學生更具學習的趣味。例如:三年級的學生處于相對低學段,其認知力有所上升,但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雖已經有向抽象思維過渡的趨勢,但其數學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依附于感性經驗[2]。筆者結合《倍的認識》這一知識,融入在學生的直觀感受中,以游戲的形式鞏固知識概念,使學生在多感官刺激中體驗“倍”到底是什么。組織學生進行“找朋友”游戲,3是孤單的同學,15可以做3的朋友,12也可以做3的朋友,但是20不行,而且3在與15做朋友前,還需要找到5這個小伙伴才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將學生賦予不同的新地數字名字,讓他們開動腦筋,在課堂中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學生們在游戲中興致勃勃的運算著,在進行游戲的同時也幫助學生鞏固了乘法運算。
3.與生活情景緊密結合,構建情景教學。
數學具有實用性,在教學中也應與生活中的諸多場景緊密結合??梢詣撛O情景的方式進行教學,一方面讓學生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數學思考,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感受到掌握數學的重要性。例如:筆者在《混合運算》的教學中,設置班級購物模式。將課堂比作超市,同學A是顧客,同學B是收銀員。同學A需要買3只2元/支的玉米、4個1元/支的西紅柿,現在同學A只有10元錢,是否能順利買到自己想要買的東西。為了幫助同學A進行順利購物,大家都運用自己的方式幫他進行計算。以學生身邊的事情作為教學素材,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更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打造。
4.拓展思維,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
數學具有較強體系性,新舊知識連接緊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培養以及知識點之間的承上啟下:在對新知識進行教學時,適時對舊知識的進行溫習,促進數學課堂能夠發揮最大的教育價值。譬如:在展開《三角形》學習時,為了促進學生能夠對三角形有正確的認識,筆者先指導其自行動手繪制三角形,從而增強對三角形特點的掌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在畫三角形高時會涉及到一些以往學過的數學舊知識,需要用三角板與底邊BC重合,沿邊移動三角板,使其與底邊對應頂點A對齊,連接頂點到垂足之間的線段,標注直角符號。筆者通過畫圖的形式將抽象知識進行具象呈現,有助于進行新知識學習時,幫助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的回顧。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和時代的迅猛發展,對人才以及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標準和新的要求,從而要求小學教師在課堂中應推進創新授課,“以生為本、面向全體”,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從而實現教學水平和效果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華.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
[2]黎春修.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4(7).
[3]袁世超.新理念新方法新課堂——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