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瓊
摘 要: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教案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怎樣撰寫出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和實效性的教案,是教師持續思考的一個問題。文章主要抓住三個關鍵性的步驟闡述小學數學教案的形成過程。
關鍵詞:教案;研讀教材;小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1-14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09-0073-01
一、認真研讀教材、正確把握知識
教材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新教材不但圖文并茂,而且沒有以往說教性的純文本詞句。之所以這樣,我想主要是為了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而非死記硬背數學結論;新教材中的圖文是通過數學問題來體現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因此,教師在撰寫教案之前,先要深入研讀教材。
研讀教材,首先要正確把握具體范例所蘊含的數學知識,領悟教材編寫的真實意圖,熟悉知識的科學內涵,才能切實保障教學活動開展的實效性。
研讀教材,其次是要抓準知識的重點,正確把握教學處理的輕重。
如,一位年輕教師執教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思考”一課。內容:6個點可以連成多少條線段?8個點呢?這位教師首先在黑板上畫6個點,然后用說教的方式在黑板上板演連線,最后總結出計算公式1+2+3+4+5+6,著重于講如何計算。然而當學生獨立解決8個點可以連成多少條線時,線段圖錯綜復雜,部分學生畫的線段重疊在一起,很多學生甚至畫不完整。教師只能邊講邊畫,教師畫完算完后大部分學生還是懵懵懂懂。
從聽課者的角度來看,這位年輕教師思路是很清晰的,但是之所以教學失敗,是因為他過分看重計算的結果,而忽略了例題的重點是“理解化繁為簡的解決方法,探究畫圖過程中的規律,總結并闡述規律”。
二、仔細參考教學資源、巧妙對比教學策略
常用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參考書、各類教案書。
教學參考書是教材編寫者教育教學經驗的結晶,給教師提供了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各項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教學參考書宏觀把握教材內容,確保準確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市面上常見的教案書有《特級教案》《優秀教案》《鼎尖教案》等,這些教案書都包括每課時的教材教案、教輔教案和習題教案;并且對于新授課,每本教案書都提供了兩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思路,展示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查閱不同的教案書,了解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路,不僅可以對教學策略的對比與選擇進行思考,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還可以通過對各種教案的綜合分析,根據學生的學情和自己的教學習慣,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
三、 精心思考設計、科學撰寫教案
(一)正確地看待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資源,是精選出來供學生學習的材料。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在呈現數學知識時,在抓住教材精神實質的基礎上,應拉近教材與生活的距離、教材與學生的距離,對教材的部分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
(二)詳案與簡案并存
詳案就是教案各部分構成都很詳細的教案,它描述著教師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及教學全過程。簡案是教學活動的框架。在上課前,教師將教學活動的所有環節簡要地記錄下來,并且同時撰寫每一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可讓執教者清楚地知道每一個環節為什么這么設計,教學內容為什么這樣教,讓教學內容爛熟于心。
(三)板書設計在整個教案撰寫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案中的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加工和提煉,因為教學板書能理清教學內容的思路,可以提綱挈領地將教學內容的思路表達出來,將教學內容結構化,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四、結語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案的撰寫,要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更重要的是研究為什么要這樣教。深入的理性思考能讓教案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和實效性,也能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面貌一新的教學特色。
參考文獻:
[1]金海燕.淺談小學數學教案設計的要素[J].教育文匯,2016(17):42-43.
[2]楊 瑤.課程改革視野下的備課觀——談小學數學教案設計[J].小學生(下旬刊),2015(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