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冶
摘 要:共青團要做好新形勢下的青年工作,完成黨賦予的歷史使命,必須大力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團員意識教育。首先介紹了中學基層團組織活力內涵界定及其表現,并通過展開中學基層團組織活力現狀論析,總結出提升的策略,堅持制度管團,促進精細管理,實現規范管理全過程;堅持媒介領團,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實現網絡互動全領域;堅持活動促團,促進活動品牌化,實現主題活動全體系。最后積極展開中學社團團組織活力提升個案研究。
關鍵詞:活力;提升路徑;共青團改革;中學基層團組織
一、中學基層團組織活力內涵界定
活力是一個意義豐富而又抽象的概念,把這個概念應用到團組織建設中,主要指的就是團組織工作的活躍程度以及其生命力,具體包括組織的運行活力,工作的開展活力和團員的參與活力。基層團組織活力是一個具有多層次、多維度的概念,具體分為內在活力和外在活力[1]。內在活力主要表現為:組織建制健全、組織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外在活力主要表現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組織具有認可度、組織具有影響力和凝聚力等。這些概念和因素的確定,是我們衡量團組織建設活力度的重要原則,同時,它也是團組織活力提升策略過程中的根本出發點。
二、 中學基層團組織活力現狀論析
(一) “團”的概念弱化,中學團組織工作逐漸步入疲軟狀態
在一定程度上,“班團一體化”使得團支部缺乏自主性,淪為班級組織的附庸。經一定問卷調查之后,團支部及班級委員的關系被涉及在其中,且大部分以上的同學認為團委主思想政治教育,主日常班級事務,優勢互補[2]。從此可以顯著的看出,思想政治素質是當前大部分本科生所認為的團組織主要職責,但是實際上團組織承擔著關系支部成員學習及生活方面職能,還具有引領這一關鍵作用,是班級組織所不可替代的。不僅如此,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以班級為依托的基層團支部,一些成員降低了對基層組織的歸屬感,不易照顧到所有成員,所以積極性下降。
(二) 團組織內部成員凝聚力較弱,團組織工作有效輻射范圍小
經常參加團日活動的學生很少,且班級組織團日活動參與人數少之又少。新時期中學團員希望獲得展開自我的機會,個性鮮明,但是傳統的載體、形式難以滿足其需求。一些學生找不出恰當的平臺,但是希望獲得展現自我的機會及獲得團組織的教育幫助,長時間下來造成不愿積極參與團組織開展的活動,且缺乏一定的興趣。在當前基層團組織中,適應新時代中學生團員載體及平臺,是主要的造成基層團組織缺乏活動的原因之一,同時在當前建設中意義重大。怎樣讓團員融入團組織中,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 由上至下行政動員能力降低,團組織點到面普及覆蓋能力未提升
當前團日活動開展中,活動形式、載體枯燥是存在的最大問題,但是中學分團委老師所提最多活動創新形式,包含辯論賽、觀影討論、風采大賽、拓展活動等,且在各類集體活動中,這些形式已經廣泛存在。除此之外,形式會受到內容的決定作用,忽視其內容的完善,過度強調組織活動形式的創新,將不利于提升基層團組織活力,同時陷入“舍本逐末”的境地。
三、 中學基層團組織活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一) 堅持組織建團,促進組織設置創新,實現基層組織全覆蓋
延伸團建手臂,拓展有關領域,是信息化推進的著眼點。在整個的團建工作中,以信息化為基本特征的新媒體是其新手段、力量及陣地。可將新媒體作為動員手段,像微博、微信等,致力于提升網絡動員能力[3]。可通過Q群、微博、微信等,第一時間傳遞團的聲音,“曬”出團的活動,強化組織的網絡存在,且將以網絡空間為載體的活動形式策劃出來。積極建設網絡平臺為傾聽青年心聲、匯聚指揮的平臺,加強和青年的網絡互動。針對于新陣地,就是設立出團組織網絡交流平臺,針對青年在網絡社交圈、虛擬空間中聚集的現狀,推動團組織建設向線上拓展,積極開展網絡團建,實現線下及線上的結合。所謂的新力量,就是注重加強聯系和本地網絡青年意見領袖的互動,便于發展為傳遞正面聲音的力量。
(二) 堅持活動促團,促進活動品牌化,實現主題活動全體系
提升中學基層團組織活力的關鍵方式,需精準了解學生需求,創新團組織活動形式。通過開展可引起共鳴的團日活動,引入一定的激勵機制,充分尊重初中生團員的現實需求,創新活動形式,潛移默化增強團組織感召力及吸引力,提升學生心中團組織的地位,便于整個團組織充滿活力,同學可自覺參與其中[4]。團日活動的主題需充分考慮青年團員的時代特征,不限于思想政治方面,像共享單車、霧霾污染等問題均和學生的生活密切關聯,對社會各方面帶來重大影響。于是基于此通過對一些團日活動的開展,影響學生的行為,引起他們的重視,并起到良好的引導教育作用。
除此之外,積極培育團建品牌也極為關鍵,致力于打造出凸顯本土特色的品牌。依據可聽、可復制、可看的三可標準,探索常態、制度化的工作模式,培育有創新、實效、意義的團建品牌。
(三) 堅持作風強團,促進黨建帶團建,實現改革發展成員全參與
激發廣大中學生團員的活力,是提升基層團組織活力的基礎。團支部活力想要獲得可持續、長期、充分的提升,需調動每一團員的積極性。在學生會、團總支的幫助下,初中基層團組織需堅持落實隊伍建設工作,以團委的中心為引導,進行學生干部培養及校園文化建設[5]。而想要確保基層團組織良性運轉,青年團是一種中流砥柱式的存在,需致力于提升其管理組織能力,培訓青年團干的技能及專業化管理素質,引導他們增強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除此之外,要逐步形成結構化網絡體系,優化基層團組織機構模式,實現對中學基層團組織活力的進一步提升,吸引更多優秀團員的加入。
除此之外,團支部是活力團支部建設中最基層的單位,有極為有限的資源及能量,且無有關資源保障和政策并不可行,單一求建設發展也不可觀,需存在一定的資源獲取的機制保障。通過競爭有限的資源,保障了支部建設的需要,并激發出團支部活動的熱情。
(四)堅持制度管團,促進精細管理,實現規范管理全過程
中學基層團組織可通過激勵約束、建立健全組織管理及監控保障制度,實現對基礎團組織建設基礎的夯實。且高校的基層團組織基于創新發展背景下,需激發學生團員的創造力,堅持以創新發展為驅動,切合中學基層發展需求。另外,要緊緊抓住當前建設的核心問題,實現合理、規范化的制度建設,提升團組織活動,切實關心支部團員的發展及需求。
除此之外,服務青年成才是共青團主要的工作,所以需把服務對象具體到團員個體,并照顧全面,通過團支部具體完成,選擇團員成長全跟蹤的良好方式。
[參考文獻]
[1] 溫文莉.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共青團的作用——基于共青團改革視角[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7,(5):18-20.
[2] 丘小芳.創新靈活地開展共青團教育——引領青年縱深學習與踐行十九大精神[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223,248.
[3] 黃紹西,梁亮,陳韋宏等.廣西中學(中職)共青團基層組織創新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4,(19):35-35,36.
[4] 全潔.基層共青團組織工作現狀分析與研究--以掛職地陜西延安黃龍縣為例[J].青年與社會,2013,(31):7-7,8.
[5] 周翔.高校發揮和激發基層共青團組織活力的思考[J].赤子,2016,(10):3.
本文系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校共青團課題研究資助項目 (課題編號:2018ZD19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望江中學,安徽 安慶 24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