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是數學的源頭活水,生活是數學知識生成的土壤,一切數學新知的產生都是以生活需求和解決生活現象為背景的。高中數學同樣如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同樣要以生活為數學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激起學生對新知探究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元素;高效教學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倡生活化教學,并且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實際發展水平以及知識經驗之上,這也間接的體現出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巧妙的滲入一些生活元素,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并使學生能夠更深一步的感悟數學知識,實現高效數學課堂。
一、 引入生活俗語,激活學生探究興趣
數學知識單調無趣,而且還很抽象難懂,如果教師直接講解灌輸,只會讓學生更加的厭煩。因此,教師需要改變策略,可以嘗試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俗語,將其與陌生的數學知識整合在一起,以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思考。
例如:在教學高中數學“概率”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向學生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生活中我們常聽到的一句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如果現在我們假設諸葛亮解決一個問題的概率為0.8,其中三個臭皮匠的解題正確率分別為0.5、0.45、0.4,你們來驗證一下看看他們是否符合這一俗語。學生對于這一問題都很興奮,并非常主動地進入到思考探究中。很快便有學生想到只要有一個臭皮匠解出了問題就可以了,所以只需要計算出三個臭皮匠中,至少一人解出問題的概率即可。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又想到至少有一人得出結果,與三人都沒有得出結果這一事件恰好是兩個互斥事件,所以可以列出算式1-(1-0.5)×(1-0.45)×(1-0.4)=0.835,而諸葛亮得出結果的概率是0.8。一對比可以得出三個臭皮匠得出正確結果的概率更大一些。學生也能很快得出這一生活俗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課堂學習中,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引入學生熟悉的俗語,很好的激活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眼前一亮,使得學生在整個課堂學習中更加主動積極。
二、 創設生活情境,開拓學生數學思維
教育與生活是一體的,沒有了教育的生活將不智慧,離開了生活的教育則不完整。由此,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巧妙的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將學生帶入到一個熟悉有趣的學習氛圍中,以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有效參與。
例如:在教學高中數學“等比數列前n項和”時,教師從學生的興趣以及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有趣的生活情境:一天,國王想要賞賜一位智者,并問智者想要什么,智者想了想說只想要一棋盤的大米。其中第一個格子里放1粒,第二個格子里放2粒,第三個格子里放4粒,按照這樣的規律放滿64個格子就行。國王聽完后,心想要的太少了,便欣然答應了。而智者心里卻想恐怕整個國庫的大米都不夠。之后,教師將問題拋給學生,這位智者到底要了多少大米呢?學生的學習欲望被這一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并非常主動的進入到思考分析中。這時,有學生通過思考,發現這64個格子中的大米數量,呈現出一個等比數列的關系。于是,學生開始主動的思考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知識內容。學生就這樣自主探究,在自己感興趣,并且熟悉的學習氛圍中有效思考,對數學知識有了很深入的理解。
數學學習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角度出發,巧妙的創設生活情境,成功的激活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實踐,提升數學學習的效率。
三、 設計實際問題,鍛煉學生應用能力
學以致用是學生應當具備的一種能力,這也需要教師平時的有效培養。在數學學習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具體課堂學習內容,合理的為學生設計一些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能夠利用自己課上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以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更深入地理解和認識。
例如:在教學高中數學“簡單的線性規劃”時,教師在和學生學習簡單的線性規劃知識的過程中,為學生設計了一些實際應用問題:某種產品可以由甲原料和乙原料中的任意一種制成,如果利用甲原料去制作產品,每噸將會耗費成本費1000元,花費運費500元,最后會獲得90千克的產品;如果利用乙原料制作的話,每噸會有成本費1500元,運費400元,而且最后得到100千克產品。如果某公司要求成本費不得超出6000元,運費不得多于2000元,這個工廠每月最多可生產多少產品?這一實際問題的引入,很好地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探究欲望。學生經過一定的思考后,意識到這一問題可以利用我們課上所學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知識來解決,于是學生試著列出一些不等式,并利用簡單線型規劃的知識來解決。學生在解決了這一實際問題后,非常開心,對數學知識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從生活選材,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合理的實際應用題,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這一實際問題,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高效發展。
總之,生活實際與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而且生活元素的有效滲入,能夠很好地點燃數學課堂,使數學內容更加簡單,讓學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新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更多的利用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滲入生活元素,為數學課堂增添色彩,更好地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有效參與。
參考文獻:
[1]魏明亮,于新偉,孫永文.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數學課堂[J].高中數理化,2016.
[2]錢鳴.滲透生活元素,演繹魅力數學課堂[J].數學大世界,2016.
[3]朱榮根.讓生活元素浸潤高效課堂[J].新課程,2017.
作者簡介:
戚明兵,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瓜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