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動力。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探析
圖形與幾何部分是小學數學課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圖形與幾何部分的學習對小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小學生的眼里,圖形相比較于文字來說更加的直觀同時也極具吸引力。小學生通過對圖形與幾何部分的學習,可以讓小學生聯系實際,在自己的腦海里建立空間觀念,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空間思維能力。老師需要尋找適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能力。
一、
通過生活實踐,幫助小學生理解幾何圖形
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憑借著老師嘴上講的教學方法,這樣小學生只是在腦袋里有抽象的想法,并不能使它具象化,使得小學生對幾何圖形上的理解更加的不容易。所以,老師在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所了解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知,并結合生活實踐,更好地幫助小學生去理解幾何圖形。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中的大多數的幾何圖形都呈現在現實的生活里,聯系生活實際,以此來讓小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知更加的深刻而且變得有趣。做好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老師就應該將生活實例運用到教學中,設立生動有趣的問答情境,激發出小學生的好奇心,使得小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求知欲和探索興趣更加的強烈。例如,老師在教學生學習“扇形”這堂課的時候,老師可以拿一把扇子在教學課堂中展示給小學生,或者可以讓小學生去尋找像扇子一樣的樹葉,讓小學生更直觀地看到扇形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可以提高小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知,也可以提高小學生理解幾何圖形和學習幾何圖形的興趣及熱情。
二、
根據幾何圖形的特點,通過認知規律使小學生理解幾何圖形
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把幾何圖形的概念與現實中相關的幾何圖像相結合,讓小學生能自主地去聯系有關的圖形。
(一)
根據圖形變式,提高小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理解
圖形的變式指的是圖形特征之外的變化,幾何圖形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同的位置和不一樣的特征。在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圖形的變式,加深小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理解。
(二) 根據表象作用,提高小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理解
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準備圖形教具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地去感知,讓小學生看到教具圖形的表象。老師也可以讓小學生對所看到的教具進行描述圖形的特征,以此在小學生的腦子里記錄圖形的表象,這樣可以使得小學生在學習幾何圖形和做題中獲得幫助。例如,在“正方體的認識”課堂中,老師可以讓小學生對正方體形象在生活中出現的實例進行一系列的舉例(如藥盒,紙箱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老師不斷地引導小學生找出相似物體的特征,然后回到主題,找出正方體所有的特征,這樣就可以形成正方體圖像的概念。
(三) 根據認知規律,提高小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理解
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對圖形與幾何部分知識形成所經歷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在一點一點進步的,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度總是有一定的過程。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應該應用圖像在現實中的特征,老師應該多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更直觀明了地去學習幾何圖形。老師在觀察物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小學生多觀察觀察生活中的實物,讓小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分析,得到幾何圖形的特點和形狀,然后讓學生對所看到的幾何圖形進行描述,這樣可以讓小學生形成幾何圖形的模型,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三、
組織小學生自己動手,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
組織小學生自己動手實際操作,可以讓小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理解更加的形象,也可以增加小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老師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小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這樣還可以培養小學生主動去學習的能力,也讓小學生體會到抽象圖形轉換為形象實物的過程。例如,在學習“正方體體積的計算”的時候,可以讓小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小的正方體,在做小正方體的時候應該鼓勵學生做出不同的拼接方法將6個正方形平面組成一個小的正方體,然后小學生就可以很快很主動地算出正方體的體積,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高小學生對學習幾何圖形的興趣。
四、
進行直觀操作,使小學生理解幾何圖形
因為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認知能力還是受到限制,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不能只是憑借聽和說來完全的理解幾何圖形。所以,老師應該結合實際和小學生已經掌握到的知識,進行直觀操作以此來讓小學生認識和理解幾何圖形。
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東西是無法用事物來進行描述的,例如“體積、容量”等,使得小學生并不能更直觀地去理解幾個圖形的概念,借此,老師就可以進行直觀操作,幫助小學生理解幾何圖形。例如,在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的時候,老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透明的長方體,在上課時對這個長方體進行注水實驗,在注水的同時讓小學生注意觀察注水過程以及注水量,同時老師就可以很直觀的向小學生介紹長方體所能容納的水量就是長方體的體積,讓小學生對體積這個概念有了直觀的理解。通過這個注水實驗,讓小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了長方體的體積。
總的來說,幾何圖形的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重要。在小學教學課堂中,數學老師應該多觀察小學生,根據對小學生認知水平的了解,用適合的和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教學活動,使得小學生能正確的去理解幾何圖形,老師在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同時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徐海軍.淺談如何做好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部分的教學[J].學周刊,2017(18):71-72.
[2]汪奕.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整體性教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
[3]陳燕妮.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基本活動經驗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作者簡介:
陳擎,江蘇省邳州市,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鎮新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