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和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政治綜合素養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這種變化也愈加體現在一些大型的考試中,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政治材料分析題的分值比例得到了提升。在此背景下,文章在結合高考試題的基礎上對政治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方法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中政治;材料分析;答題法
材料分析題是高考文綜政治部分所占比重和分值比較大的題型,許多學生在解答材料分析簡答題時,容易被背景材料干擾,難以準確快速地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影響得分率,為此政治教師有必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材料分析題型的專題訓練,引導學生掌握答題技巧。以下就結合2018年高考全國2卷中的部分考題,介紹政治材料分析簡答題的答題方法:
一、 審設問
政治材料分析題同一般的簡答題有著顯著的差別,因此在答題的時候不能按照簡答題那樣照搬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要基于材料內容進行分析答題的,必須要做到有理有據,因此審題就成為了關鍵。審清題是答對題的前提,材料分析題不管是以圖表的形式還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其中所蘊含的信息都是非常豐富的,需要學生讀清題干,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明確試題所屬知識板塊。有的試題直接給出了知識板塊,比如從公民與國家關系的角度分析……用辯證唯物論的知識回答……今年高考文綜全國2卷的第40題就第(1)問要求學生“運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加以說明”,第(2)問要求學生“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說明我國雜交水稻研發推廣是如何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的”。這種直接給出知識范圍的設問,學生解答比較容易,至少不會出現跑題的問題,但是還有一些問題是沒有直接給出知識范圍的,需要學生自行判斷,那么在審題時,學生就要仔細背景資料,并在設問中找到關鍵詞,再聯系所學確定出題人的考查意圖。
第二,要找準設問類型,依據設問特點作答。通過分析歷年的高考卷,我們總結材料分析題一般圍繞反映了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等“是什么”,重要性、意義、分析原因等“為什么”以及建議、措施、啟示等“怎樣做”三個問題設問,比如38題第(2)問“分析企業稅負降低與財政收入增長之間的經濟關系”就是“是什么”的問題,第39題“運用政治生活說明為什么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就是“為什么”的問題,第40題第(2)問就是“怎么樣”的問題。找準設問的類型,學生的解答思路就會更為開闊一點,能夠更快地理清思路,找出答題的方向。以第39題為例:
解析:首先我們先確定知識板塊,題干中已經明確要求運用政治生活說明,那么我們就可以將知識范圍進行縮小。其次,我們明確設問類型,可以很快判斷出是“為什么”的問題,那么在解答時就要圍繞意義、作用、重要性、必要性等內容展開,再加上對材料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材料都在說明黨是領導一切的,那么我們就可以理清思路,沿著黨的性質——歷史與人民的選擇——黨的能力——現實要求的方向作答。
二、 讀材料
當我們審清題干之后,就要帶著問題去閱讀材料,在平時的習題教學中,教師要養成學生先看設問再看材料的習慣,這樣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指向性。對于文字材料,我們可以記住一句口訣“一分二劃三轉”,就是根據標點符號先劃分好材料的層次,圈出關鍵詞語,再將同類項目劃分合并為同一類,最后轉化成時政語言或者學科術語。而對于圖表材料,同樣可以記口訣“四看兩比較”,看標題、看內容、看注釋、看特殊年份,比不同時間看變化,比不同主體看差距。以38題第(1)為例:
材料一:
(1) 簡要說明材料一包含的經濟信息。
解析:這是一道典型的圖表分析題,通過我們提到的“四看兩比較”,可以了解到這是反映五年時間里財政收入與稅收收入兩個內容的變化情況的圖表,尤其是通過比不同時間可以看到這兩種收入在這5年里都在逐漸的增加,而通過比不同主體可以看到在財政總收入中,稅收收入所占比重一直都是最大的。再加上題干中“簡要說明”的要求,我們在回答時就可以說:近5年財政收入與稅收收入均逐年增長;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絕大比重。
三、 確定答題邏輯
試題中所涉及的閱讀材料都取材于教材之外,但是考查的內容絕對是課本的知識點,如何讓閱讀材料與教材知識相關聯是解答材料分析簡答題的中心環節,要求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在腦海里回憶、搜集、提取教材中的相關內容,自覺回歸教材,尋找社會熱點、教材理論觀點、材料有效信息點三者的交集。在分析思考過程中,也要確定好答題邏輯。在材料設問中是存在內在邏輯性的,盡管答題邏輯要依據材料、知識、問題三個要素確定,但是面對不同題型的問題,答題邏輯也要更細化一些,如有的問題需要我們依據生活經驗作答,有的問題需要依據設問的邏輯層次作答,有的問題需要依據知識本身的邏輯作答,還有的問題需要依據材料所呈現的事實作答,這是我們所說的在解答材料分析題時需要確立的答題邏輯思路,在解題時要求學生問什么答什么,不能用教材邏輯代替答題邏輯。
綜上所述,要提高學生在政治材料分析題上的解題能力,就必須要在深化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強化解題技巧,幫助學生學會審清設問,讀懂材料,并明確答題邏輯,不斷規范解題步驟和方法。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時事新聞分析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在每堂課結束前利用五分鐘為學生播放時事新聞或熱點事件,為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創造條件,也為學生政治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冉燕.解題意、列要點、寫答案——略論高中政治材料題答題技巧[J].新課程(中學),2017(5).
[2]田飛飛.淺談如何提高學生解答材料分析題的能力[J].中學教學參考,2014(22):100-100.
[3]賀芳棉.高中政治材料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探究[J].新課程(下),2013(7):36-37.
作者簡介:
楊惠,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岷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