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建宏
【關鍵詞】 數學教學;小班化;體會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8—0121—01
小班化教學是當代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實施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初中數學教師要根據小班化教學特點,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幾點認識。
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
小班化教學縮減了班級規模,縮小了師生比例,因而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動手、動口、動腦、合作的機會,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發展提供了展示平臺。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嘗試自學,鼓勵他們自己發現問題,然后通過一系列課堂內師生、生生學習交流活動,最后讓學生掌握知識。數學教師要變傳統的“先教后學,以教為主,先講后練,以講為主”為“先學后教,以學為主,先練后講,以練為主”,由“呈現→灌輸→被動接受”的模式變為“引導→嘗試→主動獲取”的模式。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預習、嘗試、操作、探索、歸納等,要把“說”的機會留給學生,把“做”的任務送給學生,把“學”的權利交給學生,把“創”的使命還給學生。同時還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例如,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時,讓學生把自己帶來的三角板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通過多媒體展示生動有趣的組合圖形,進而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問題情境
小班化教學模式下,學生互動的積極性不如大班教學,而創設問題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求意識,改變學生積極性不強的現狀。教師要根據數學教學內容,將教學目標優化在問題設計中,充分體現小班化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良好的問題情境中展開數學學習。
例如,教學“同類項”這一數學概念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愿望,筆者先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下面這些項我們稱之為同類項,12ab與2ab,xy與7xy,-70ba與3ab……你們能不能用火眼金睛識別出同類項具有哪些特征?由于創設了問題情境,師生、生生互動得以有效開展,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巡視,個別化指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傳統生活化教學往往由于人數眾多流于形式,小班化教學為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創造了條件。教師要根據小班化教學的特點,構建開放的數學教學模式,并恰當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使之更好地發揮小班化教學的優勢,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認識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認識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筆者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經驗出發,讓每位學生動手“做一做”:將一根橡皮筋兩端固定起來,沿著橡皮筋畫出一條直線。然后讓學生向任何一個角度拉起橡皮筋,沿著橡皮筋畫直線。這樣就得到多個三角形,最后讓學生說一說實踐過程中的發現。在玩橡皮筋的過程中,學生對“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有了真切體會,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
五、對學生分層施教
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全班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學生重點指導其自學,提高其獲取知識的能力;B層學生重點點撥釋疑,輔導其完成所學知識;C層學生重點在于拾遺補缺。這樣各層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再如,作業批改方面,小班化教學可實行面對面批改、個別指導,更直接、更及時,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小班教學應采取分組教學,要注意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每一個小組的學習、全班學生的學習,讓這三種形式得到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優勢,相輔相成,做到“1+1+1 > 3”的功效。
在所有學科的學習中,學生作業布置和課堂訓練都是極其重要的內容和環節。其中,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中,教師就需要積極地布置個性化的作業,為學生量身定做數學訓練任務。這主要是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數學基礎、學習效率以及學習習慣等多個方面都會表現出明顯差異,教師通過部分個性化作業,就能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確保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訓練,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總之,小班教學是一種精致教育,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空間關注每一個學生。教師要從學情出發,訓練小組活動,優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數學課堂將會呈現出越來越蓬勃的生機,終將實現數學教學小班化、課堂實效最大化的教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