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珂
摘要:人們已經預見精細農業廣闊的發展前景,因為其本身具備的節能環保、節約成本等特點而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因此精細農業的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根據不同國家的土地情況不同以及各個國家間的技術發展不同,因此精細農業的發展存在較大區別。文章詳細比較四個國家之間的精細農業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現階段精細農業發展的特點以及各國之間的差異總結出能夠提升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的啟示。
關鍵詞:精細農業;發展模式;比較
中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農業發展形勢經歷了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三個重要階段。從現在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為中國以及世界都做出了貢獻,但其卻導致了水土流失、化肥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造成了阻礙。因此,我國開始大力發展精細農業,以期在推動農業發展的同時降低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系統。通過對各個國家間發展模式對比尋得啟發,并將啟發付諸于行動是完善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一、特點
(一)降低環境污染
傳統的農業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在施肥時運用了過多的化肥,化肥中的微量元素雖然能夠幫助植物茁壯生長,但是混合在泥土中容易對土壤以及水源造成污染,從而影響到自然界的其他生物。而精細農業在施肥時更加在意利用季節特點、土壤和作物之間的配合施少量的肥料促進作物生長,而且使用的肥料基本上是有機肥,對環境友好。因此該種農業發展模式能夠產生更高的經濟與環境效益。
(二)節約資源
精細農業發展與一般農業發展的不同之處在于對水資源的運用少量高效。一般的農田灌溉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資源,但水資源的利用率僅在百分之四十左右,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精細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在田間安裝能夠觀察農作物生長動態的監控系統,待其發現農作物需要水分時,能夠及時向農田中注入或者噴灑水,在保證作物用水充足的情況下,降低了資源使用量。
(三)優質高產
精細化的農業管理在播種技術上使用精細的種子工程與精細的播種工程相結合,效率高、時間短,并且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降低了人工勞作的成本。
(四)運用現代技術
精細農業的發展主要是將現代化的技術使用在農業生產的各個階段,因此在提高了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環境的污染。其中在播種與灌溉上使用的技術最為常見,基本實施全面覆蓋,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不同國家間精細農業發展模式的比較
(一)美國
1. 技術系統完善
美國實際上是最早提出以及研究精細農業技術的國家,并且最快完善農業技術系統。就現階段而言,美國的農業技術屬于世界領先的水準,其率先將信息監控技術以及3S技術運用在農業管理當中,即使用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這三項新型技術對農業生產進行有效管理,并建立決策系統、專家的評估系統以及智能設備控制系統來輔助農業快速發展。由于技術的完善與使用,使其現階段在精細農業的生產中已經占據優勢,成為世界農業生產的大國之一。
2. 發展實踐成熟
自1993年起美國已經開始在精細農業系統中進行施肥技術的實踐、在實際過程中其施肥量相較于傳統農業下降百分之十五,但其畝產上升了百分之六,在近年來數據的變化更加明顯。從2000年開始,美國已經實現了全國三分之一的農場使用精細農業技術,甚至于在往后幾年間農業生產與物聯網相互結合,形成產業鏈,提高美國人的生活質量水平。
(二)越南
越南這個國家的精細農業發展水平處于初級階段,實際上可以代表東南亞許多國家的農業特點。
由于越南的技術發展較為落后,并且喜愛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農產品,因此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主要是使用人工勞作代替機械運作,例如人工灌溉、人工播種等。由于其國家地理位置優越,可用水資源較為充足,因此還在使用傳統的農業灌溉方式,對溫度的控制也無高要求。所有勞作方式采用人力完成形式也就意味著種植過程對度量的把握全靠種植人的經驗決定,這種精細農業生產方式又稱作人力資源精細農業。
(三)以色列
以色列的精細農業發展相較于其他國家的發展由于在環境氣候因素上的落差,因此在技術的使用上更加突出。
1. 溫室控制技術
早期由于以色列的土壤環境不佳、農作物種類少的原因,因此大量農產品需要靠進口。后來人們意識到需要發展本國的農業需要技術的幫助以及尋找適合本國環境的農作物,因此溫室種植成了以色列發展農業的主要途徑。在溫室種植中需要準確掌握各種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最佳溫度,還需要模擬晝夜與季節的變化改變溫室內的溫度以及濕度,以此來促進其生長。溫室種植還需要注意農作物的選擇,應該選取產值大的,溫度適應能力強的植物或者花卉,能夠更好地存活。
2. 節水灌溉技術
由于以色列的地理環境并不優越,水資源匱乏,尤其當秋冬季節來臨時,水資源更是處于緊張狀態,解決水資源利用率的問題成了以色列發展農業的當務之急,因此在使用水源灌溉技術時需要進行升級,采取節水灌溉的技術。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色列就開始探索節水技術,時至今日已經發展到了第七代,即利用滴灌與噴灌協調進行的形式進行灌溉。其水資源的主要來源是地下水,現如今以色列的地下水聯通管道已經相對發達,因此節水灌溉技術得以廣泛運用。其次,由于以色列致力于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研究,因此在污水處理技術上的進步也十分明顯,通過處理過后的污水同樣可以適用于農作物的灌溉當中,由此節約了水資源。截至目前,以色列的節水灌溉技術以及覆蓋至全國范圍的百分之九十,其水資源的利用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居于世界一位。
3. 育種開發技術
以色列的農業技術在不斷發展,他們對國民的身體健康十分注重,因此大力開發無公害的綠色產品供人們使用。無公害產品生產的第一步是從育種開始,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出基因優良的農作物種子,并在此基礎上降低種子對農藥的依賴,通過轉基因來增加農作物的抗蟲害能力,以此降低蟲害對作物的影響,增加產量提高質量。與此同時還開發出水肥一體化的技術,即灌溉與施肥同時進行,促進植物吸收肥料,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四)中國
中國目前仍然是農業生產大國,卻還不是農業生產的強國,可以耕種的土地少但是人口數量眾多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人民。并且由于現代發展理念要求發展環境友好型社會,因此對傳統農業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此基礎上發展精細化農業成了時代的要求:
1. 節約型體系
節約型體系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目前我國精細農業的發展主要是要求節約水資源以及節約化肥,這分別是防止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實際上我國在精細農業的發展進步并不明顯,尤其在節水、節肥方面發展受阻。由于我國發展農業的時間較長,于是多用水、施化肥的思想根深蒂固,想要改變困難;然而我國農業發展上對于水資源和化肥的利用率極低,對行業發展甚至國家發展都有限制,在國家的不斷倡議下,人們終于扭轉了觀念。精細灌溉主要是從水資源的利用率上入手,現如今已經有企業開始研發污水處理技術使用于農田灌溉的設備,在此前人們開始利用間歇性灌溉的方式來滿足農作物對水分的需求以及提高利用率。精細堆肥的意義在于提高化肥的使用率,使用最少的肥料發揮最大的作用。
雖然目前節約型農業生產還處于初級階段,但鑒于國家的支持與從事人員的努力,一定會取得很大發展。
2. 引進新型技術
目前我國的農業發展正在向其他國家借鑒經驗,因此引進新型技術的事宜刻不容緩。例如向美國引進信息技術、以色列引進節水灌溉和溫室控制技術等。引進新型技術的意義在于能夠加快本國農業的發展趨勢。當然,在引進新型技術的同時還需要對原有技術進行升級以及研發出適合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技術。
3. 精細設施農業
精細設施農業的生產是指利用特殊的裝置以及儀器來改變植物生長環境內的小氣候,以此為農作物創造更有利于其生長的氣候條件,進一步促進生長。這是通過人為控制的方法加快改變農作物當前的生長環境,從而達到目的。由于我國的氣候環境與引進技術的國家的環境相距甚遠,因此不得不通過設施來降低引進技術對農作物的影響,但在發展過程中,意外發現這樣的農業模式極具中國特色,可有利用于我國各個地區的該項行業發展之中,有效提高了植物的生存率,從而達到提升農業產量的目的。
三、啟發
(一)發展模式多樣
以美國的農業發展形式為例,其實中國的精細農業發展需要對技術進行改良以及強化管理體系,將新型的科學技術應用于生產中,提高農業的產量以及農作物的質量;強化管理體系在于對人員技術操作的規范以及對現階段管理概念的革新,強調不再使用傳統的技術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影響,打造更加環保的農業生產模式。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強實踐,精細農業的整體發展還需要靠經濟效益維持。若想要完善技術,還需要經濟支持,因此就需要積極探索售賣農產品的途徑。依靠傳統的市場售賣以及農場批發以外,可以借鑒美國物聯網的發展過程,創建屬于我國的物聯網。其次從越南的生產模式可以看出,使用人力型精細農業生產模式適合于我國個人農戶的生產模式,靠人工勞作可以減少使用機器的成本,生產更為綠色的農作物,滿足生活需求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最后是根據以色列的模式分析可知他們采用的是特色化的精細農業發展,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技術的升級與使用。
(二)結合本國國情
結合本國國情側重強調我們需要結合國家的地理位置以及實際情況不斷研發適合國家農業發展的技術。首先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美國地大人稀,農場較多但是能夠招聘到的工人數量有限,基于此需要發明通暢的新型采集技術對農作物的信息進行了解與掌握,是農業高度集中化的結果;其次是從以色列的角度上觀察,以色列地處與沙漠地帶,水資源匱乏,土壤貧瘠,可生存的植物很少,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發展溫室養殖技術,以此來發展農業;最后以越南的角度分析,越南人口眾多,地理資源優越,但是技術發展緩慢,因此大多采用人力資源勞動的方式來進行生產。結合實際國情才能夠精準掌握我國精細農業應該具備的特點,并且研發相關的技術。
(三)分階段運用
我國農業生產環境因素多元化,因此在以上三個國家的農業發展模式都能夠靈活使用,只需要理清其特點,在對我國的各個地區農業發展進行分析,兩者結合,就能夠將其有效運用于我國的農業發展當中。
四、結語
精細農業的發展是具有復雜技術、系統性工程的過程,由于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實現該種農業類型是必然的,又因為其本身具備的特點有利于中國的發展,因此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完善以及專業人士不斷鉆研技術去升級。精細農業在中國的實施過程較為漫長,即使人們在探索該類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花費了不少時間,但仍然存在一部分問題。為了快速解決問題,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應該從別的國家借鑒有用的經驗,將其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細農業。
參考文獻:
[1]王漢民,陳叢梅.綠色農業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J].河南農業,2011(20).
[2] 李軍.論中國當代農業發展模式的術語體系研究之背景、意義與原則[J].上海農業學報,2011(03).
[3] 朱香珍.淺論不同地域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的選擇[J].農技服務,2017(11).
[4] 鄧輝.高效農業發展模式亟需解決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經濟,2013(01).
*基金項目:2017年衡陽市社科聯重大項目“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衡陽市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農副產品提質保障能力研究”(編號2017A002)。
(作者單位:湖南工學院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