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麗娜
摘 要: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學生的培養中,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精神、深入學習和理解課本知識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手段,更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才能。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人文素質類選修課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關鍵詞:教學;應用型本科;人才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的作用
人文素質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用型高校開設人文選修課應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穩定性。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質選修課為學生開展實習、社會公共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一定的服務。這是人文素質教學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其管理和建設直接影響實踐教學效果的質量。
二、運用SWAT分析法對人文素質教育現狀進行評估
(一)優勢分析
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已經成為各高校的重點工作對象。相當多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在這一領域取得豐碩成果。針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特點和市場基本需求,相當多的高校都開展了諸如《應用文寫作與運用》、《演講與口才》、《公關禮儀》等需要實操的選修課,有的大學也會將《大學語文》作為重點素質教育課程予以安排和設計。有關歷史、哲學、法律、心理等領域的選修課程也越來越多的走進高校。綜上,主干專業課程與選修課程的融合推進,當代文化素質類課程體系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二)劣勢分析
1.課程設計方面欠缺系統性與科學性。相當部分的高校,教務部門及各級領導不重視人文素質教育的發展,在設置此類課程時往往任意安排;一些選修課程的設計與安排主要取決于專業老師的興趣取向,因而課程內容多變,欠缺科學論證,沒有進行長遠規劃,學科建設工作停滯不前。這使得部分高校單純開設了課程,但缺乏學科特色,沒有深厚的思想表達和知識體系,空洞無味。
2.教學水平低下。人文素質教育是否成功,得益于相關任課老師的付出。但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師資引入領域存在不少問題,教師學歷不足,專業知識不豐富,缺乏教學經驗,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知之甚少。在日常傳道授業過程里,過分強調課本知識,欠缺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理論而忽視日常生活,成為了一個說教者,而非知識傳承者,其教學形式和手段過于單一,缺乏創新性。
3.考核方式存在不少問題。當前文化素質課程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方式是試卷模式,這一形式很難真正反映學生的吸收程度和理解情況,很多同學突擊式的應付考試,使考試失去了原本的檢驗初衷。
(三)機會分析
1.國家日益重視文化素質教育發展工作,二十一世紀以來,高等教育界日益重視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提高,國家對“通識教育”的關注,各地相關課程體系的變革與調整,推動著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發展和普及,尤其是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已經成為了學界的共識。我國教育部對外公開發行的《完善中華文化教育執導綱要》,明確提出大學階段要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推動學生的文化創新精神,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文化傳承的使命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各高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一份中央紅頭文件也充分展示了國家對于人文素質教育的關切和重視。
2.教育工作者意識的不斷提高。學界進行了大量的課程改革研究與調研。重視和強調文化素質教育是當代文明國家共同的命題和任務。今年六月在著名學府南開大學舉辦的“傳統文化與大學教育”高級學術論壇,與會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匯報和交流,指出了許多令人反思的現象。與會者主要從教師隊伍的建設、傳統優秀文化的提煉與保護、專業學科文化內涵的挖掘等方面審視了課程設計安排等方面的工作,也對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未來走向作了預計,這些思考成為提升文化素質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和著眼點。
3.學生的訴求日益強烈。過去,相當多的理工科院校以及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的安排與設計方面,停滯不前,缺乏計劃。不少學生希望校方增設人文素質課程,以豐富知識,提升修養,這一課程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使命責任。
(四)威脅分析
1.現代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與渴望。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科技的日新月異,應用型高校畢業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就業環境。國家和社會急需高素質的高文化的專門人才。過去單純的講授課本知識的方式已難以適應社會的變化,理應將對人格的塑造,對行為的規范,對心靈的啟迪等寫進現代教育工作中去。
2.文化素質教育日漸邊緣化。在相當多的高等院校不重視文化素質教育工作,壓縮課程,減少課時,缺乏優秀的師資,導致相當多的同學錯誤的認為通識教育沒有意義。在這一環境下,相關教師也深受影響,沒有教學的動力,教學質量日益萎靡,逐漸走入惡性循環,嚴重制約了人文素質學科的發展與建設。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的的必要性研究
(一)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和地方培養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崗位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這種人才需要有較強的能夠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需要在課堂與書本中得到培養,更需要靠實踐來得到培養。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就必須有自己獨特的與研究型大學有所區別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具有獨特性,在其中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還要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力,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開設人文素質類選修課就顯得是必不可少的了。通過開設人文素質類選修課教學,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專業技能,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增進對社會的了解,同時提前獲得了對未來職業的體驗。
(二)拓展學生就業空間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也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時需要著重考慮的方面。我國有很大一部分高校都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高低和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就業率高低。而且,本科應用型人才是很龐大的面向生產、管理和服務等第一線崗位的就業群體。所以高校就應該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同時開辟多種學生能力提升渠道,為學生畢業率的提高實施有效的舉措。
(三)提高高校教師的素質
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務。但是,如果要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就對學校的教師素質有較高的要求了,這些教師不僅需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同時還需要有較高的實踐教學能力。以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學校的教師,基本都沒有過在一線行業進行實踐能力培養的經歷,他們大多數都是從學生到老師的轉換,或者從一所學校教學到另一所學校教學的轉換,而實踐與動手能力都是稍有不足的。但是如果教師的實踐能力不足,想要教出能夠把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的學生就比較困難了。所以不僅是學生,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師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在這種時候,實踐教學基地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的場所,同時也可以對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進行提高。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時候,同時培養和提高教師自己的能力,這也可以說是大學教師的再培訓、再學習的過程。此外,學校還可以在教學基地聘請經驗和技術豐富的專家學者,提高和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形成雙師型教學團隊。
四、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人文素質類選修課的建議
(一)完善人文素質教學保障體系,保證教學的質量
在人文素質教學中,不僅要重視人文組織教學的規劃與硬件設施的建設,開設人文素質選修課需要為此制訂了《教學管理辦法》、《人文素質選修課程教學建設與管理辦法》等,加強了學校對選修課程的監管作用,學校能夠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的響應,同時也可以深入的了解企業和行業的各種狀況,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人文素質選修課的良好環境,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學習保障。
(二)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質量和學校整體辦學實力
學校在對人文素質教學的管理和建設中,也認識了解到了在教學專業目標、對教師素質的培養以及在教學及話語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并對此進行了及時糾正與教學改革,同時提高了教育質量,形成了良性循環。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實踐教學任務,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學校通過在校外、企業中聘請相關人文素質學科方面的專家到學校進行教學指導,理論結合實踐,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吸收。
(三)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通過人文素質選修課的學生,學生在這些環境中進行工作、科研、管理等活動,自身能力得到了長足的鍛煉,同時,學生會受到企業環境的影響,對行業中的先進理念、溝通技巧、先進技術和發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畢業后更容易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 霍志卿.電氣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概述[J].祖國:建設版,2014(6):445-446.
[2] 賴超穎.加強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完善文科專業實踐教學模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145-145.
[3] 李養麗.實踐教學基地概述[J].商,2014(52):374-374.
[4] 王淑萍,張俊芳,劉桂芝,等.分散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運行與管理[J].管理觀察, 2012(20):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