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崇生
【摘 要】生物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生物現象和生物過程是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如果借助現代教育技術,來制造模擬的運動現象和過程,可以化不可見為可見,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物教學;現代教育技術;興趣;學習效率;分析能力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教師講解知識點、板書占用的時間太多,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少,因而教學效率低。而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能節約時間,加快課堂節奏,增加課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學生對教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有效吸收。筆者就現代教育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優點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真實情景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該聯系實際創設真實情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教育技術能將文字、畫面、聲音有效地融為一體,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生態系統的組成”這節課中,教師可首先播放一段視頻資料片,讓學生深刻感受什么是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有哪些組成成分,也可用課件展示一些能體現生態系統類型的優美的圖片,給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引起學生思考自然、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進而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教育。通過這些短劇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動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些生動有趣的情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其獻身科學的精神。
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文字、圖表、動畫及音頻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它能將抽象的內容以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并通過各種表現手法將某些抽象問題形象化、表面問題深入化、單一問題統籌化、枯燥問題活潑化,將某些復雜的問題、難以觀察清楚的現象、跨越時空的事物及微觀事物通過信息處理和圖像輸出,在屏幕上實施放大或縮小,動靜結合,圖文并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進而上升到理性認識,有利于學生對教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有效吸收。
比如:在教學“植物的個體發育”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將課文中用文字描述的薺菜胚發育的過程變為形象逼真的動態圖像,通過雙受精作用的完成、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等動畫,突出教學的重點,加深學生對難點知識的理解。又比如,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有多個知識點,既有在細胞核內的轉錄,也有在細胞質內核糖體上的翻譯,僅憑文字描述學生難以想象整個過程。利用動畫不僅可以形象地向學生演示這一連續變化的過程,而且有利于學生對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核與質,DNA與RNA,RNA與氨基酸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與吸收。
三、增強學生的實驗能力
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少有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這就使一些問題很難理解,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現代教育技術在兩個方面能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一是提升學生對實驗的了解,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一步步重演前人的實驗,這種手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于學生理解問題,也有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二是提升學生的動手做實驗的效率及成功率。例如:在教學“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時,洋蔥培養到取根,從解離到漂洗這段過程的時間較長,學生往往印象不深,操作不當將影響整個實驗過程。但如果事先將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等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預覽幾分鐘,聽覺視覺同時進行,思維活躍,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過去的教學中,通常只遵循文本教材,但其信息的存儲、傳遞、再現能力具有一定限制性,動態展示上幾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實驗條件下難以再現的內容方面。面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現代教育技術就能將微觀的、不可見的、抽象的、變化太快的或變化太慢的教學內容,逐層展示給學生觀察,形象直觀,效果顯著。如:在教學“種子的萌發”時,學生對種子里面的胚看不清楚,對胚的生長發育過程更是不甚了解。而運用Flash課件就能使學生不僅清楚地看到種子的構造,還能動態地看到種子發芽的全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果。
五、擴大教學容量
傳統教學以言傳口授為主,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對容量較大的信息,介紹起來費時費力,還由于語言瞬時性的特征和語速快慢等緣故,很難準確、及時、穩定地表達,影響學生對信息的接受效果。而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完全彌補這一不足。它可以把那些大容量的信息準確、及時、穩定地傳達給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多種形式的感性材料,展示在學生面前。如:“植物的有性生殖”這節課內容較多,并且難以理清頭緒,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完全彌補這一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具有可控、直觀、靈敏、形象等特點,展示植物的有性生殖的過程與特征,既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又節省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豐富了課堂內容。
六、提高復習效率
在生物復習課中,教師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把預先準備好的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投到大屏幕上,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加大了課堂的容量,生動直觀,便于教師講,便于學生學??梢允箤W生在瞬間勾起對以前所學大量知識的回憶,省時高效,而且還利于分層教學、自主復習。實際上,每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不同的,教師把知識網絡交給學生以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知識水平對未掌握的知識有側重點地復習或重新學習,有的放矢,新舊結合,大大提高了復習的效率。例如:在復習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有的重點復習脂類代謝,有的重點復習糖類代謝,有的重點復習蛋白質代謝,所有學生都可根據自己已有水平自主學習。
七、提高記憶效果
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所有的教學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可以在任何時候回放和重播,并且關鍵點明顯。重點、難點突出,有利于幫助學生回憶課堂的授課過程,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
應用多媒體課件或電視錄像進行生物實驗復習,省時省物,系統高效。學生通過場景,能清晰系統地看全操作程序與規范;通過近景推移,能抓住操作要領;通過特寫放大,細節滯留,能理解掌握操作關鍵。在復習時,教師可將事先制作的實驗表格,包括步驟、要領、注意事項、結論等,發給學生,通過重放生物實驗錄像片,重點與關鍵再重放,學生邊看邊想邊記邊議,在音樂陪襯的解說中。高密度地系統地再現實驗內容,印象特別清晰,理解特別深刻,記憶特別牢固,從而起到系統復習的作用。
調查發現,學生對于課件當中的圖文記憶比單純的文本記憶深刻得多。問卷調查顯示,有90%的學生喜歡內容充實、外觀漂亮、兼顧圖片、文字甚至視頻的多媒體課件。
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另一優勢在于:符合記憶特點,利于提高記憶效果。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約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約25%,如果同時使用這兩種傳遞知識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識約65%。知識是智力發展的基礎。智力的發展是在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實現的。據研究,單用聽覺,3天后能保持所獲知識的10%;單用視覺,3天后能保持所獲知識的20%;而將聽覺、視覺并用,3天后能保持所獲知識的65%。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像于一體,可以做到圖文聲像并茂,易于引起學生的注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生物課的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拓寬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李金娥.現代教育技術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