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曲珍
摘要:教育部于 2002 年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語文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指導綱要》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一基本思想。教書育人,教學的目的要以人為中心,原本的“千篇一律”式的教學方式與《指導綱要》相違背,分層教學法便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本文將主要對分層教學法的概念進行介紹,并指出分層教學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提出實施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包括學生主體理論、因材施教理論、教學最優化理論等以及具體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分層教學 以人為本 高職語文
一、分層教學概念
分層教學是指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學習能力 (包括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學習態度等)的不同,將班級的學生按照某種分類方法分為若干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適當的激勵機制。分層教學一改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個性化發展中實現全面發展。
二、分層教學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第一,高職學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高職課程的安排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理論都有不同程度的忽略;第二,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不足,事實上自主學習的學習效率遠大于被動學習,教師需要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第三,語文是其他學科理論知識的根基,對任何一門學科的理解都離不開語文,語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語言教學上選擇分層教學法有利于樹立學生終身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即語言文化、語言文學等,語言是思想的外在表達,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通過學習語文能夠領略到文學以及語言的魅力所在。但是通過調查問卷,高職學生認為高職語文就是背文言文,背文章,枯燥無味。針對這種情況,選擇分層教學,讓學生找到學習語文的興趣,知道如何學、怎么學。
綜上所述,針對高職學生的語文功底以及學習自主性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得優等生能“吃飽”,后進生能“消化”,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因此,選擇分層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高職語文教學的理論依據
(一)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語文教學注重教師的權威地位,即“填鴨式”教學。但是教學效果往往不夠理想,教師盲目地教,不僅造成了教學的低效,對于學生來說,也會覺得枯燥無味,喪失對學習的熱情。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理論,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地位,教師由傳統教學的“灌溉”地位變為引導作用,教會學生知道怎么學,學什么,讓其主動去學。
(二)“最近發展區”理論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蘇聯心理學家提出的,認為兒童的能力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能夠完全依靠自己、獨立完成的能力;另一種是兒童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依靠模仿所能達到的能力水平。在分層教學法中,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特性決定哪些課需要教師的引導,哪些課程是需要學生自主完成的,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樂趣。同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路上重要的領路人,在不同的階段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教什么,怎么教)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應該處于學習的主要地位,優秀的學生能夠在不斷的挑戰中持續地學習;暫時落后的學生也能在學習中不斷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三)教學最優化理論
傳統教學理論一味地強調學習成績的輸出,高強度的學習下,學生苦不堪言。學生的實際學習可能性應當綜合考慮,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學生的教育背景、家庭環境等。巴班斯基提出,教學最優化的判斷標準,即輸出時間和教學效果。要求教師以最少的教學時間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節省課時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效率最大化;對于學生來說,應當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吸收效率。巴班斯基認為,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勢和缺點,應當采用辯證的方法去對待。不同方法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組合,每個學生都有與他們自身相匹配的較優化的組合。
(四)因材施教理論
“因材施教”,耳熟能詳,但要追溯起來,還要從孔子說起。孔子的思想理論中提倡根據人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進行分層次授予知識,選擇授予他們學識的方法。由于每個人成長環境、教育背景等的不同,即使采用一模一樣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成就一樣優秀的人。應當揚長避短,將每個人的長處最大地發揮;因人而異,對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育模式,這是孔子因材施教理論本質所在。
四、高職語文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向學生作出說明
在分層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充分向學生說明分層教學的概念、意義等。分層教學不僅是教師實施,還要確保實施效果,更需要學生的配合。學生承擔著監督者、反饋者的角色。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選擇不同教學目標和教學難度。同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不適應教師的教學難度時應及時向教師提出來,在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不斷互動中修正教學進度,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認真編選教材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關鍵所在,也是實施分層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學習難度不一樣,課后習題的難度以及教學內容的深淺也應當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保證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做題的成就感。難度太大,學生望而卻步;難度太小,達不到進步的目的,因此,編寫與學生學習能力相適應的教材是極其重要的。
(三)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
分層教學不是對學生實行“歧視”,不是針對學生個人,而是針對教學的難度和教學目標的不同,確保學生隨堂知識最大化地吸收、理解而實施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也應該做好學生的工作,不要讓學生有負面情緒,而要正確看待這種教學方法,保證教師和學生都能認同這種教學方法,不要有抵觸情緒,要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對于個別較為敏感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具備充足的耐心。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個性化教學在實踐中已經取得不少成就,應當肯定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
(四)以“組”為單位創造競爭情境
實踐中,以組為單位實施分層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將教學課堂當作競賽場,競賽方式分為組內競爭和小組間競爭。小組競爭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分配不同的任務,合作完成學習目標,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對于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來說,也可以從別人身上學到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組競爭賽中,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小組合作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找到學習的成就感。在競爭中,學生能夠有動力、有方法地學,這樣才是最大化地發揮了教學效益。
五、結語
分層教學是一種差異化教學,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促進學習成績的進步,更重要的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快樂地學、主動地學。
分層教學以學生自身為教學的出發點,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個性化、差異化,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樂趣,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教書育人,以人為本,應是教學工作的終極目的。
注釋:
①《論語·雍也第六》:“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在學習上,何者為“中人以上”,何者為“中人以下”,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參考文獻:
[1]蔣新紅.高職語文分層策略和模式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9(02).
[2]代利利.高職語文課程目標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5.
[3]金榮.高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06).
[4]陸麗娜.分層教學模式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探索[J].學理論,2012(35).
[5]劉娟.關于構建高職語文教學模式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5(23).
(作者簡介:徳吉曲珍,女,本科,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方向的教育教學)(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