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榮海
【摘 要】山東壽光是全國知名的蔬菜產業基地,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蔬菜種植面積達60萬畝。2018年8月中旬,該市接連遭到兩場臺風帶來罕見暴雨天氣,上游三座水庫泄洪量急速增大,兩岸的城區建筑被倒灌、村莊被淹,蔬菜大棚倒塌、遭受幾十年不遇的洪澇災害。為吸取壽光洪水教訓,作者對壽光洪災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山東壽光;洪災;思考
一、壽光市概況及洪災過程
壽光位于山東省中北部沿海平原,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 “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爽涼有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氣候特點。壽光平均年降水量593.8毫米(低于全國平均年降水量),且降水集中于6、7、8三個月。境內大小河流16條,除彌河、小清河季節性斷流外,其他河流常年干涸。彌河發源于沂蒙山西麓,全長206公里,流域面積3863平方公里,在壽光南部入境,境內主河道長60.36公里,分流河道長29公里,堤防167公里,防洪標準二十年一遇,相應分流口斷面流量3943立方米/秒,歷史最大洪水流量4950立方米/秒。彌河流域主要水庫有冶源水庫,總庫容2.03億立方米;嵩山水庫,總庫容5500萬立方米;黑虎山水庫,總庫容5646萬立方米;淌水崖水庫,總庫容600萬立方米。
2018年8月,壽光先后經歷“摩羯”、“溫比亞”兩次臺風襲擊,遭遇1959年有記錄以來最大降雨。8月13日至16日,濰坊市普降小到中雨,局部暴雨,平均降雨量94.1毫米;18日至19日,濰坊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特大暴雨,壽光市平均降雨量222毫米,上游青州市平均降雨量259毫米,臨朐縣平均降雨量229.8毫米。19日,冶源、嵩山和黑虎山水庫上游流域平均降水量分別達到115.5毫米、209.5毫米和189.5毫米。8月20日,壽光市累計降雨889.4毫米,較多年平均值多6至7成。彌河上游黃山水文站19日22:00洪峰流量1500立方米/秒,水位漲幅2.94米;彌河中游譚家坊水文站20日2:55洪峰流量2250立方米/秒,水位漲幅6.33米,為建國以來少有的大洪峰。丹河入境壽光洪峰流量達170立方米/秒,創水文記錄歷史新高。
19日8:00,彌河上游冶源、黑虎山、嵩山三座水庫在3小時內先后開始泄洪,總流量為320立方米/秒,三座水庫依次為200立方米/秒、100立方米/秒、20立方米/秒。19日中午,泄洪量增至620立方米/秒,三座水庫依次為400立方米/秒、200立方米/秒、20立方米/秒,冶源水庫、黑虎山均加倍;19日深夜,三座水庫泄洪量增大到1700立方米/秒。據新聞報道,上游水庫總泄洪量一度達到2000立方米/秒。21日,濰坊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通知三座水庫于當日18:15停止泄洪。
受強降雨影響,彌河多處河堤決口,兩岸農田城鎮發生嚴重內澇,造成部分房屋、道路、橋梁等損壞以及人員傷亡。截至8月20日上午11:00,壽光市受災總人口50.5萬人,轉移安置群眾17萬多人,15人死亡,1人失蹤,大棚受災10.6萬個,養殖棚受災2000多個,農作物受損面積52.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92億元。
二、致災因素分析及教訓
8月13日、18日,壽光市遭遇強降雨,其上游青州、臨朐兩縣降雨量更大,一周內兩次臺風疊加,連續超強降雨是造成本次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同時,社會經濟發展與水利建設也存在一定矛盾。壽光并沒有適合大規模種植蔬菜的水文條件,每年干旱時節,從彌河上游水庫購得的水資源成為壽光蔬菜產業的重要支撐。山東的水庫除了防洪,還要抗旱。而北方地區常年缺水,為了保證供水,即使天氣預報中預報了大洪水,也只需要把水降到汛限水位,而不是清庫。從地勢上看,彌河壽光段位于平原地區,地勢低洼,河道比降小,河道本身調蓄能力低,且入海口處坡降平緩,受海水頂托影響,洪水下泄緩慢,強降雨爆發必然造成嚴重洪澇災害。
其次隨意侵占河道等現象是洪災發生的直接原因。一是河道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問題突出。城區缺乏統一的防洪規劃,河道內違章建設嚴重擠占河道,導致城市被淹;農村河段亂建蔬菜大棚,,有些村莊本身就位于河道行洪范圍內,如受災最嚴重的上口鎮口子村就建在河道行洪范圍內,洪水過后房倒屋塌,損失慘重。據壽光市水利局統計,災前共有747個蔬菜大棚和種植拱棚影響河道行洪。二是對持續長時間的強降雨準備不足。壽光地區多年未遭遇暴雨洪水,過去都是十年九旱,此次降雨強度之大、持續時間之長為1959年以來所未遇,部分干群對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的思想認識和行動準備上嚴重不足,應對能力差,雖然市防指于洪峰到達前6小時進行了預警,但基層干群應對行動相對遲緩,特別是洪水發生在夜間,部分群眾等洪水到了門口才開始轉移。基層干群思想麻痹大意是壽光洪水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三是防汛應急預案沒有及時修訂完善。《2018彌河防汛應急預案》二十年一遇防洪標準是3500立方米/秒,而本次彌河的最大洪峰流量是2250立方米/秒,遠低于預案。根據預案,彌河城區段的防洪標準參考水位11.46米,但在8月24日8:00,即泄洪三天后,彌河實際水位是44.25米,遠高于預案。彌河防汛應急預案未根據實際及時修訂,直接影響防洪搶險行動的開展。
三、關于彌河上游水庫調度的輿情分析
以19日降雨量預報為例,濰坊市氣象臺發布預報稱全市平均降水量40-70毫米,部分群眾以為水庫上游降雨不大,完全沒必要泄洪以增加下游防洪壓力。但水文局實際降水量統計數字為19日冶源、嵩山和黑虎山三座水庫上游流域降水量分別為115.5毫米、209.5毫米和189.5毫米,遠高于全市降雨平均值。濰坊市氣象臺解釋預報40-70毫米是全市平均降水量,但為時已晚。
1.彌河上游水庫是否提前泄洪
以冶源水庫為例,該水庫8月份以后一直是按照水庫調度標準運行,將水位維持在防洪限制水位137.72米以下,19日還進一步降低了水庫水位,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暴雨。其他黑虎山、嵩山、淌水崖水庫也是如此,均在19日前降低了水庫水位,不存在19日之前停止泄洪維持高水位的情況。
2.上游水庫有無在下游出現嚴峻汛情時同時泄洪,是否合理
冶源、黑虎山、嵩山三座水庫的確在19日至21日大量泄洪,其中冶源水庫泄洪量高達600立方米/秒,但并不意味著水庫沒有發揮作用。水庫防洪功能不僅是攔蓄洪水,還有削峰錯峰的作用,一旦發生潰壩,下游受害程度更高。以冶源水庫為例,分析水庫調度運用數據分析如下:1、首先在72小時內攔蓄了0.21億立方米洪水,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洪峰出現時攔蓄的,相當于15個昆明湖水量。2、經過水庫調度,出庫流量從1700立方米/秒削減到680立方米/秒,削減了60%的洪峰流量。三座水庫削減后下游仍有2000多立方米/秒的洪水,造成了壽光等地的決堤。如果沒有冶源水庫調度,下游流量將增加1000立方米/秒,會造成更大危害。3、此次洪峰出現在晚上24:00,經過調度,出庫洪水的洪峰延遲到凌晨4:00,給下游群眾增加了4個小時的預警和撤離時間。總體上看,水庫調度是符合調度方案規定的。降雨前,各水庫均低于汛限水位,暴雨洪水發生后,濰坊市按照水庫汛期調度運用計劃對水庫進行調度,統籌考慮了上下游、左右岸,在確保水庫大壩安全的前提下,為減輕下游河道行洪壓力,對上游水庫采取攔洪削峰調度。黑虎山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780立方米/秒,最大出庫流量960立方米/秒,冶源水庫最大入庫流量2000立方米/秒,最大出庫流量700立方米/秒,嵩山水庫最大入庫流量278立方米/秒,最大出庫流量120立方米/秒。如果水庫在暴雨洪水期間不泄洪,黑虎山水庫洪水將漫過土壩壩頂,導致垮壩,對下游造成不可估量的重大災難;冶源水庫水位接近壩頂,存在極大的垮壩風險;嵩山水庫水位將超出汛限水位近2.4米,極有可能出現重大險情,危及大壩安全。同時,本次水庫調度做到了提前預警,最后一次預警較洪峰到達提前6小時,使受威脅群眾能夠及時轉移。
四、結語
總之,防洪防災,既是行政管理課題,更是科學管理課題。科學管理的課題應當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來,讓相關專家給出科學化的指導,讓防洪防災的管控注入更多科學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