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銀平
[摘要]改革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培養高職學生的崗位能力,是高職院校實現長久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以課程《旅游專業英語》為例,探討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運用項目教學法打破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為社會培養較強職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校企合作;旅游專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4-013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4.06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加快了各高職院校改革的步伐,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改善實訓環境,建立和加強校企合作,把“教、學、做”融于一體,以實現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其中,結合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各高職院校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和改革。如在教學方法上,借鑒國內外的成功案例,采用項目化教學,并且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把學生的項目成果應用到實際的實習和工作中去,達到校企雙贏的局面。
二、高職課程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企業一線的工作實踐經驗,課程教學拘泥于課堂教師講授為主。高職院校里大部分任課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即使寒暑假進企業一線參加社會實踐,獲得的工作經驗也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統。課程授課計劃里實訓所占的比例很小,課堂主要以講授課理論知識為主。因此,師資隊伍素質的高低對于課程教學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教學條件有限,或學生實訓基地不足,或缺乏校企合作的平臺。高職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離不開校內外實訓基地的發展和管理。高職校內實訓室條件有限,設施設備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情景模擬與企業的就業要求差距較大。因此,教學條件和環境的好壞是制約課程教學和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專業素質有待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高職院校的生源多半是基礎課成績偏低、文化課學習能力偏弱,甚至少數對學習有厭惡情緒的學生。相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高職學生更樂意動手,實操的主動性更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操能力對于高職院校畢業學生的就業能力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學校和教師應竭盡所能利用和創造條件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校企合作模式對高職院校實施課程項目教學法的作用
校企合作有多種合作方式,主要概括為以下三種:一是高職院校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按照協議的要求安排學生進企業實習;二是“訂單培養”模式,即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人才培養,培養期間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全程參與,學生畢業后直接進企業工作;三是更深程度的合作,即“校企共建”。學校和企業共同出資出力創辦實訓基地甚至工廠,即合作辦學、合作辦廠,這樣學生的學習與實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高職院校實施課程項目教學法,需要雙師型教師,需要良好的校內外實訓條件,需要開放式教學和實習基地。這幾點恰恰校企合作模式都能起到有效作用。
(一)校企合作可以為高職老師提供企業一線的社會實踐機會。專業教師無課時可以到合作的企業去學習和了解一線的行業知識,利用寒暑假進行掛職鍛煉。把自己豐富的理論知識與企業一線的實踐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為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能夠設計合理、實用的項目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校企合作平臺能為師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實訓和實習基地。合作的企業具有先進的設施設備,掌握最新的行業動態,能夠給學生提供最真實的工作環境。并且,企業和高職院校可以合作開發實訓教材,邀請有經驗的企業專家指導學生,給學生授課。為實施課程項目化教學提供良好的環境。
(三)校企合作平臺能夠提供開放式教學,課程教學不再拘泥于課堂理論教學。通過校企合作模式,教師實施課程項目化教學,學生可以根據項目任務采用多種途徑獲取資料,如去企業一線收集一手資料,詢問企業工人獲得二手資料等等。合作的企業給了學生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行業現狀并且在實際操作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即“學中做、做中學”。從而,枯燥無味的封閉式教學變成了受學生歡迎的項目化課堂。
四、高職《旅游專業英語》課程項目教學法的項目設計與組織實施
項目教學法通過選取典型的產品或者服務,將課程內容設計成若干個工作任務,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向學生講解每個工作任務的知識點,組織學生分組分工,由學生制定項目計劃,共同協作完成項目任務,然后展示出每個小組的項目成果。最后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對項目的完成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一)《旅游專業英語》課程項目設計。《旅游專業英語》這門課的主要內容是英語導游服務,從接團開始,到酒店入住、核對行程、游覽觀光,再到餐飲、購物直至送團結束,涵蓋了導游帶團的整個過程。這門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包括交通地理、酒店客房餐飲、景點人文歷史等等,主要培養學生英語導游的能力和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通過這門課程的教學,學生能夠獨立帶英語旅游團。《旅游專業英語》課程項目及工作任務設計如下(預計總課時為52個課時)。
1.接團服務,工作任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接站服務、處理行李問題、致歡迎詞,參考學時為10個課時。
2.入住服務,工作任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辦理入住手續、介紹酒店房間設施、處理投訴,參考學時為10個課時。
3.核對行程,工作任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與導游核對行程、與游客核對行程、應對突發情況,參考學時為6個課時。
4.游覽觀光,工作任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介紹當天行程、帶團參觀景點(2到3個景點),參考學時為10個課時。
5.餐飲服務,工作任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帶團用餐、處理用餐特殊要求,參考學時為6個課時。
6.送站服務,工作任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致歡送詞、送旅游團上火車或者登機,參考學時為6個課時。
7.課程總體評價考核,參考學時為4個課時。
(二)《旅游專業英語》項目教學法的組織實施。現以具體的服務項目“介紹景點”為例,說明項目教學法的組織實施過程。
1.導游在帶團參觀景點之前,應向游客簡單介紹一下當天的行程。以帶團參觀湖南長沙的景點岳麓山公園、橘子洲頭為例,由此創設項目情境,并由教師導入項目知識點。首先,由老師作為導游的身份,向作為游客身份的學生,介紹當天將會去參觀長沙著名的兩個景點,然后以PPT的形式向“游客”講解這兩個景點,并隨時回答“游客”提出的問題。
2.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和討論做好此次服務項目應掌握哪些支撐知識。第一,景點岳麓山公園和橘子洲頭的中文導游詞;第二,把兩個景點的中文導游詞翻譯成英文;第三,能夠用流利的英語脫稿講解這兩個景點;第四,掌握與這兩個景點相關的背景知識,如與毛澤東相關的景物“愛晚亭”、詩詞《沁園春長沙》等等,隨時做好回答游客各種問題的準備。在準備項目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產生學習的欲望和主觀能動性。
3.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分工,討論共同制定項目計劃。由教師按照班級人數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到5個學生,并投票推舉一個組長。各組長根據每個組員擅長的方面負責分工,如A同學負責準備中文導游詞;B同學負責翻譯成英文;c同學負責搜集與這兩個景點相關的背景知識;D同學負責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作為將來展示項目成果的材料。通過此過程,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之間的溝通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增強了。
4.學生合作完成項目計劃。經過上述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學生對完成項目任務有了一定的信心。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讓他們放手去做。對于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用引導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各小組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可以到岳麓山公園和橘子洲頭這兩個景點進行實地考察,并且實地演示“帶團參觀景點”的過程,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5.每組展示項目成果,并進行評價和總結。每個小組完成項目任務后,派一位成員利用多媒體進行成果展示。如第一組A同學作為導游身份,向全班同學講解岳麓山公園和橘子洲頭這兩個景點,并隨時回答大家的問題。然后組長向大家匯報完成這項任務所做的所有工作,包括實地考察、現場講解、遇到的問題及其如何解決的、對自己小組本次的表現進行評價等等。其他小組根據第一組的匯報情況進行評價,指出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善的方面。最后,教師從小組的工作過程、工作方法、工作態度、成果展示、成長進步等方面加以肯定和鼓勵,同時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通過各方面的評價,每個小組深刻了解自己的亮點,激發了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同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結語
校企合作為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如教師社會實踐基地、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和就業機會等等。然而,應用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時間的沉淀,只有堅持下去,不斷改進,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才會越來越順暢,教師和學生之間逐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從而實現高職院校改革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