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汝鵬
摘 要:國有控股集團快速發展的同時,自身需要充足穩定的資金來滿足業務增長的需要。筆者通過分析國有控股集團融資的現狀,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拓展融資方式的建議。
關鍵詞:國有控股集團;拓展;融資方式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中發揮愈加關鍵的作用。據統計,我國有將近15萬的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這其中絕大多數國有企業是以國有控股集團的形式存在。國有控股集團在對中國市場經濟發揮作用的同時,其自身經營和發展也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而其財務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融資策略安排,使國有控股集團充分整合資源,不斷擴展與創造更多的融資渠道,并借助多種現代金融工具,以期降低資金成本,達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
一、國有控股集團融資存在問題
資金結構不合理,銀行貸款占據國有控股集團融資的比重較大。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顯著增長,國有控股集團的經營業績穩步提升,市場地位以及品牌知名度也逐步提高,逐步開辟了新的融資工具和融資渠道。但是,國有控股集團的自有資金規模較小,而資產和資本的擴張速度明顯超過其本身經營積累的增長,除商業銀行貸款之外的其他融資方式受相關監管條件、交易結構復雜等因素的影響,很難滿足國有控股集團的要求。
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限制了資金的募集。在國有控股集團的融資過程中,特別是在創新融資和直接融資領域,公司和金融機構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境地。雖然大多數國有控股集團目前都有專門的人員和負責融資工作的專業部門,但由于缺乏專業的研究團隊,接觸的信息面窄,融資政策信息滯后,導致企業不能很好的把握資金市場行情,企業融資往往受到金融中介的制約,企業在控制融資成本方面略顯被動。
為推動旗下上市公司的發展以及保持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給國有控股集團的資金形成壓力。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籌集資金,以支持公司的發展,這是資本市場的首要作用。但上市公司在募集資金的同時,國有控股集團為保持其控股權不變,通常需要按其控股比例來同步支付巨額資金。
二、融資方式選擇原則
(1)融資及時原則。企業融資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也就意味著,資金的籌措與資金投放在時間上匹配。
(2)融資規模適當原則。企業在融資時,融資規模受自有資金以及存量債務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因此,企業應細致分析和預測資金的需求數量,確定適當的融資規模,使資金與生產經營相匹配。
(3)成本效益原則。在確定融資規模、時間以及資金來源的基礎上,企業應該認真分析各種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并選擇成本效益最優的融資方式。
三、對國有控股集團融資方式的幾點建議
(1)根據融資政策和市場的變化,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自身融資體系。大多數國有控股集團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投融資體系,但在這基礎上,應進一步加強創新融資工具的開發運用。以期達到既要取得融資規模優勢,又要獲得在運用新型融資工具和方式的領先優勢,樹立自身的融資核心競爭力。
(2)隨著國家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重視股權融資
中國資本市場從誕生以來,作為滿足企業投融資需求的重要場所,為中國經濟資源的配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資本市場的發展,例如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提升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等多項改革舉措。因此在今后的一定時期,股權融資在企業的融資結構中,將會逐步占據較大的比重。
對于現階段的國有控股集團來說,由于當前我國資本市場還未達到英美發達國家那樣成熟,并且考慮融資成本等因素,在集團現金流充裕的狀況下,一般不經常采用。并且僅僅是為了短期融資需求,就更不適宜IPO融資,只有在國有控股集團整體的發展需要上市時,上市融資應是正確的選擇。
(3)銀行信貸融資仍將是未來的重點
目前,從融資能力的角度來看,除了政府融資之外,融資能力較強的還是各大商業銀行。而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由于國家信貸政策以及風險規避的特性,也會對其信貸投資對象加以嚴格的篩選和甄別。因此具有國資背景的國有控股集團就成了各大商業銀行趨之若鶩的首選對象。另外,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階段來看,企業資金來源70%以上還是以銀行信貸為主。因此,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商業銀行與有實力的國有控股集團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局面還將持續,銀行信貸對企業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資產證券化業務將是另一個重要的融資渠道
隨著我國經濟形勢和金融形勢的不斷變化,資產證券化于2012年重啟,“泛資產管理”時代來臨。2013年頒布的《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以及《證券公司債務融資工具管理暫行規定》,這標志著券商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的藍海到來。而可以作為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包括“企業應收款、信貸資產、信托受益權、基礎設施收益權等財產權利,商業票據、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商業物業等不動產財產”等。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底,我國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總額近3萬億元,存量規模近2萬億。從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優勢來看,此種業務類型有利于盤活企業業務存量、拓寬企業資金來源、提升企業各項資產周轉效率,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降低金融市場系統風險、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有力政策工具,可以預見其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參考文獻
[1]宋柳.淺談國有集團企業的融資管理[J]消費導刊,2016,7:140-140.
[2]黃夢媛.中小企業融資策略研究[J]市場研究,2017,2:47-48.
[3]趙澤欽.基于國外民營企業融資經驗分析解決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J]時代經貿,2013,5:90-91.
[4]洪偌馨,蔣飛,唐文之.阿里金融首試小貸資產證券化[J]中國中小企業,2013,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