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龍
【摘要】 數學因為具有科學嚴謹的特點,極易給初中生留下一種枯燥乏味的感受,為改變這一現狀,提高教學水平,應當重視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起到的作用。以初中數學為例,從思維興趣、知識能力、德育教育三方面切入,分析了數學文化分別對其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 數學文化 初中數學 德育
大多數初中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的理解僅停留在,數學是數字與圖形相結合,以計算為主,利用定理,圖形來證明問題的學科。而且學生們還普遍認為數學是一門深奧而神秘的學科,學起來既枯燥乏味,又沒有太大價值。但是為了中考又不得不學好它。如果提及對數學文化知道多少,那更是知之甚少、寥寥無幾。
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無論是在自然科學或在社會科學中處處都有數學的身影。同時數學是一種文化。其崇尚理性,弘揚人性是不爭的事實。想改變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或提升其學習數學的興趣,那就應從引導學生對數學文化的了解開始,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走進數學的殿堂。在這里我所指的數學文化主要是從數學史(包括對數學家的介紹)、數學美和數學應用等方面的淺談。
1. 數學文化對初中數學課堂的影響
1.1對思維興趣的影響
數學作為偏向理性的一門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邏輯思維很重要,而在特定文化環境下進行專業訓練,無疑是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良方。狹義的數學文化主要包括精神、語言、方法、素養等幾方面,比如理性精神、創新意識,體現在思想方法上有綜合分析法、逆向思維等,都有助于拓展思維,提高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語言是比較特殊的非口語化的一種語言,為避免邏輯混亂,數學語言具有單一性,沒有任何歧義,如今已成為世界的共同語言。也正因為對邏輯思維要求較高,很多初中生都感到非常困難,自信心受挫,逐漸喪失興趣,進而影響到成績。其實和學英語一樣,文化背景都不可或缺,廣義的數學文化還包括數學發展史、數學家、數學美學等,若能合理引進課堂,對培養興趣、鍛煉思維有著積極意義。
1.2對知識能力的影響
按照素質教育理念,知識和能力作為首要目標,學生必須掌握。知識屬于文化的一部分,初中數學教材里的內容,都可以看做是數學文化的外在體現,文化為體,知識為用。數學教學也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并轉化成能力,往小處說是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往大處說則能改變世界、推動社會進步。比如函數、方程式、不等式、統計圖、幾何圖形,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過程和方法也是教學的重要目標,深入過程,掌握并靈活轉化方法,才能發揮所學的最大作用。數學中蘊含的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思想,都是常用的解題方法。在觀察、思考、解疑、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學到分析已知條件、找出隱含信息,會學到抓住內部規律,聯系相關知識,從而建立起較完善的知識架構,最終對掌握知識、提高應用能力都大有幫助。
1.3對德育教育的影響
德育在當前教育中備受重視,尤其是初中生,三觀還不穩定,德育教育顯得更為關鍵。數學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進而提高綜合素養。以數學美學為例,如軸對稱、黃金分割,除了科學和理性,還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在數學學習中找到快樂,并在應用發現生活中的美,符合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
2. 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策略
2.1善于發掘數學美,讓學生感受數學美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數學中也并不缺少美,一個定理、一個公式都可能蘊含著豐富的美感,只是很少有人能夠用心去發現數學的美。 若想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滲透數學文化,教師首先就要善于發掘數學美,并有意識地將其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數學的美,并逐漸學會欣賞數學美。 數學美體現在數學知識的方方面面,如用簡單的公式表現復雜的定理,體現出了數學的簡潔美;幾何圖形如五角星、圓形等表現出了和諧對稱的形式美。 學生由于生活閱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往往不會注意到這些隱藏在知識背后的數學美,這就需要教師的挖掘,通過各種方式將這些美展示到學生面前,逐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增強學生對美的體悟能力。
2.2充分利用教材的節前語,滲透數學文化
幾乎教材的每一節內容前都有一段節前語,這些節前語都經過了教材編者的精心安排,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智慧,要么是對一節課精華內容的概括,要么是與本課內容有著密切聯系的實際情境,往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對于這些節前語,教師若能妥善地加以利用,定能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為數學課堂注入活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 例如,有一節內容的節前語使用了杜登妮創作的知名的問題——“蜘蛛和蒼蠅”的問題,即:有一個長方體形狀的房間,它的長、寬、高分別是3米、2米和2米,其中一面墻的中間有一只蜘蛛,它所在的位置距離天花板有0.1米,在對面墻壁上距離地面0.1米的位置有一只蒼蠅,試求出蜘蛛抓到蒼蠅需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2.3深入解讀數學概念,發掘其中蘊含的生命力
上文提到,很多數學概念的背后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們的形成、發展以及成熟都離不開無數數學家的觀察、猜測、實驗、分析等反復的研究活動,凝聚了深刻的數學思想方法與內涵。 在課堂上,教師應努力對這些思想和內涵進行挖掘,深入解讀數學概念背后的內容,展現其中蘊含的生命力,體會在這些“冰冷的概念”中隱藏著的“火熱的思考”,充分認識到數學文化的價值與博大精深。
3. 結束語
數學文化包含了很豐富的內容,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能只局限于知識傳授、技能鍛煉,還要注重數學文化的影響,將其融入到教學中,發揮其在其他方面的積極作用,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 吳建國,沈自飛.數學教學與人文教育[J].數學教育學報,2016(12):111-113.
[2] 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4(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