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燕
摘要:本文主要簡單介紹了初中美術“綜合·探索”課的相關內容,通過對現階段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來探討提高初中美術“綜合·探索”課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以保障初中美術教學質量,提高初中學生的藝術素養,使其能夠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促進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提升,從而實現初中美術課程教學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初中美術? ?綜合·探索? ?教學水平? ?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J2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0-0145-02
近年來,我國一直致力于素質教育改革中,初中美術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不容忽視。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美術教育不僅是教授學生基礎的美術知識,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還要加強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探索能力。正是如此,為滿足素質教育改革目標,轉變傳統美術教學模式,開設了初中美術“綜合·探索”課。在“綜合·探索”課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現代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這種極具特色的全新美術教學課堂,更符合現代美術教育發展趨勢,有利于推動我國初中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初中美術“綜合·探索”課的相關內容
初中美術“綜合·探索”課,是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指的是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和探索,引導學生去評析和觀賞美術作品,仔細觀察美術作品的造型,并開展高效的實踐活動,去進行美術設計活動。相較于傳統的初中美術課程來說,“綜合·探索”課要求教師將美術知識的學習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是一種跨領域的課程,其中除了基礎的美術知識外,還涉及到語文、歷史、地理和音樂等知識,這也是課程的最大特色。從教學方式來看,初中美術“綜合·探索”課,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承認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要求教師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在制定教學內容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美術能力。可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成立互助小組。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方式,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鼓勵學生獨立實踐,以此來促進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設“綜合·探索”課,具有重要意義,其不僅能夠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
二、現階段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改善。其問題主要有:第一,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忽視了“綜合·探索”課程教學的重要性,未能明確其教學目標,以致于并未根據教學目標來設定合適的教學內容,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第二,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并未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在課堂上,沒有引導學生去進行自主思考,未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空間,以致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第三,教師僅依賴于教材,而未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缺乏生活性。另外,局限于課堂的美術教學,氛圍沉悶,難以保障美術教學質量。由于缺少豐富的美術活動,致使學生無法參與實踐,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三、提高初中美術“綜合·探索”課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內容
為保障初中美術“綜合·探索”課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轉變其教學觀念,明確此課程開設的重要性。“綜合·探索”課是一個不同于以往美術課程的全新內容,作為教師必須從思想上對其產生認可,了解此課程教學的重要性,不可在授課的時候過于敷衍。而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突破固定思維,既要教授學生基礎的美術知識和技巧,還要將美術與其他學科相聯系,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使其通過不同的角度來學會觀賞美術作用。美術本就是一門具有主觀性的課程,其所塑造的形象刺激著人們的視覺,而其背后所蘊含的藝術性,則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如此才能真正的感受美術的魅力。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美術也是如此,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可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去探索。例如,在學習《外國肖像畫賞析》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則可以先讓學生去觀察身邊同學的外貌,抓住人物的個性特征,把握人物心理,然后運用所學習的繪畫知識來對其進行描繪。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學生練習繪畫技巧,又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引導學生去關心身邊的人,寄托自己的情感。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根據“綜合·探索”課的教學目標,來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充分理解美術教材的作用,并且合理運用教材,以提高美術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外國風景畫賞析》這一課的時候,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并且做適當的延伸,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拓展,以幫助學生了解梵高、莫奈等畫家的繪畫歷程、背景環境等,引導學生去理解他們畫中所表達的情感。
(二)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美術是一門極具藝術性的學科,其內涵十分豐富,僅僅是初中部分的學習,并不能讓學生一蹴而就,成為美術大師,但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思考來提升自己的美術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春天“為話題,來引發學生對春天的思考,使其畫出自己想象中或是所看到的春天。
另外,教師要將美術與其他學科,如音樂、歷史等相結合,以做有效融合。在學習美術的時候,可以將其他學科的內容帶入其中。例如,在學習《人類的朋友》時,便可以將自然學科的內容融入其中;學習《中國花鳥畫》時,則可以利用中國古典樂曲來引入畫境。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制定的學習目標,更應當具有多元化,不只是強調學生美術知識學習狀況,還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教授《放飛希望》這一課的時候,讓學生去了解風箏的發展和不同風箏所代表的意義以及文化特色,并且可以讓學生動手去為自己設計一個風箏,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印象,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三)聯系生活,開展美術活動
美術“綜合·探索”課的教學,不應當局限于課堂中,而是應該走進學生的生活中。學生所學習的美術知識,需要應用于生活中,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應當將教材與學生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去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熟悉的物品》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應當先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物品,運用多種工具去記錄身邊的物品,并且在課后讓學生從不同的構圖角度來畫出生活中的某一物品,相互交流。另外,教師還應當多組織一些美術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可以開設一些小型畫展、美術相關的演講比賽等。還可以讓學生投入到社會實踐中,了解社區或是學校的特色文化,為其所開展的活動進行主題設計等。
四、結語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設“綜合·探索”課,是現代美術教育的必然要求,滿足了素質教育改革目標,其能夠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依托于美術教學,來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探索問題,用所學到的綜合只是來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這不僅是對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鼓勵學生不斷創新,從而實現素質教育改革目標。在進行初中美術“綜合·探索”課程教學時,教師應當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基礎來重新整合教學內容,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從多元化角度來開展有趣的美術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晨鈺.STEAM教育理論下初中美術“綜合·探索”模塊教學的設計研究[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18年.
[2]申云卿.實驗藝術理念融入初中美術“綜合·探索”領域教學的應用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8年.
[3]李東艦.初中美術“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課程的教學探索[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
[4]翟媛媛.初中美術“綜合·探索”領域中合作學習教學的優化研究[D].黃岡:黃岡師范學院,2017年.
[5]朱瑾.在生活中感受,在情感中放飛——以《端午節》為例淺談初中美術綜合·探索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