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全
摘? ? 要: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引入語文核心素養培育意識,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高度的概括性,主要包括基本的學習與成長指標。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教學方面的傾斜,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對教學設計進行創新,對學習環境進行優化,并在語文課堂上設計一些實踐活動,對語文課堂的廣度不斷拓展,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 ? 教學探索? ? 核心素養
如今,語文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在于不斷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這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小學語文課堂有必要培育及激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不斷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培養語文語感,不斷深入發展語文思維,從而初步掌握、理解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方式,培養良好、規范的語文學習習慣,準確地對祖國的語言文字進行合理運用。換句話說,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在于不斷推進語文思維、語文審美及中華古典文化傳承能力的提高。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語文核心素養高度強調小學生必須學會如何聆聽,從而為啟動思維做出充分的準備。一般來說,小學生表達語言的能力及水平可以充分反映出語文素質。語文思維能力是難以看到的隱形因素,但是在小學生全部能力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若小學生的語文思維發生了一些問題,那么其他能力可能都會受到影響。塑造小學生的內質特征,例如文化修為及審美。小學生若是想了解語文文本內容、讀懂文字,則必須經歷一段長時期的積累,必須經歷一段積極的后天培養。學習語文是一終生的事業。培育語文核心素養沒有極限,任何人都必須持續學習。作為一種人文教育主要形式,培育語文素養不僅包括培育語言的運用能力,還包括塑造世界觀及審美意識。
二、培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對策
(一)整合課程資源
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一項復雜、系統、長期的工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對語文教學改革加以重視,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將優勢教學條件不斷集中,將語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因為語文教材擁有普適性及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有必要對語文教材進行合理取舍,同時對語文教學設計進行一定調整。此外,小學語文課堂的補充資源就是校本課程,合理使用校本課程可以有效提升語文教師教學的針對性。最后,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教輔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全面利用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述散文詩《荷葉圓圓》的時候,可以對語文學習領域進行拓展,幫助小學生結合其他描寫荷葉的文章,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進行對比閱讀。提供具體的對比,小學生可以發現其中的差異,從差異性中進行突破理解。此外,語文教師可以深入文本核心,高度關注小學生的情感抒發,促使小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引發深刻的思想觸動,自然對其審美視角進行調整、完善。
(二)對學習環境進行優化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對語文教學全過程進行優化,給予不同層次小學生有差異性的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創造實踐機會、優化學習合作、運用教輔手段及進行教學引導。語文教師必須對小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行凸顯,圍繞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設計語文教學,從而推動小學生積極上進、主動學習。運用教輔手段時,應該準備好實物及多媒體等各種硬件,不斷改進運用手段,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主動性。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開展學法指導,給予學生學法提示,從而糾正小學生不良的語文學習習慣,并添加一些實踐的操作活動,給予學生學習激勵。
(三)增加一些實踐活動
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注點在于增設一些實踐活動。塑造語文核心素養是一個不斷漸進的過程。小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思時必須輔以非常具體的語文實踐體驗,幫助小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豐富學習認知、增強學習能力。語文教師在對實踐活動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小學生的價值取向及多方面的制約因素。在小學語文中,部分課文當中的情節存在跳躍性,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具有十足個性。語文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演藝活動,幫助學生深度解析語文文本。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小學生白編白演,通過課本劇對文本內容進行展示,還可以開展表演競賽活動。小學生可以開展班級集體討論活動,設計動作、表情,編寫臺詞,展開排練活動。在演繹活動開始之后,小學生應該洋溢著熱情,從而影響臺下觀眾的情緒。在具體生動的演繹當中,小學生應該立體地對主要人物進行詮釋,多元地體驗、感知文本內涵。
(四)不斷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舉例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授《長城》這一篇課文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情境導入方法,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手段及技術,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示長城的壯觀景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對長城產生濃厚的興趣及求知欲,進入語文課文的學習中,不由得心生向往的感覺。學生通過學習這一篇課文,可以體會到文明遺跡的巨大意義,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及長城對中華民族的偉大意義,更加積極地探索中華傳統文化,有助于小學生培育核心素養。
一般來說,小學生會習慣聽故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小學生的這種心理,以此為切入點及突破口。講解一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及諺語,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講授一些著名章節,包括“大鬧天宮”等。小學生初步了解故事的順序及敘事手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由激趣入手,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充分運用問題引領法。在講授新內容之前,向學生提問,學生在問題的引領及驅動下深入閱讀文章,積極探索及主動思考。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及自主思考等方式,透徹、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尋找問題的答案,形成良好的閱讀核心素養。如講授《泊船瓜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提出問題:如果你遠在他鄉會怎樣想?聽到這些問題之后,學生在腦海中對詩歌產生初步印象,帶著問題閱讀詩作,與其他同學進行小組合作探討及交流。學生在合作交流及思維碰撞當中明白一些淺顯易懂的道理,對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作進行理解及記憶。
(五)樹立全方位的語文核心素養培育觀
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及中心,了解學生與語文教學之間存在的聯系,全面樹立語文核心素養培育觀,高度重視語文教學的整合性及整體性,對小學生展開個性化的語文教學,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及發展特點,顯著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小學生會具有更強的主動性及積極性。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不斷強化校本建設,開設一些選修的校本課程,開展學科課程教學。通過上述方法,對語文課程內容進行豐富及充實。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可以實現全方位及個性化發展。此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立足于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高度重視教材編寫中的核心素養設計,深入鉆研教材。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適當整合及取舍教材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教材內容,全面掌握教材內容的編寫意圖,對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知識點進行透徹而充分的掌握。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小學生的接受程度及既有知識水平,巧妙地組織小學語文學科各項活動,高度重視培育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材的引領下,小學生可以習得新知、自主探究語文知識。
三、結語
培育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幫助小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小學生可以在較為具體的學習活動當中全方位地提升文化傳承、審美觀念、思維發展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小學生營造適宜的語文學習環境,從而大幅提高語文學習質量。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引導小學生展開一些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活動,創造一些契機幫助學生培育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趙倡樓.核心素養:現代語文重建的起點與歸宿[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6(4).
[2]趙榮榮.從“語文素養”看“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11).
[3]徐林祥,鄭購.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再認識[J].全球教育展望,2016(8).
[4]王艷嬌.小學語文學科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育,2016(49).
[5]胡曉燕.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J].語文知識,201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