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摘要]夕會作為班級一天的學習活動的延伸與總結,它有助于幫助學生自我教育、陶冶情操。文章研究了夕會如何備課,夕會的展開方式以及開好夕會的幾點注意事項。
[關鍵詞]夕會;自我教育;備課
每天放學之前,班主任要與學生共同參與班級管理,進行10分鐘的教育活動,這就是夕會。“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鐘,但對于班級文化建設和學生的思想引領有不容忽視的作用。”以一學期20周計算,每學期的教育時間總共就有200分鐘,中等專業的學生有兩年半的在校學習時間,累計達900分鐘,這絕劉不是一個小數目。
夕會作為班級一天的學習活動的延伸與總結,它有助于幫助學生自我審視、陶冶情操;它有助于班主任融入班集體,了解班級狀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它有助于匯集校內、校外的有用信息,擴大學生知識面,是班級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每天認真開展夕會活動,有著重要的意義。
每天10分鐘到底怎么上?講什么內容?這對日常事務本就繁忙的班主任提出了較為嚴峻的挑戰。“教師的合作是新課程提出的重大要求。”短短10分鐘的教育陣地班主任不能懈怠,要帶領班級學生進行認真的“備課”和“上課”。
一、大家一起來備課
夕會作為10分鐘的課堂,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認真備課顯得尤為重要。班主任要根據學校德育教育的計劃,制定相應的夕會教育計劃,同時注意教育的“與時俱進”,不可拘泥于計劃;班級事務,事無巨細、瞬息萬變,班主任要及時了解班級情況,每天修正夕會教案,在第一時間把班級工作傳達給學生,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例如在我們班出現春季流行病癥狀時,我組織學生及時調整夕會計劃,每天利用夕會時間,組織班委會宣傳流行病的預防方法,并了解班級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當班級出現了水痘等強傳染性疾病,及時教育學生、正確處理,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夕會教育的“作戰計劃”根據學校德育計劃制定,夕會備課的“總指揮”是班主任,那么“將領”就是班級干部,“士兵”是普通學生,打好夕會這一仗,需要“總指揮”和“將領”共同指導、參與,一線士兵積極參戰、群策群力。
在我們班,以周為單位,我把短期計劃告訴學生,讓班委會和團支部發揮積極作用,帶領班級學生自L設計夕會教案,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夕會計劃的詞論,在保證夕會教育性的前提下,學生可適當修改夕會內容,充分調動各個學生的積極性,給每個學生機會撰寫夕會教案,讓學生成為班級事務的真正領導者。只有學生們充分參與,才能讓每個同學主動接受教育,并指導他們思想和行為。
二、我們主講10分鐘
10分鐘的課堂,備課的有學生,主講的也得有學生。這是一個培養班級干部的良機,也是鍛煉普通學生膽量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好時候。開始階段,夕會可以由班委會成員輪流主講,強調班級日常管理,隨著學習的深入,良好班風的養成,在學生備好夕會這堂課的前提下,我大膽放手讓學生來主講。例如,在第一學年鉗工考證之前,我每天夕會讓班級中鉗工做得好的學生來跟大家交流經驗,而這些學生未必就是班級干部,他們站在夕會的課堂上發言,增強了學生自己的自信心,還激發了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上去講一講。
職業教育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個性鮮明,活潑好動,不喜歡沉悶的內容,因此夕會活動的開展要針對學生的特性,利用多種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內容,把課堂留給學生,吸引學生參加夕會活動。在我班的實踐活動中,利用10分鐘的夕會,向學生播報時事新聞,讓學生能夠“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夕會的時間,讓學生朗誦一篇美文,向學生推薦一本好書;在夕會中,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結合時事等,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有機滲透德育;在夕會時間,針對“就業好還是升學好”的問題,組織小型辯論,明確畢業生的就業升學觀;在夕會中,我們針對“銘記親情,知恩感恩”的主題,向學生發起“為父母做一件小事兒”的倡議,并在日后的主題班會中,交流學生孝敬父母的真人真事兒,教育學生感謝父母賜予生命與精心養育,立志成才,回報親恩。
三、幾點心得
(一)10分鐘的課堂也是課
雖然每節夕會的時間只有十分鐘,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10分鐘也凝結著教師的心血,這10分鐘同樣是教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0分鐘里也要有師生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在放學前的10分鐘變的充實有趣。
(二)不是一言堂,也不能放任自流
開展夕會活動,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讓夕會淪為班主任的一言堂,不能一個人喋喋不休,更不能生搬硬套,學生只會因此產生抵觸情緒,照樣我行我素;但夕會也不能淪為學生的自留地,不加管理和指導,放任學生自說自話、自由活動,這樣只會使得學生更加散漫,也使老師失去了應有的威信。
(三)完善制度,持之以恒
上好一次夕會容易,堅持不懈上好兩年的夕會很難。只有制定完整的夕會活動計劃,完善夕會活動開展的制度,才能充分調動班級學生的積極性,持之以恒的上好10分鐘的課堂,切記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分鐘熱度的開展活動。
參考文獻:
[1]曹麗英.十分鐘,也能煥發生命的色彩[J].考試周刊,2014(50).
[2]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