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7年5月開始,山丹縣在全縣村和社區推行“自治、法治、德治”的社會治理模式,清泉鎮長城社區成立了百姓參政團、百事服務團(法律咨詢服務團)和道德評判團,通過從回應、落實到問責全過程,通過實現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功能的系統化,以及從意識形態到體制機制的全方位嵌入,有效解決了當前鄉村協商民主建設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提高了社區治理水平。
關鍵詞:鄉村協商民主;三治合一;實踐;思考
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正式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同年5月,山丹縣在全縣村和社區推行“自治、法治、德治”的社會治理模式,特別是甘肅省山丹縣清泉鎮長城社區黨委,根據縣委提出的實施"三治合一”模式的方案,把推行“三治”模式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重點,以黨建為統領,實施三治融合。通過推行“三治合一”模式,提高了社區治理水平,完成了社區由“被動管理”向“主動治理”的有效升級,給其他鄉鎮和社區樹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維護清泉鎮乃至山丹社會穩定和諧大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縣“五型山丹”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和重要保障。
一、“三治合一”模式是推動鄉村協商民主建設的有效模式
鄉村協商民主是基層協商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中涉及當地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公益事業,當地居民反應強烈、迫切要求解決的實際困難問題和矛盾糾紛等通過協商民主的運行可以有效化解、防范并加以解決,而“三治合一”模式是實現基層“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級的重要路徑。長期以來,基層政府,尤其是西北地區的基層政府公共服務意識不強,治理能力不強,管理型的治理模式已形成定式。隨著我國基層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日益復雜多樣。單一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基層社會的發展和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已不適應當前多元文化和開放社會,已不符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而“三治合一”模式契合十九大提出的基層治理要求,為實現基層政府由過去的單一管理型政府向現代的多元服務型政府轉變,特別是為鄉村治理體系的創新提供了有效路徑。“三治合一”模式是探索解決基層社會矛盾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進入新時代,在享受著改革巨大紅利的同時,社會各種矛盾和挑戰紛繁復雜,特別是在基層,如果不能及時解決矛盾,就會引起群眾對社會的嚴重不滿,甚至會演變成謀殺、爆炸等刑事犯罪,嚴重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和社會的穩定。因此,如何加強和改進社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1],是當前亟待抓好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政治任務。清泉鎮長城社區地處山丹縣城東郊,社區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8個特色黨小組,黨員197名。長城社區區域大、人口多,又是一個移民社區,外來人員復雜、重點人群較多,矛盾糾紛復雜,推行“三治合一”治理模式,充分發揮鄉村協商民主的作用,能夠有效解決社區矛盾。
二、山丹縣推行“三治合一”模式取得的實踐與成效
清泉鎮長城社區成立了百姓參政團、百事服務團(法律咨詢服務團)和道德評判團,初步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機制,“三治合一”模式落地見效。
1.自治:成立百姓參政團,強化組織公信力
(1)成立百姓參政團。成立百姓參政團的目的是要努力實現“大事一起干”,讓老百姓成為社會事業的參與者,讓群眾在重大問題上擁有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居務工作,提升社區組織在重大項目、重要決策的民主化、公開化、科學化水平。百姓參政團的主要任務:一是廣泛收集民情和輿論,深入了解社區居民的利益訴求,深入調查和研究黨委政府關注、社區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對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安排提出意見建議,提高社區黨組織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三是對經百姓參政團討論,社區黨組織決定實施的相關決策、項目,積極向百姓進行宣傳發動,說明決策、項目的可行性、依據和理由,并帶頭貫徹落實,推動相關決策、項目的順利實施。
(2)具體做法和成效。長城社區地處城郊,平房較多,流動人口多,炭黑廠家屬院、運輸公司家屬院、農行家屬院、長城新村、光榮新村、新世紀巷等多處平房區存在道路硬化、上下水管網改造、亂搭亂建等問題;受居民道德素質和環境衛生設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轄區內環境衛生臟亂差等問題,這些都嚴重影響著轄區內居民的生活質量,都潛伏著很多不穩定的因素。為了加快社區服務下沉步伐,問計于民,打通服務居民“最后一公里”,工作人員深入居民巷道、群眾院落,通過召開議事會議、居民小組會議、黨員會議,入戶走訪老黨員、退休老干部、致富能人等方式,廣泛征求居民對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工作作風等方面的意見建議25條。社區發揮百姓參政團和"和事佬”協會作用,化解了多起矛盾糾紛。通過確定參政議題、參政準備、召開會議、結果應用等環節,參與社區的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要事項,以依法治理、促進全民守法為目標,通過宣傳引導、學習教育、依法行政等措施,提高了百姓參政團的參政能力,通過為社區建設建言獻策,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降低了社區建設風險。止目前,社區參政團參與社區巷道硬化、路燈架設、管網鋪設等重大項目建設40多次,社區配合市政局、國土局、自來水公司架設自來水管道3.6公里,新建自來水探井6座,架設下水管道3.2公里,下水探井45個,化糞池6座,對15個巷道進行了道路硬化、路燈架設,清理違章建筑115處,改造旱廁3個。[2]建設中發生的百余起矛盾糾紛,全部得到有效化解。
2.法治:成立百事服務團,強化便民執行力
(1)成立百事服務團。成立百事服務團的目的是要努力實現“事事有人管”。以整合社會組織和自治組織力量,深入社區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問題。百事服務團的主要任務:一是組織開展普法教育、法律援助,增強群眾的學法守法自覺,引導群眾以合法形式表達訴求,引導信訪案件通過司法渠道解決,不發生或少發生刑事案件,確保國家法規政策進村入戶。二是開展各類服務活動(公益活動),集中便民服務活動和即時便民服務活動。
(2)具體做法和成效。長城社區有焦化廠、化工廠、炭黑廠、地毯廠等多家破產、倒閉企業,存在涉及企業職工切身利益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遺囑生活費等多種遺留問題,常常有群眾越級上訪,為了有效化解矛盾糾紛,長城社區深入推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將轄區內的區域劃分成了6個網格,并由6名工作人員擔任了網格員,在每個樓院建立了樓院長,要求及時了解居民群眾情況,摸排矛盾糾紛。一般矛盾由網格員和樓院長調處,復雜或疑難矛盾由社區調委會調處,調解未果后再交清泉鎮綜治辦、司法所協調處理。長城社區大力推行以法官、警官、檢察官和律師為主的"三官一師”進社區和法律“六進”社區活動,大力推行“七五”普法宣傳教育,使社區干部和居民普遍做到對政策法規制度了然于心,引導群眾逐級上訪,營造依法信訪、依法維權的濃厚氛圍,加強法律服務,暢通群眾反映法律訴求的渠道,切實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促進了矛盾在源頭預防、矛盾在基層解決。百事服務團通過千方百計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社區形成了“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3.德治:成立道德評判團,強化道德約束力
(1)成立道德評判團。成立道德評判團的目的是要努力實現“好壞大家判。”道德評判團是以德治社區,組成老百姓自己的道德評判標準,靠德治的力量,提高文明水平,培育新型居民,弘揚社會風氣。道德評判團主要職責:第一,參與社區道德系列評選活動。第二,負責對評判團成員搜集到的有關道德事項和居委會交由的道德事項進行評判。第三,參與化解引起糾紛的事項。協助調處有違道德的行為人和事,調解居民糾紛,化解社會矛盾。第四,參與涉及居民的重大事項的監督和評議。針對涉及社區居民的自身利益、普遍關注的熱點和重要事項進行監督評議,反饋居民意見建議,表達居民訴求,代表居民進行評議。
(2)具體做法和成效。長城社區經過道德評判團成員的討論,最終制定出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長城社區市民公約》。道德評判團以德治理、提升文明環境為目標,用“法治、德治、自治”的理念,組成社區居民自己的道德評判標準。通過通廣泛收集民意,讓社區居民根據自己的評判標準評選出來“優秀黨員”、“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各類先進和不孝敬老人、鄰里不和諧、賭博偷盜等有違道德的人和事,再通過組織評判和結果應用等環節,把社區張貼在“紅黑榜”、公示欄進行公示,讓居民群眾感受身邊的文明,共同促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養成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熱心居民自愿管理農修廠家屬院、110kv變電站等10多個垃圾斗,社區居民人人都是“環境衛士”,“關心環境、愛護環境”蔚然成風,有效改善了轄區內的環境衛生。“好壞大家判”的道德評判團,促進了社區文明程度的提升。
三、啟示和思考
經過近兩年的探索與實踐,長城社區的“三治合一”模式已初見成效。“三治合一”治理模式真正發揮出了良好的“平臺”作用、“橋梁紐帶”作用、“宣傳員”作用、“解壓閥”作用和“糾正器”作用,不僅是鄉村治理模式的創新,更是鄉村協商民主建設的有效路徑。從近兩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1.優化“自治”是邁向“三治合一”模式的核心
自治是“三治合一”模式的核心。加強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建設,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明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協助政府和依法履行職責的工作事項,實現與政府行政管理的承接互動,提高基層自治組織的自我管理和服務能力,增強自治功能,保障自治權,讓社區居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經濟發展和服務工作。社區要進一步加大居務公開力度,有效發揮三社聯動的作用,充分調動居民依法參與社區事務管理的積極性,不斷完善網格化管理,將“黨員”和“文化(科教)示范戶”逐步建立在網格中,整合與家庭聯網的資源,探索“三戶共建”的新模式。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擴大公眾參與機制,建立群眾政治參與的多元化平臺,完善輿論和輿論的收集和解決機制,引導和鼓勵社區居民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夯實社會和諧的基礎。
2.強化“法治”是鞏固“三治合一”模式的保障
“法治”是鞏固“三治合一”模式的保障。社區行政部門要加強依法行政,簡化行政審批,提高行政效率,方便居民辦事。社區工作人員要加強學習,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辦事不拖沓。社區應抓好重點工作、重點領域和重點群體,開展不穩定因素滾動盤點,及時化解工作中的潛在風險和不利因素,保障各項重點工作的順利推進。社區必須建立信息查詢和發布平臺,除法律規定不宜公開的除外,法律依據、處理案件的過程和結果向社會全部公開,暢通與群眾的溝通渠道,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讓公平正義體現在每件事的辦理過程中。通過深入實施法制宣傳教育,逐步在全社區培育起崇尚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法治文化氛圍,使社區治理沿著法治軌道穩步運行。通過法治建設,要實現群眾依法表達訴求得到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得到維護,社區群眾自覺維護法制權威。
3.深化“德治”是夯實“三治合一”模式的基礎
“德治”是夯實“三治合一”模式的基礎。著力規范公民道德,弘揚社會正氣。以道德教育、道德評議、道德引導、道德治理、道德宣傳為抓手,開展道德領域專項教育和治理,規范公民道德,弘揚社會正氣。以形式多樣的方式、打動人心的形式和普及大眾的活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身邊的模范優秀就是親近可學的最好典范,推動社區有效治理的重點人群是老人和青少年。有些老人思想頑固,甚至有倚老賣老的傾向;有些青少年接受外來文化影響大,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美德認識不深。因此糾正老人的頑固思想,大力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區深化“德治”的重點。引導老人繼續發揮良好、文明、廉潔、勤儉的示范作用,教會青少年“生活之道、待人之道、交友之道、讀書之道”這些都應該成為社區經常性和固定性的活動。
參考文獻:
[1]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作用、成功實踐和寶貴經驗[J].求是,2016.02.01
[2]周曉華.山丹清泉鎮長城社區傾力打造服務型社區[N].張掖日報,2017.07.28
作者簡介:
何玲(1980--)女,中共張掖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民族宗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