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海泉
摘要:本文以中職體育教學為例,首先闡述了目前我國教學現狀,其次分析了分層教學模式及其在教學中的作用,最后從學生分層、教學分層、評價分層、教學環節分析四方面,提出了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希望為我國中職體育教師提供有效參考,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體育教學? ?分層教學模式? ?學生分層? ?教學分層
近年來,我國教育不斷改革,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也不例外。國家強調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力求全員共同進步。實際上,分層教學模式應用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可以達到此效果,那么如何合理利用此模式開展中職體育教學,則成為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中職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一)對體育科目重視不夠
一直以來,我國中職體育教學存在一定問題,由于部分學校對體育學科認識不足,中職院校領導不重視該科目,過于注重專業技能培養,而忽略了學生日常身體健康與體育鍛煉,因此校方并沒有投入充足資金,購買體育器材,導致院校無法為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提供物質基礎,難以開展多種類型的體育活動,教學效果很難得到提升。
(二)教學方法單一
中職院校在教師培養方面也存在問題,院校不關注體育教師的能力,沒有給其提供進修與培訓機會,部分體育教師專業化平不高,授課能力較弱,依然采用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授課,僅僅講解示范,并進行跑步、做操、自由活動等簡單內容訓練。因此在枯燥的教學中,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很難得到激發,導致對體育課喪失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部分同學在體育課期間經常遲到或曠課,對教師的正常教學帶來干擾。另外,不同學生的體育基礎、身體素質存在差異,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能尊重個體差異,部分學生無法得到充分鍛煉,不利于體育技能的提升。面對以上問題,我國中職院校要加強對體育科目的認識程度,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授課水平。
二、分層教學模式及其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現階段,部分中職體育教師將分層教學模式融入體育課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層教學是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站在能力與知識水平角度,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的群體,從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通過各層差異性教學策略,滿足不同學生的身心需求,使其獲得更好發展。
(一)分層教學模式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通常情況下,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具有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分層教學模式具有自主選擇性的特點,學生能夠以興趣為主導,從內心出發,根據自身喜好選擇對應科目,發揮自身主體地位,提升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主動性。第二,同一層次的學生能夠互相競爭,彼此幫助,從而共同進步。第三,分層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需求進行不同程度的訓練,從而提升教學質量[1]。第四,應用分層教學法時,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學習目標與課程項目,如此學生容易達成目標,獲得成功,利于自信心與體育學習興趣的提升,可以在循序漸進中加強身體素質與體育技能。第五,分層教學模式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教師通過各項分層能夠滿足學生實際需求,推動其個性化發展。
(二)分層教學模式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弊端
不過分層教學模式除了應用優勢外,也有部分缺點。如果教師以成績作為單一衡量指標進行分層,學生容易面臨家長、學校與自身的壓力,出現恐懼心理。另外,將優等生與差等生劃分出來,可能加劇兩極分化現象,學生處于基礎較弱及集體中,可能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采用該教學模式授課時,教師一定要深思熟慮,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全面考慮多方面因素,規避其不利影響。
三、分層教學模式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學生分層
分層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是對學生進行分層,如果單一按成績劃分層次,可能會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意愿。例如,可以提供羽毛球、排球、籃球、網球等多類體育項目,安排院校學生自主選擇,之后再對同一項目的學員進行簡單測試,根據實際表現進一步分層。在分層期間,教師應遵循平公正的原則,與學生溝通交流,獲得豐富信息,將其興趣愛好、運動基礎、心態情緒等因素納入考核指標中,并結合學生的層次選擇意向進行綜合劃分。以排球項目分層為例,因為男女體力差異較大,教師應先將男女分開,之后可以將興趣、水平相同的學生分為一組,從而促進大家和諧交流,在互幫互助中共同進步。另外,分層應具備時效性,教師要定期根據學生表現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從而全面發揮分層教學模式的作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教學分層
分層教學法還包括教學分層,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及內容,并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授課。如果教學目標難度低,無法激起挑戰欲望,如果難度過高,學生難以完成,會打擊其自信心,因此,設計的教學目標要難度適中。以短跑教學為例,對于普通層學生而言,教師應該注重技術動作教學,在起步跑、小步跑、后蹬跑方面加強訓練;對于中等層學生而言,應該多進行放松快跑練習,加強跑步速度;對于高層次學生而言,可以進行無氧代謝能力培養,例如50米計時跑、30米反復跑等,從而在強度較高的練習中提升其專業技能[2]。再以籃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安排普通層學生從原地接球、運球開始訓練,注重基礎操作練習;安排中等層學生進行接球上籃和蛇形運球訓練;安排高層次學生直接開展分隊籃球比賽,在實際過程中提升籃球水平。此分層教學模式可以減輕壓力,激發潛力,從不同方面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從而讓大家自由放松的訓練。
(三)評價分層
不同層次的學生身體素質與學習內容存在區別,如果按統一標準評測會有失公平,因此教師在評價及考核方面也需進行分層,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差異性的考核標準,使之可憑借自身技術獨立達成目標。在評價期間,教師可以考慮學生初始水平、練習勤奮度以及進步程度,通過定量與定性結合的方式進行多元化評價,給予學生極大的鼓勵與自信心。另外,教師也可將自我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不足,并積極改正。為了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中職院校教師還可將課上課下相結合,布置作業,引導各層次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體育項目練習,從而激發鍛煉的積極主動性。現如今,互聯網技術發展較快,教師可以讓學生下載手機軟件,并記錄每天運動情況,以一周為單位,設定分層跑步任務,通過軟件檢查方式了解完成情況,計入日常考核指標。
(四)教學環節分析
1.游戲運動熱身
下面以某中職院校體育課程籃球項目為例,對分層教學模式進行探討。該課程教學對象為2016級學生,班級共五十人,多數學生喜愛籃球運動,但不了解戰術知識。課程開始前,該教師組織了游戲熱身運動,先隨機將班級成員分為五各小組,每組十人。之后安排學生排成豎隊,在聽到口哨聲后向前出發,邊運籃球邊跑步,在繞過終點后返回,依次進行接力。如果中途籃球飛出,學生需將其撿回,再重回起跑線繼續運球,直到最后一組完成比賽方可結束。最慢的兩個小組需接受二十個俯臥撐的懲罰。該游戲活動能夠提前熱身,并且學生在運球、傳球的過程中,可以了解籃球技術動作,為后續教學奠定基礎。
2.體育技術學習與展示總結
熱身活動結束后,開始正式教學,教師先示范三步上籃的動作,之后在簡要練習后,根據學生情況初步將班級分為基本組與技能組兩部分。由于基本組的學生籃球基礎差,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先演示傳球、投籃等慢動作,并分解指導,之后安排學生反復練習,掌握技術要領,從而提升動作標準性[3]。對于技能組學生,教師在快速演示動作后,講述了籃球項目中的重難點,指導學生投籃,并安排集體練習。在課堂展示評價環節中,該教師在兩組中分別挑選四位學生,要求基本組學員分解展示三步上籃、投籃、傳球等動作,要求技能組學員流暢性的完成一整套動作,并投籃五次,計算命中率,最終根據表現情況,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該課結束后,全體學生均可以掌握籃球基本技術及動作,可見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效果顯著。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模式適合應用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激發其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全面考慮多種因素,進行科學分層,并設定差異性的教學內容與評價目標,幫助全體同學在現有基礎上得到提升,實現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王磊.分層次教學模式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的開展[J].體育風尚,2019,(01):161.
[2]楊利喜.新課改背景下中專體育教學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01):93-94.
[3]姚澄波.中職體育動態分層教學模式探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04):79-82.
(作者單位:萊西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